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原文及翻译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门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乐府》四篇,李陵、苏武诗和汉魏五言古诗都必须熟读;再将李白、杜甫的诗集反复研读,好像现在的人研治经书那样,然后广泛吸取盛唐名家诗之精华,酝酿于胸中,时间长了就自然深入领悟(作诗的奥妙)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选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
沧浪诗话诗辨原文及翻译
1、沧浪诗话·诗辨原文为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2、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
3、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4、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希望日后有安于清贫而志趣高雅的君子,或许能了解我的心意。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或许能。他日:将来,来日,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5、原文及翻译: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严羽沧浪诗话用哪三句诗批评宋诗?
1、“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是宋诗的主流倾向。
2、“诗辨”是《沧浪诗话》的全书总纲,阐述基本理论主张。
3、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4、答案为:宋代三大诗学命题分别是:妙语说、功夫诗外说和别材别趣说。“妙语说”,宋朝的严羽认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妙处,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飘逸,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是沈郁;李白的诗浑然天成,杜甫的诗歌有章可循。
5、严羽认为,宋诗缺乏一唱三叹之音,过于追求格律,典故泛滥,这种“宁律不谐,不可使句弱”的现象到后期更甚,因而也就失去了诗歌的审美品格。
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
1、译: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可是古人没有不多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
2、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
3、原文及翻译: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4、翻译: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声响,形貌的色彩,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5、严羽《沧浪诗话》列杜荀鹤体。今存《唐风集》3卷,是诗人自编诗集,收诗300多首,均律诗绝句。杜荀鹤的诗文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