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演义里西凉刺史是什么官
三国演义中的刺史应该是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而西凉刺史,应该是凉州刺史。也就是凉州的军政长吏。
首先刺史与州牧其实就是一种官职,只不过是称呼不同而已,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刺史是起监督他们的。
在三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当时特有的官职。刺史在当时这个时期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甚至比省长级别管辖的地区还要大。
徐邈传文言文翻译
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 持节领护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 了。
意思是: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此句出自《徐邈传》。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
一年四季景色怡人,风景如画,去过的人都夸那的景色名不虚传,拼命安利身边的人也要去感受一次。
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详细解释:【解释】: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出自】:《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比来]百科解释 比来,指近来;近时。语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比来天下奢靡,转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十三州的州牧,刺史都是哪些人
1、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2、豫州刺史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不管是平原县县令,还是平原国相,都是远远低于刺史、州牧的官职。
3、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
4、对东汉、三国时期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想必一定听过太守,刺史,州牧这些官职,但大部分人搞不清楚这些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为大家一一解读。要详细说清楚这个话题,首先还是得来说说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