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理解哲学中所说的“本体”?本体与实体有何区别
1、本体相对于现象而言,是事物之所以为此事物的内在根据。实体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指有形、有象之物。
2、本体论是康德的哲学核心理论,说的是本质的不可认识的道理。本质就是“自在之物”。实体就是现象的形态在时间上的表现。对于《新自然辩证法》.来说,提倡《本质决定论》是认识的最基本要求。
3、那个东西就是哲学上所说的本体。从广义说,本体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4、哲学辞典,可能会有解释的。本身,是代词,指向某物。本体,是名词,相当于某种出发点、立论、公理。本质,是名词,是性质中可以区分不同事物的。
5、本体的概念 本体(Ontology )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384-322 b.c.)。
老子的本体论是什么
1、老子:道德本体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2、老子哲学中的“道”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和客观世界的本体,也是人所存在的世界的价值源泉和最高价值尺度;不仅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也是信仰的对象。老子的“道”,既是客观真理,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所以才要尊而贵之。
3、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
4、本体论是指探究世界的本原的社会学理论 实际上老子的思想只有一部道德经,老子对世界本原的认知就是一个字:道!“道”: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6、老子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以形而上的道为根本依据,以“道法自然”为宗旨,以自然无为为纲纪,以依道修身为中介,以治国安民、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生理想为归宿的理论大厦。
从本体论的角度...其中,本体论指的是什么意思?进20岳15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本体论(ontology),又译“存在论”,意指“关于存在的学说”。该词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用语,而是17世纪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所提出来的,有时指形而上学本身,有时则指形而上学的核心部分。
问题四:本体论是什么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本体论原为哲学术语,是探讨存在、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后运用于美学和文艺学。文学本体论指关于文学存在的本源与本质的学说和理论。由于文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学,故对文学本体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
持有本体论观点的人都认为,世界万物有一个永恒的、不变不动的、真实的实体(实体---是西方哲学上的一个范畴)。就是万物最后的真实存在(存在也是西方哲学的范畴)。
本体论是什么?
本体论(ontology),又译“存在论”,意指“关于存在的学说”。该词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用语,而是17世纪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所提出来的,有时指形而上学本身,有时则指形而上学的核心部分。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有的学者认为,本体论就是世界观,即关于作为整体的世界及其一般规律的理论。但对世界观一词有歧义,一种看法认为世界观首先是关于世界的观点,然后才是观察世界的观点。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世界观只是观察世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