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梁钢筋计算中的附加箍筋及吊筋计算?
1、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不允许用布置在集中力影响区内的受剪箍筋来代替附加箍筋,即附加箍筋必须是除主梁中箍筋以外在额外附加。
2、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3、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1条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2h1与3b之和的范围内(图9.2.11)。
4、计算规则 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斜边垂直投影高度=主梁梁高-2倍保护层厚度。
5、具体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里11条有详细说明。
暗柱大样箍筋里面的附加箍筋怎么理解
附加箍筋是在主梁上有集中荷载(如次梁等等)处的构造钢筋。作用是承担局部应力。附加箍筋集中荷载或次梁两侧各3~5个箍@50,作用是承担局部应力。主梁在该处的吊筋承受斜截面剪应力,直径、根数需计算确定。
所谓暗柱,就是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为约束边缘构件里面的混凝土,并达到抗震计算及构造的要求, 边缘构件要达到一定得配箍率。
附加箍筋是用来承受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是为了防止梁腰的腹剪斜裂缝 。次梁梁端因为存在负弯距,混凝土将被拉裂,由钢筋承担拉力。
核心箍筋是相对于核心柱而言的,附加箍筋是指在有时候为了使箍筋的肢数符合设计要求而增设的,其实就是拉钩。
位置不同:附加箍筋是在主梁上有集中荷载(如次梁等等)处的构造钢筋,作用是承担局部应力。
附加箍筋间距是多少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直径的10倍。
在主梁上,附加箍筋位于次梁左右两侧,每侧各3个箍,间距50mm。这是规范构造要求,最低要求,人人都应记住。
一般附加箍筋在集中力两边各加3根,一共6根,间距一般为50,直径和强度等级同梁上其他正常箍筋。
附加箍筋范围包括梁中么
附加箍筋是在主梁上有集中荷载(如次梁等等)处的构造钢筋。作用是承担局部应力。附加箍筋集中荷载或次梁两侧各3~5个箍@50,作用是承担局部应力。主梁在该处的吊筋承受斜截面剪应力,直径、根数需计算确定。
不是从那一根算起,你把箍筋给按类别分开就好了,梁的箍筋:一个是跨中箍筋、一个是加密箍筋、一个是附加箍筋,这些箍筋的间距不同,且不能替代。梁的箍筋都是从梁边50mm开始算起。
附加箍筋施工中一般在主次梁相交处,结构应力比较集中,设计会规定在主梁上设置吊筋与附加箍筋(次梁加筋)。
主次梁附加箍筋是设置在主梁上还是次梁上 主次梁附加箍筋是设置在主梁上。见图。参考资料:11G101—1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