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汉朝宫殿
1、长乐宫 长乐宫在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从汉惠帝起,西汉皇帝移居未央宫听政,长乐宫仅供太后居住,从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的制度。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2、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惠帝以后的汉帝居未央宫。
3、长乐宫,周回二十余里,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及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长乐宫的前身是秦兴乐宫,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的汉帝居未央宫。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
4、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注:汉书曰:诏掖庭养视。应劭曰:掖庭,宫人之官。汉官仪曰:捷妤以下皆居掖庭。三辅黄图曰:长乐宫有椒房殿。
5、汉光武帝时代(25~57)建造南宫,汉明帝时代(58~75)建造北宫,汉和帝至灵帝时代(89~189),又陆续建造了东宫、西宫等,可见洛阳的宫殿建设时间延续的很长。东汉洛阳南宫之正门,即京城南面之正门,位于洛阳城偏东处。
汉阙是汉代什么地建在城门或建筑
1、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汉阙,是汉代建在城门或建筑大门外的建筑物,以示威仪等级。因左右对称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这个东西是成对出现的。
2、汉代石阙,简称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
3、汉阙是汉代成对的。以下是解答。汉阙是指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为宝殿前列或廊柱下设置的石柱或石墩,与此相对称的建筑构件就叫“对楹”,组成了整个建筑的框架。
4、距今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汉阙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
汉代建筑的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
汉代的建筑,从现存画像砖石建筑图形和建筑遗址来看,大部分厅堂和楼阁都有较高的台基,单体建筑台基面积较小,宫殿区或多层连片建筑台基面积较大且分多个层次。
基础夯土直接打破生土,说明汉代人们对地层耐力及土的物理性质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建筑活动到了这时期,除却帝王的宫殿之外,最主要的主题是宗教建筑物;如:寺院、庙宇、石窟寺或摩崖造像、木塔、砖塔、石塔等等,都有许多杰出的新创造。希腊、波斯艺术在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又由佛教传到中国来。
阶基阶基为中国建筑三大部分之一。其在汉代,前殿,“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文献可稽。川康诸阙亦有下以阶基承托,阶基四周刻作若干矮柱及斗者。
汉朝皇城建筑、宫殿名称
西汉时期宫殿建筑,首推长乐、未央二宫。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未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萧何主持。未央宫以前殿为主体,殿内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
汉代长安城内的宫室,有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长乐宫位于东南,宫垣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2400米。吕后曾居此,以后成太后居地。
长乐宫 长乐宫在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从汉惠帝起,西汉皇帝移居未央宫听政,长乐宫仅供太后居住,从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的制度。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汉朝长安城里的三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三宫”。长乐宫是由四组宫殿(长信、长秋、永寿、永宁)组成。当时,刘邦就在这里处理政务。长乐宫周围大约有一万米。
汉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阙,汉代阙广泛运用在宫殿建筑、园林及陵墓建筑中。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