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可汗指的是什么
1、可汗的意思是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2、可汗(拼音:Kèhán)原意王朝、神灵和上天,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古代北亚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3、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4、木兰诗中的可汗指的是北魏的拓跋珪。《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二)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5、唐朝的天可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是天可汗也并非是唐太宗独有的称号。可汗是游牧民族的人对他们的部落首领的称呼,这里的天可汗也是游牧民族给唐太宗的尊称。
6、可汗与大汗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叫法,都是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突厥最优秀的可汗沙钵略:竟然也被隋文帝所击败
黄凯在位的第一年,托贝汗就去世了。他告诉儿子罗安,让哥哥木干可汗的儿子大鲁班继位,把可汗还给哥哥的后代。罗达掌握着可汗的意志和突厥人的支持,却被沙坡略加反对。沙钵稍微明确表示,支持突厥贵族支持的罗安登基。
作为突厥族最优秀的可汗之一,沙钵略(摄图)无疑是十分称职的。他上位前,将突厥东部打造成自已的小江山。
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之后,对突厥的礼遇冷淡,突厥非常怨恨。沙钵略可汗的妻子是北周的千金公主,千金公主因为隋朝灭亡自己的宗族 ,日夜向沙钵略可汗进言,请他替北周宇文氏复仇。
沙钵略临终时,把可汗之位传给了弟弟处罗侯。处罗侯勇猛聪明,深得众心。沙钵略生前很不喜欢这个弟弟,一直猜忌提防他。沙钵略之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给了处罗侯,完全是抛弃了私心杂念,希望处罗侯能够复兴突厥。
其中沙钵略兵力最强,是突厥大可汗。 杨坚建隋后,不再给突厥礼物,突厥贵族经常带领骑兵在东起幽州、西达河西的漫长战线上对隋进行骚扰。公元583年,杨坚命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兵分八路反击突厥。杨爽出朔州,大破沙钵略军。
隋文帝对突厥的大可汗臣重视隋朝,在北周时期将和亲的千金公主改封为大义公主,表示赋予皇帝姓氏的杨姓,将其放入杨坚的皇室家谱中,升至沙钵略的儿子窟合真是柱国,被安国公册封。隋文帝非常重视这件事。
李世民出尔反尔害死了突厥可汗的性命,为何还万古流芳?
1、李世民无奈之下,亲涉险境在渭水上的便桥同颉利喊话,大声斥责他不守信用,并采用疑兵之计,这才把突厥人吓走,又缔结了和约,史称“渭水之盟”。
2、李世民的一番安排,将颉利可汗镇住了,但是这样并不足以让突厥撤兵。接下来就是李世民的艰难时刻,与颉利可汗订盟,答应给他们足够的财帛,这也是突厥进犯大唐的最重要目的,只要目的达到,他们就会撤军。
3、最后,李世民用粮食和金钱打发了突厥的可汗。从此以后,李世民通过四年时间训练兵马,又通过非常手段,花重金去分化突厥各部落。至此突厥一蹶不振,最后他征战各个部落。被族人称为“天可汗”。
4、而被夺去了兵权的李世民,自然会感到不安,一是因为他心中还对皇位有所希冀,二是他想立于不败之地,拒绝成为待宰的羔羊。
5、利可汗是东突厥的首领,内部有了很多的矛盾。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往往都是先从内部乱的外人再来借这个机会摧毁。李世民就是后来的那股外力,一直打垮了不可一世的突厥。李世民从而被称为天可汗。
6、今陕西咸阳西南),等于刀尖顶到大唐鼻尖子上。登基才二十多天的唐太宗李世民,仅带六人六骑来到渭水边,与东突厥颉利可汗一番愤怒交涉,终于令东突厥大军撤退,是为渭水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