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县主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1、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书记官。主簿是一个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
2、主簿是一个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书记官。《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
3、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
4、主薄:县令自带的师爷,监督县丞之用,负责书面和文书性的东东,钱,粮,户籍都是此人负责,向县令汇报,其实是县令为了制衡县丞弄出的师爷,官不入品,可以说只要有县丞的地方必然有主薄存在,有壮班。
明朝县丞和主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样的管职?
1、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书记官。主簿是一个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
2、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州: 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
3、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知县]县的最高长官。明代知县为正七品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
4、主簿 与县丞一样,为知县的副手,但品级比县丞低,只有正九品。主簿的来源有:监生、吏员、宣课司大使、兵马司吏目、司狱、府税课司大使、州吏目、府仓大使、巡检、典史、道库大使。
县主簿是几品
1、九品的官职有很多,我们今天暂且不提在京城的九品官,在京城外的九品官大部分都是在州府县中任职,县一级的九品官主要指正九品的县主簿和从九品的巡检。
2、正七品,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7职级正县处级。从七品到从九品,县丞、知事、县主簿及其他人员,基本上对应8职级副县处、9职级正乡科级、10职级副乡科,及112职级的科员、办事员等。
3、知县,一人,正七品县;管理一县行政;县丞,一人,正八品县;县长之辅佐;主簿,一人,正九品县;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典史,一人,未入流县;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4、十正八品: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十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十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5、县丞:按制县丞为正八品官(京县除外)。县丞的来源有贡生及会同馆大使、鸿胪寺鸣赞、序班、刑部司狱、汉军九品笔帖式、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县主簿、府州县训导、府照磨、通判等。
6、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诸州以录事参军取代主簿。南宋中叶后,御史台也不设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