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上班点卯”的由来
- 2、古时行军打仗的点卯是怎么回事
- 3、卯是什么意思
“上班点卯”的由来
”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
“点卯”这个说法与古人的作息时间有关。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古人习惯把一天一夜的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说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人们又用12地支中的每一个名称来命名这12个时辰。
古人上班打卡叫点卯。点卯是指官衙官员查点到班人数。因在卯时进行,故称。亦泛指点名。古时皇帝规定每天卯时(早五时至七时)早朝,文武百官有事没事必须在卯时上朝,俗称点卯,没有哪个敢过卯。其他含义:北京土话。
上朝之后就清点人数,所以也叫点卯,和我们现在的上班打卡一样。后来也形容上班应付差事、作事敷衍的人。《诗经·齐风·鸡鸣》写着:“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旧时官厅在卯时(上午五点到七点)查点到班人员,叫点卯。官员查点人数时叫“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卯册”。
有时上奏,无事退朝。在后来,没事也得去,而且规定大早晨就去。卯时,就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相当于早晨6-7点钟)。后来人们就将没事去了再回来,称为点卯。后来就成了习惯,各行各业学之。规定早晨上班点卯。
古时行军打仗的点卯是怎么回事
1、我国古代的军队在每天的卯时点名,就叫“点卯”;2报到。旧时官署例定在卯时开始办公时,进行点名报到等活动。其点名册叫“卯簿”,“卯册”。俗称“到一下”叫“点个卯”或“打个卯” [roll call]。
2、鸣金收兵,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色似金。
3、因为明代主要与蒙古作战,明军虽然在九边各地都部署了大量守军,但由于防线过于漫长导致兵力严重分散,蒙古部落很容易在任何一点对明军产生兵力优势,所以往往明军是被包围的那一个。
卯是什么意思
1、卯 拼 音 mǎo 部 首 卩 笔 画 5 五 行 木 五 笔 QTBH [卯]基本解释 地支的第四位,属兔。用于记时 :~时(早晨五点至七点)。~正(早晨六点)。点~。画~。
2、卯拼音:读作mǎo。释义:(1)地支的第四位,属兔。(2)用于记时: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卯正(早晨六点)。点卯。画卯。(3)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卯眼。卯榫。
3、“卯”其本义是剖分,引申泛指殷商用牲方式之一,又引申指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 相关字义:卯:mǎo 地支的第四位。卯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五点到七点。木器部件接连的地方。
4、卯 夘 mǎo 名 (象形。象两扇门打开之形。本义:门开着)地支的第四位 [number four of the duodecimal cycle]。如:子、丑、寅、卯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