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五代十国的时候好多都是“河东节度使”反叛当皇帝?
1、再看一下十国,当时的十国主要是唐朝在后期的节度使的制度导致的,所以唐朝末期的时候到处都已经割据了。五代的时候南方的这些割据政权由于实力原因,所以都承认北方的五代为正统,不过还是有很多背北方的正统给灭了。
2、而五代十国时期则是烽火连天,一派混乱无序的景象—政权更迭频繁,大国勾心斗角,小国朝不保夕。 藩镇割据埋祸根 五代十国如此混乱局面的形成,由很多复杂的因素导致,然而追根溯源,则是唐代藩镇割据埋下的祸根。
3、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推翻了后唐,建立了政权,国号晋,迁都开封,史称后晋。在五代中,以后晋之国力最弱,为报答契丹借兵灭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国主以父礼,自称「儿皇帝」,并割燕云十六州以酬。
4、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节度使简介 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
5、其实所谓五代就是唐宋之间这段日子占据中原的五个王朝,它们都登基称帝,又都号称中央政权,并且是顺次继承关系,所以被后世以五代命名。严格说来也就72年而已,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了。
6、契丹人入主中原,改国号为辽。与此同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自立为帝,号召诸道反契丹。在各地纷起的反攻下,辽太宗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中原。刘知远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后汉,这一年是公元947年。
唐朝十大节度使排名
河西节度使,是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是十大节度使里军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职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两国间的交通,治所在凉州,统兵七万三千人。
范阳节度使: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平卢节度使: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河东节度使:统辖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
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
唐朝明将王忠嗣曾担任过河东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统兵七万五千人!排名下来,王忠嗣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安禄山只能位居第二!如果是晚唐,那么控制范围最大的节度使是李克用,势力最大的应该算朱温。
拥兵自重 安禄山是范阳节度使,兵力最多时超过十万人马,而且士兵当中以胡人为主,作战时十分凶悍。
安禄山是唐的河东节度使。当时这个地方的中心(类似国都的)是叫晋阳还...
1、战国前叶,晋阳为未名而实的赵都。如果从鲁定公十三年(前 497)赵简子奔保晋阳计起,至赵献侯元年(前 423)移治中牟止,为赵都历74年。晋太元十年( 385),苻丕在晋阳称帝,它一度为前奏都。
2、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天宝时为范阳郡),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
3、禄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以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
4、到唐穆宗长庆年间,河朔旧将与士卒称呼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时任卢龙节度使张弘靖为改变这种风气,下令扒开安禄山的墓并毁其棺,引起河朔旧将与士卒的不悦。
5、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勾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的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