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宋史.王曾传》的译文
宋代成平年间,以单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
宋太祖曾经设宴招待翰林学士王著,御宴结束,当众唯起来。太祖因为他是前朝学士,优待包容他,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就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
适逢其兄曾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极力争辩其投降协议,秦桧大怒,曾开(被排挤)离去,曾几辞官(回家)。秦桧死后,(曾几)起用为浙西提刑(官)、(委任)台州知府,(他)治下崇尚清净廉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北宋贤相王曾为曾参转世,首位获赐碑篆的臣子
1、大臣获得天子赐写的碑篆是从王曾开始的。仁宗去世后,其选择的将相配享太庙中,王曾排在第一位。
2、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仁宗亲篆王曾碑首为“旌贤之碑”,又改临济乡为“旌贤乡”。大臣获赐碑篆,自王曾开始。 人物评价 总评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画。在朝为官时,进退有礼。他平时寡言少笑,人们都不敢以私事向其请托。
3、故后世称为王文正,宋仁宗为其碑首题字为“全德老人”。王曾(978年-1038年)字孝先,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连中三元,状元宰相,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沂国公。
4、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
5、按:范仲淹、韩琦只做到枢密使即副相一级 故未入表 乾兴元年 秋七月辛未…王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圣元年 九月丙寅…以王钦若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大宋守护者王曾,科举连中三元,为低调改名换姓偷偷回家吗?
值得肯定的是,王曾还是一个低调内敛的人物,在连中三元之后并没有失去理智,不像是过去范进中举一般,中了进士就患上了失心疯。
此时没人敢去劝谏,唯独王曾站了出来,列出了这样做的五大害处。好在宋真宗也并非庸主,还是听从了王曾的建议,而且对他愈发信任。王曾被称为是守我宋之家法者,所以他一直在维护宋朝天子的权益和正统。
古代敲锣科举的人是范进。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落魄的范进中举后,竟然高兴疯了。《儒林外施》的吴敬梓,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科举八股考试和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