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那些事,明朝历任宰相和首辅都是谁?
宰相 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 ,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第九位20载首辅杨士奇,杨世琦在内阁为辅臣40余年,首辅21年。第八位是大明第一清官海瑞,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被称为大明第一清官,他为官清廉的故事与戏剧影视作品等形式广为流传。
明朝所有内阁首辅名单
黄淮(1367~1449),明朝内阁首辅,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永乐二年主会试,五年进右春坊大学士。仁宗时,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
首辅:曹鼐 、陈循 、高榖 、徐有贞 、许彬 、李贤 、严嵩、张居正、黄淮 、解缙 、胡广 、杨荣、杨士奇 、杨溥、高拱等人。宰相 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
,严 嵩(十四年首辅,在位之长无人能及。在政期间党羽遍布朝纲,即使是次辅徐阶也不敢与其公开作对。反观徐阶首辅时,高拱却敢公开与其干仗)。
明朝最有名的十大内阁首辅 李善长 刘伯温 三杨:杨荣(1371年-1440年7月30日 ),原名道应、子荣 ,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
刘吉,字祐之。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当朝首辅一职。
明朝内阁首辅,次辅兼任六部尚书吗?
1、有时候也要兼任的。内阁首辅一般都是大学士官衔,为正一品,不是五品。内阁首辅有时候也会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在明朝的时候都是基本兼任的六部尚书职务的,比如说张居正兼任的是吏部尚书。
2、明朝入内阁大学士,可以兼任也可以不兼任六部尚书。这种尚书官位只是加衔,并没有实际职权。大学士可以兼领六部尚书,但他们并不担任六部的具体事务,也不能以六部的名义发布命令。实际上只是为了表明地位而给予的荣誉头衔。
3、明朝内阁大学士兼任六部尚书,实际掌管部务。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
4、明仁宗、宣宗以后,阁臣官阶骤升至从一品或正二品,兼任六部尚书,并有代皇帝草拟批答臣僚章奏的“票拟”权,逐渐形成阁权重于部权的局面。阁臣往往利用票拟和皇帝召见的机会,干预朝政,近似丞相。
5、其实,这与明朝的皇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们看看内阁和六部出现的时间。早在唐朝统治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则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明朝最有名的十大内阁首辅哪几位
1、,张居正(十年的实际执政者)2,严 嵩(十四年首辅,在位之长无人能及。在政期间党羽遍布朝纲,即使是次辅徐阶也不敢与其公开作对。反观徐阶首辅时,高拱却敢公开与其干仗)。
2、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3、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4、黄淮(1367~1449),明朝内阁首辅,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永乐二年主会试,五年进右春坊大学士。仁宗时,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
5、嘉靖、隆庆至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权力较重。在内阁中,他们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在内阁外,他们对六部的影响力也较为强大。 与此同时,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相继围绕首辅之位展开激烈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