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元杂剧的宫调
- 2、宫调的名词解释?
- 3、什么是宫调
- 4、五宫四调是什么
- 5、宫调名、曲调名、曲牌名的区别???
什么是元杂剧的宫调
元杂剧的宫调约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 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个(常用的有七个)。除四折外, 全剧一般还要加上一个或两个楔子。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 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的宫调约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个(常用的有七个)。除四折外,全剧一般还要加上一个或两个楔子。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 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宫调由许多(曲牌)组成。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
元杂剧的宫调约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 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个(常用的有七个)。除四折外, 全剧一般还要加上一个或两个楔子。
宫调是一出元杂剧演出时演唱所用的音调,大概与现在的A小调C大调之类相似,有所谓九宫四调之说。一个套曲一个宫调,一折戏一个套数,一个套曲由几个小令组成,一个小令就是一首单独的歌曲。
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北杂剧” ,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
宫调的名词解释?
宫调是传统戏曲的调门之一,调门也叫调高,包括: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凡字调、六字调、上字调、乙字调等,相当于西洋音乐中的7。
所谓的“宫调”就是中国的传统五声阶,在古代分为“宫商角征羽”,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乐器以琵琶 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 调。
仅仅把“宫”理解为调高概念,把“调”理解为调式概念,只是对於“宫调”的一种简单化的解释。
”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什么是宫调
所谓的“宫调”就是中国的传统五声阶,在古代分为“宫商角徵羽”,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乐器以琵琶 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 调。
宫调,起源于宋代,是元曲中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合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
宫调,即古代音乐的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元杂剧的宫调体制是在唐宋宫廷雅乐基础上形成的。
元杂剧的宫调约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九个(常用的有七个)。除四折外,全剧一般还要加上一个或两个楔子。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 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五宫四调是什么
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又作大食调)、双调、商调、越调。无论六十调或八十四调,都只是理论上有这样多的可能组合,在实际音乐中不见得全都用到。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帐雄壮”。
四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音阶体系,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四调的分类:四调包括宫调、商调、角调徵调四个调式。
宫调,即古代音乐的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元杂剧的宫调体制是在唐宋宫廷雅乐基础上形成的。
宫调名、曲调名、曲牌名的区别???
1、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基本定事,可据此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宫调 先说一下概念,宫调是“乐律”的概念。
2、”曲牌各有专名,如《一枝花》、《山坡羊》、《点绛唇》、《天净沙》等,它们在音乐上又隶属于不同的“宫调”。所谓“宫调”,是指中国音乐上用以限定乐器管色高低的名称。
3、北曲的体制:(1)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曲牌隶属於宫调,每个宫调由若干曲牌组成。
4、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5、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曲牌名,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