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清官名宦】大司农孙宝
- 2、名宦是什么意思
- 3、明朝名声较好的宦官有哪些
- 4、名宦的诗句名宦的诗句是什么
【清官名宦】大司农孙宝
1、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因通晓经术而在郡里任职,因御史大夫张忠推荐,入朝担任京官,历任广汉太守、京兆尹、司隶、光禄大夫、大司农等。后因罪而被免官,老死家中。孙宝因为通晓经术而在郡里担任小吏。
2、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
名宦是什么意思
1、“名宦”这个词源于古代,是指有名望的官僚或士族家族。在古代社会中,官员和富家子弟往往被称为“名门之后”,而一些特别有声望、有政治或文化成就的人,则被称为“名宦”。
2、宦:官位。旧指官居高位,声名显赫。 成语出处: 《汉书?疏广传》:“今仕官至 二千石 ,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 后悔 。
3、宦女[huàn nǚ]妾媵。名宦[míng huàn]名声与官职。纳宦[nà huàn]纳官。宦业[huàn yè]仕宦的业绩。士宦[shì huàn]做官的人。 仕宦。旧称任官职。
明朝名声较好的宦官有哪些
1、陈矩,嘉靖期陈矩只是宫内默默无闻一小宦,自万历十年被取任后,各种恩遇不断,扶摇直上,万历三十三年(1605)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东厂提督,成为是时最为权重的宦官。
2、怀恩,山东高密人,父官太仆寺卿,因罪牵连被抄家。恩年幼被宫为小太监,赐名怀恩。身遭阉割,还要“怀恩”!成化帝时,掌司礼监。时大太监汪直督理西厂。
3、郑和(1371~1435)世称三保太监。云南人。初事燕王,从燕王起兵反朝有功,累升为太监。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中,计二十八年,历事三朝,先后七次率舰队通使“西洋”。
4、年鼓动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北伐蒙古瓦剌。结果造成英宗朱祁镇被俘的严重后果(土木堡事件),最后太监王振死于明朝大将樊忠锤下。第三位:刘瑾。明孝宗时期侍奉太子朱厚照,受到太子信任。明武宗朱厚照上位皇帝之后,开始受宠。
5、在明代宦官传记中,有三位评价颇高的宦官: 卫翁、李方、陈菊。好吧,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太监有什么可取之处,可以在学者们所写的明代史上留下一个好的评价。Wyon 出生时姓 dai 他是他哥哥犯罪的受害者。
6、只有摘下歧视宦官的有色眼镜,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明朝的历史。成化年间,掌管礼仪的太监戴仪,琴弹得一手好琴,自称竹楼。当时南京有个女子,琴技高超,号称两京十三省无一人。
名宦的诗句名宦的诗句是什么
这是《旧唐书》对李商隐的评价,原句: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译文: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
名宦由来致苦辛的上一句:文章至竟无功业。名宦由来致苦辛的上一句:文章至竟无功业。诗词名称:《谷比岁受同年丈人故川守李侍郎教谕衰晏龙钟益用》。本名:郑谷。别称:郑鹧鸪。字号:守愚。所处时代:唐代。
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