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1、年10月24日 (农历九月十一)。1860年10月24日,钦差大臣奕忻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0月13日,英法侵略联军占据安定门,进占北京。
2、年9月18日和21日,英法联军在通州附近的张家湾和八里桥击溃僧格林沁等部数万清军,兵临北京城下。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了北京城。终于迫使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3、年,英法联军大肆进攻、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中法以及中俄《北京条约》。
4、因在北京签订,故通常称为《北京条约》。原称《续增条约》。1856年(清咸丰六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翌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5、《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开天津为商埠。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由清帝发布上谕颁示天下:任各处军民人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堂礼拜,滥行查拿者将予以应得处分。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中主要内容就是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等。中英北京条约是清政府和英国在1860年10月24日签订的,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中主要内容就是割地、赔款、开放商埠等。中英北京条约是清政府和英国在1860年10月24日签订的,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
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
中英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承认天津条约并赔款增至800万两等。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开放大连为商埠,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批准中法天津条约并赔款增为800万两等。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的内容,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