本文目录一览:
- 1、礼亲王代善为何有清代第一王之称?
- 2、为何康熙要雍正善待礼亲王后代?
- 3、清朝八大世袭亲王都是谁?
- 4、清代铁帽子王12个,为何礼亲王地位是最高的,被誉为“大清第一王”?_百...
- 5、岳托子孙为什么没能世袭礼亲王?
- 6、光绪年谁是礼亲王?
礼亲王代善为何有清代第一王之称?
所以无论是皇太极是期册封还是乾隆时期入祀贤王祠代善都列居开国诸王第一,所以后世又尊礼亲王代善为清代诸王第一人。
因为礼亲王代善一大局为重自愿放弃大汗之位所以被誉为“大清第一王”。
礼亲王 代善 (1583-1648,努尔哈赤次子,礼烈亲王),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 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
代善是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首封和硕礼亲王,为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历史记载他有8个儿子,在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中,他的子孙就占据了三席,可见其功高位尊。
礼亲王代善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战争中一举成名的。他在对乌拉和叶赫的战役中屡立战功,于天命元年被封为贝勒,列四大贝勒之首。
为何康熙要雍正善待礼亲王后代?
1、满清第一代礼亲王是努尔哈赤长子代善,康熙对礼亲王一系的关照,最大的原因就是代善自我牺牲,先后拥立皇太极和顺治。另外,代善的孙子杰书,为平定三藩之乱和郑经分裂立下了大功,深得康熙器重。
2、康熙之所以在遗诏中叮嘱雍正善待礼亲王之后,这要从第一代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长子)说起,先是代善先后拥立了皇太极与顺治二帝;此外,代善之孙杰书,在平定吴三桂引发的三藩之乱与收复台湾上立下了赫赫之功,深得康熙器重。
3、康熙在其遗诏中还特地交代雍正,要优待代善后代,这与其家族的影响力密不可分。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为皇权的一脉相承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与其他兄弟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在他年轻时,就追随父兄征战。
4、康熙要雍正善待礼亲王后代是因为礼亲王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为大清做了很多的贡献,先后拥立了皇太极以及顺治帝登基,代善的一生一直都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扶持皇太极嫡亲一脉,让满清权势度过了两次政治危机。
5、康熙之所以让雍正善待礼亲王的后代,是因为礼亲王代善对皇太极和顺治帝两位皇帝有拥立之功,甚至有让位之恩,如果没有代善,或许就没有皇太极建立的大清王朝,更也没有康熙的辉煌。
清朝八大世袭亲王都是谁?
豫亲王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肃亲王豪格,清肃武亲王,满洲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庄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
庆亲王奕匡 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
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
清朝入关,为摄政王,当时顺治帝福临只有6岁,多尔衮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高领导者。
清代共有世袭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称“铁帽子王”。其中八家以军功封爵,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有四家以恩封世袭罔替王爵,分别为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清代铁帽子王12个,为何礼亲王地位是最高的,被誉为“大清第一王”?_百...
礼亲王之所以会列在亲王之首,主要还是因为代善,因为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其身份地位以及地位是不亚于皇太极的,甚至可以说,只要代善愿意当大汗,那么他肯定就是名副其实的大汉了。
所谓铁帽子王就是爵位世袭罔替,世世代代都享受这个爵位的王爷。
铁帽子王: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是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但性格狂妄傲慢,曾两度被降为贝子,后因天花病死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
郭德纲有段相声,调侃于谦祖上是大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 ——什么王? ——绿帽子王! 相声归相声,咱们这回就来聊聊清朝的12位铁帽子王。
清朝有一种世袭罔替的王爵,就是我们俗称的“铁帽子王”。
岳托子孙为什么没能世袭礼亲王?
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清朝和明朝不一样,明朝皇子一生下来就封王,清代宗室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亲王、郡王、贝勒、镇辅国公,而且往并不世袭,所谓后代继承爵位时要递降(这是学汉武帝的推恩令)。
当然,这并不是说清初开国诸王的子孙就完全失势了,这些「 ”铁帽子”王的后代,仍世袭亲王、郡王爵位,遇逢军国大事,一般是要参与商议的,有些王公还担任官职,领兵出征。
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最初被授予台吉,继而封为贝勒。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马,自幼随祖父努尔哈赤征战各方,功劳卓著,以骁勇善战和擅长谋略名冠后金。
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出征的路上去世了,豫亲王多铎也是身染天花去世,肃亲王豪格因为和多尔衮言语不和死于狱中,还有庄亲王硕塞也在顺治十二年病逝,他们都是清朝的功臣,也享受了世袭罔替的特权。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9年),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满洲镶红旗人。岳托是清朝开国史上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祖父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
光绪年谁是礼亲王?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和硕礼亲王代善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