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十六国是什么意思
两晋十六国(时期)是晋国政权的“两晋”时期、非晋国政权的“十六国春秋”中前期(止于420年)的合谓,时间是265~420年。
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夏、成汉,总称十六国。
前赵、2后赵、3前燕、4前凉、5前秦、6后秦、7后燕、8西秦、9后凉、10南凉、11西凉、12北凉、13南燕、15北燕、16夏、17成汉,总称十六国。
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与匈奴刘猛率众内侵,直至九年后始平。280年吞并孙吴实现统一,整个社会转而弥漫浮华奢侈、贪污腐败风气。
两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有什么不同?
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五胡十六国在前,南北朝在后。胡是鲜卑,匈奴,羌,羯,氐等的总称。西晋末年,司马家族内乱频生,五胡占领了北方地区,西晋灭亡。司马家族在士族帮助下在南方建立了东晋。
(五胡十六国)东晋十六国之后是南北朝,同样是一段大分裂时期。所谓南北朝,是南朝与北朝的统称,其中,南朝历经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五胡十六国”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与东晋同时存在,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
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凉李(十六国)
1、西凉国经过三传,维持了21年,亡于北凉。 李-神话传说 李十六国时期的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敦煌属北凉国领地。胸怀大志的敦煌人李,在当地地方势力的拥戴下,担任了敦煌太守。
2、从此以后,西凉国暂时出现了安定时期。李于义熙十三年病卒,享年67岁,死后谥为凉武昭王。之后他的二儿李歆继位。西凉国经过三传,维持了21年,亡于北凉。李-神话传说李十六国时期的晋隆安元年,敦煌属北凉国领地。
3、十六国 十六国:在中国北方和四川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建立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燕、南凉、北凉、西凉、夏和北燕十六个政权。
4、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5、出生 沮渠无讳(?—444年),北凉国君主,卢水胡族人,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之弟,牧犍在位时被任命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领酒泉太守。
历史中两晋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夏、成汉,总称十六国。
十六国有: 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两晋是指西晋与东晋,十六国是指魏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是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