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秦朝都尉、翟王董翳简介,董翳怎么读?
dí 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
董翳,原为秦都尉,后受楚封为翟王,再后归于汉。墓碑载:董翳降楚封吴王,后又归汉,佐高祖定天下。晚年迁韩城吴王寨。死后葬伏蓬川今龙湾川,今其地有吴王墓,碑文与史书有出入。
拼音: yōng 、 sāi 、zhái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中的三秦是泛指长安附近地区。
雍王章邯原本是秦朝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位大将,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则分别是秦朝都尉、秦朝长史,他们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然后投降的。
项羽为什么要进行分封?项羽分封的三王是指谁?
1、项羽三分秦地(关中地区),封立3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封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长史司马欣,从前做栎阳狱掾,曾对项梁有过恩德;都尉董翳,最初劝说章邯降楚。
2、项羽也想在关中自立为王,一方面碍于楚怀王的君令,他不得不承认刘邦为汉王;另一方面由自己分封诸侯,彰显自己无上权力。在秦朝末年,楚怀王为了激励各个军队起来反抗秦王,他承诺想到关中地区的人才能称王。
3、因此,项羽即使有称帝的雄心,他也不能在秦国刚灭时就直接称帝,只能选择隐忍。也就是说,项羽分封诸侯是要摆出一个让所有人共享天下的姿态,让自己避免成为所有人集火的目标。
4、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这些人有几部分,一部分是跟随项羽打仗的优秀将士,一部分是诸侯国的世袭贵族,然而这些人的手中都有一定的兵权。所以,项羽的兵权并不是集中在自己一人的手里。
5、原来项羽很是仰慕春秋五霸,所以在自己的楚王头衔之前加个霸字,表示在诸多王之中,他是老大!项羽自己不要关中,却也晓得关中的重要,不愿意给刘邦。
董翳的介绍
董翳墓 董翳墓位于韩城老城北20公里的盘龙乡上庄村东约1公里处。土土冢西边有石碑一通,红沙石质有座,无立碑年代,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另有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碑一通。
董翳(?—前204年),秦朝都尉,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后裔。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十八路诸侯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
秦朝三王是指雍王章邯、翟王董翳以及塞王司马欣,他们原本都是秦朝官员,后来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然后投降。之后项羽为了牵制刘邦,防止他势力扩张,便将陕西一分为三并将这三人封王。
项羽封了哪三位为关中王?
项羽把关中分上中下三块,分别分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之后他们逐个被韩信打败吞并。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分别封给原秦朝的三位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 雍王·章邯。旧秦故将,一代名帅。 塞王·司马欣。
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
周武王分封诸侯,周朝得以延续800年天下。项羽这次分封看起来像又一次封疆裂土,其实他搞的是复旧版战国七雄18国。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占据关中,合成三秦,汉王刘邦占据巴蜀也是原秦国一部分。
项羽将关中分封给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关中百姓不支持他们,反而很爱戴刘邦,导致刘邦还定三秦时,很快将他们击败,章邯、司马欣自杀,董翳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