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诗意地生活”为题的作文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 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 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 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 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 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 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 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 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 添自己的烦恼. 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 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 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 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 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 诗意地生活. 点评 文章扣住"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论述了在"生活急遽变化的 现代社会",仍然可以诗意地生活.
2.以诗意地生活为题的作文
诗意地生活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
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的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إ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
إ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
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引得一片诗情到碧霄?إ 奋斗。
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
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
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إ 收获。
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
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
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إ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إ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إ 名师点评إ 诗人的生活也许会有诗意,但诗意地生活却不能局限于诗人或诗歌;它除了要像诗里表达的那种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之外,还蕴含着人的生存态度、生命质量与价值取向,考生正是透彻地把握住了考题的这一内涵,从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三大境界中挖掘出了独特的立意——理想、奋斗与收获。
没有超人的机智,是无法达到这一境界的。文章打破板着面孔说理的传统笔法,用富含散文韵味的灵动笔墨展开,或引用名言警语,或活用诗词典故,古今素材均是意到笔随。
如“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等语句,满载理性;如“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等语句,大气磅礴。读来如行文流水,令人惊叹。
3.诗意的生活 作文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
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褒奖,是在疲劳的奔波后,选择悠闲的方式体验轻松与自在。
诗意地生活,更是勇敢的体现,不为利禄所羁绊,只为寻得心灵的享受,超然世外。
选择诗意地生活,选择精彩的人生。
4.作文《诗意生活》,应该怎么写
诗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5.日子里的诗意作文素材关于情情
和平年代》里的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 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我们都在轮回中!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作文: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以选择为题的作文以坚强为题的作文话题作文:做最好的自己有关“亲情”的话题作文我最好的朋友 作文最好的奖赏以开端为题的作文最好的网络电视放飞__(梦想)(自己)感悟__(生活)(青春)(爱)(点滴)(的岁月)感动__(的时刻)懂得__(生活)(爱)(珍惜)(永不放弃)其实__(我懂你)难忘的岁月(童年)(时刻)必须迈过这道坎 作文《假如我是……》提供些题目 《爱的颜色》 以追求为题目的作文 全国卷Ⅰ: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全国卷II:关于“帮助”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上海卷:必须迈过这道坎 广东卷:传递 江西卷二选一:(一)心中的一泓(清泉?清水?秋水?)(到底是哪个词,网上也众说纷纭;多谢张三天同学提醒)(二)要说爱你不容易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文体要求:议论文或记叙文 江苏卷:怀想天空 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北京卷: 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福建卷:季节 辽宁卷:我能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图题“摔了一跤” 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站着三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
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宁夏卷: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命题作文,除诗歌以外题材不限。 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 安徽卷:提着篮子看妈妈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海南卷: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德]尼采)同情是你所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美]马尔登)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意]薄伽丘])…………请以“同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命题作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市)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
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以发现为题的作文以好奇心为题的作文心中有爱为题的作文以爱为题的作文奥运会开幕式作文掌声的启示。
7.发现生活中的诗意例文初中800字左右的
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
——余光中
生活很平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琐碎,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生活很无奈,繁重的压力,艰苦的劳作……殊不知,生活也很丰富,很精彩,很诗意。正是生活中这精彩美好的一面,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乐趣,生发出热爱生活的欲望。
诗意的萌发源于诗心,诗心的培养在于真善美。有了真切的人生体验,就有了诗意。它与一个人的学识地位无关,更与职业财富无涉。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诗意,只要你愿意。
曾听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解缙小时候喜欢吟诗,但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附庸风雅的条件,所以父亲很反对。一天早上,小解缙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打开鸡笼,开始扫地。他边做边说:“打扫堂前地,放出一笼鸡。”他父亲听到后,马上制止道:“谁叫你吟诗?”解缙接着说:“分明是说话,硬道我吟诗。”恰巧与前两句合起来凑成一首诗。这就是生活中的诗意,当它一旦迸发出来的时候,你挡也挡不住。
诗意是儿童甜美的想象。曾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通常答案应该是水,但居然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天哪,太妙了!连老师都惊讶,一年级的小学生居然能以文学的方式感受这个问题,回答得这样诗意盎然!儿童个个是天才,儿童的生活里处处充满了诗意。
诗意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三个泥瓦工在砌一堵墙,一位路人分别问这三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是:“砌墙。”第二个人回答是:“建房。”第三个回答则是诗意的:“建造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年之后,第一个人依然是泥瓦工,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成了企业家。
建筑工地艰苦异常,但不乏诗意。一个眼前有诗意,心中有诗情的人,生命一定会绽放光彩!
诗意在于文人的点染。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繁华的巴黎街头乞讨,身旁写了一块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过往的人很多,但没有人注意他。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见到牌子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有人给你钱吗?”老人茫然地摇摇头,脸上的神情十分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加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离去了。傍晚,诗人又来到这里,问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盲老人哪里知道,这是诗情的力量帮助了他。“我什么也看不见”是个一般的陈述句,没有感染力。诗人帮他加上几个字后,整句话就是:“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一点染,便有了诗意,明媚的春光,斑斓的色彩,盲人看不到,享受不了……多么悲苦,多么煽情,散发出强烈的感染力,撞击着每个善良人的心扉。不给钱,过不了良心这一关。
诗意是不经意的谐谑。据说,从前有位考生在答卷中用了许多“而”字,并且大多不恰当;主考官大笔一挥,批下一首诗:“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而已而已。”意思是:该用而却不用而,不该用而却连用而;从今以后,不要再用而字了。
看似没有诗意的地方,有创造力的人,有浪漫的情怀,总能发掘了浓浓的诗意。
生活蕴藏着诗意,诗意温暖着生活。
8.高考语文语议论文有说服力素材典故
2010高考议论文四种基本结构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示例
议论文结构模式(一)——总分式
一、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佳作展示1:
诗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名师点评】
这篇佳作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结构严谨,论点新颖。文章采用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文论述观点的议论文结构模式,巧妙地将“诗意地生活”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精练地概括出“种下理想,不懈奋斗”“收获诗意人生”的新颖观点。二是文采斐然,诗意盎然。作者对“诗意地生活”的理解,用语精练、形象而新颖,如“点燃”“洗去”“擎起”等动词,用得精练准确;“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有的直接引用,有的间接引用;有的描述较详,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出自课内所学,有的来自课外阅读;有事例,有诗句,但无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彰显出作者平时阅读涉猎之广、积累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