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阳公主是谁的女儿
1、义阳公主元氏/拓跋氏(?-?),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之女。下嫁卢玄之孙,卢昶之子卢元聿。
2、一是唐高宗李治和萧淑妃之女。另一是唐德宗李适女 金城公主,初封义阳,名下玉,高宗长女,母萧淑妃。因母亲被废,被囚于掖廷,的确过了二十还没有出嫁,不过绝对不超过二十八岁。
3、女儿 义阳公主李下玉,萧淑妃所生,下嫁权毅。高安公主,萧淑妃所生,先封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安定思公主,武后所生,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4、高安长公主(649?—714年),陇西狄道人。唐高宗李治第二女,母为萧淑妃,有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姐义阳公主。初封宣城公主。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勖。史说,义阳与宣城两公主四十未嫁,实为谬误。
5、其中最先出生的是大女儿义阳公主,接着是儿子李素节,然后再是小女儿高安公主。而待李治于649年登基之后,萧氏也随之受封为淑妃。萧淑妃在武则天进宫之前一直十分受宠,而待武则天进宫之后她便逐渐失去宠爱。
6、义阳公主作为萧淑妃的大女儿,也是李治的皇长女。萧淑妃被打入冷宫后,义阳公主也被囚禁在了掖庭宫。咸亨二年的时候,义阳公主被下嫁给了翊军权毅。
义阳公主的人物生平
义阳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魏公主,北魏孝文帝之女。义阳长公主下嫁范阳卢氏的卢元聿。卢元聿是卢玄之孙,卢昶之子,字仲训,无他才能。卢玄之孙,卢昶之子拜驸马都尉。位太尉司马、光禄大夫。卒后,赠中书监。
同母姐姐:义阳公主 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 性 别:女 高安长公主(649?—714年),陇西狄道人。唐高宗李治第二女,母为萧淑妃,有同母兄弟许王李素节,同母姐义阳公主。初封宣城公主。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勖。
子元聿,字仲训,无他才能。尚孝文女义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位太尉司马、光禄大夫。卒,赠中书监。子士晟,仪同开府掾。 元聿第五弟元明,字幼章。涉历群书,兼有文义,风彩闲润,进退可观。
权毅也沾光升了职,但是仍然不允许他们回京。直到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了,义阳才同诸王公主回京奔丧。到了天授二年(691年),权毅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武则天,被杀,时年四十五岁,义阳不久也去世了。
义阳公主的史料记载
1、《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 《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 《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 《唐会要·卷·六公主》高宗三女。义阳。(降权毅。
2、金城长公主(640年代?-691年),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长女,初封义阳,名下玉,萧淑妃所生。母亲萧淑妃因与武则天争宠失败,在655年被杀。李下玉因母亲萧淑妃的缘故,与妹妹高安公主一起,被囚于掖庭宫。
3、德宗十一女。韩国贞穆公主,昭德皇后(王皇后)所生。幼谨孝,帝爱之。始封唐安(唐安公主)。将下嫁秘书少监韦宥,未克而朱乱,从至城固薨,加封(韩国公主)谥(贞穆)。魏国宪穆公主,始封义阳(义阳公主)。
4、李下玉(640年代? -691年),中国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的长女,始封义阳公主,萧淑妃所生。母亲死后,在冷宫中长大。高安长公主(649?—714年),陇西狄道人。
唐朝高宗几个女儿
李治一共有12个孩子,8个儿子,4个女儿。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分别是: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女儿分别是:李下玉、高安公主、安定思公主、太平公主。
一共有12个孩子,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儿子 长子燕王李忠,宫人刘氏所生。次子原悼王李孝,宫人郑氏所生。三子泽王李上金,宫人杨氏所生。四子许王李素节,萧淑妃所生。
武则天和李治生了4个儿子,2个女儿。安定思公主 安定思公主(654年—654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女。
萧淑妃是有资格骄横跋扈的,她在得宠之前,李治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宫人生的,而萧淑妃得宠之后,基本就是专宠,先后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越发在后宫耀武扬威,甚至不将王皇后放在眼中。
很多人只知道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其实还有一位公主也是武则天所生,她就是那个传闻中被武则天自己掐死后嫁祸给王皇后的小公主,武则天的第一个女儿,安定公主。
唐高宗相比祖父和父亲,子女是很少的,他有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儿子都是宫人所生,地位都不高,其中一个李忠还被安到王皇后名下,被立为太子,后来萧淑妃受宠,生下一个儿子叫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萧淑妃死后,武则天是如何对待她三个孩子的,视如己出还是残忍杀害?_百度...
1、武则天从来没有对情敌、政敌松过手,她以骨醉刑杀死了萧淑妃,对她三个孩子也同样狠手。李治当初排名靠前,宠爱萧淑妃,为李治生了三个孩子。长子李素节,长女义阳姬,女儿宣城姬。
2、武则天嫁给李治以前最受宠的当属萧淑妃,为李治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3、身为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心狠手辣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她很喜欢斩草除根,所以萧淑妃死后,萧淑妃的三个孩子就成了她的肉中刺。虽然武则天暂时放过了他们三个,但后来也只有宣城公主一人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