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翻译:我向您致敬。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
李端叔书原文及翻译如下:【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原文: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闻足下名久矣。③昌歜,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先捎来先生的书信。被贬以来。其实何所有; 我被别人憎恨,待遇益隆,去考什么制策,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
然而您始终都不鄙弃我,驿车再次捎来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厚重,我看了您的信禁不住脸热汗流啊。
【译文】久仰大名,在朋友住处,也常常得见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差可评断您的为人了。因为平时书信往来不多,怠慢的罪过尚且可以略加宽恕。
其次,他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文字狱,差点落到“几至重辟(杀头)夥的地步,这在苏轼心灵上更添上了沉重的阴影。他在与好友的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 ……自喜渐渐不为人识。”(《答李端叔书》)透露出忧谗畏讥的心理。
2017015——《王羲之尺牍》原文及译文(0403)
1、【译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告:最近我请孔侍中的信使送去了一封书信,想必已经收到。(写该信时)我还不知道领军得了病,现在补充问候。 【原文】 忧悬,不能须臾(yú,读鱼)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2、译文:关于古代以来,善长书法的人,在汉、魏时期,有钟繇(yo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在晋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
3、“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4、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译文:九月深秋, 山清气爽,乘着船儿,两岸满眼都是黄菊和红茱萸。
顿首再拜的解释
1、词目 顿首再拜 发音 dùn shǒu zài bài 释义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2、再拜, 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再拜之礼,用于平辈之间。如果是臣对君,再拜之外,还要行稽首礼。北宋初书信结尾处常用某再拜,本为对尊长的敬词,后来也常用于平辈之间。表示尊重及礼貌。
3、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引汉蔡邕《被收时表》:“议郎粪土臣邕顿首再拜书皇帝陛下。”唐韩愈《答胡生书》:“愈顿首,胡生秀才足下。
4、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网络解释: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5、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叩头下拜常用于书信名帖中的敬辞网络解释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
6、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