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官制度是什么?
1、考试制度 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主,进行年度的定期考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考核与晋升权完全掌握在各部部长手中,文官无从表示意见。文官委员会对此也无权干涉。
2、英国文官制度就是对文官的录用、分等、提升、考核制度。1853年格拉斯顿首相派斯坦福诺斯科特爵士和查尔斯杜维廉爵士研究了当时文官任命和使用的情况提出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文官的录用、分等、提升、考核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
3、英国文官制度是指: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
4、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政府部门担任常任事务官的公务员的总称,是常在的官僚制建制。
5、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然而这一切的都源自于其构架良好而又合理的文官制度。
6、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所以有传统性。文官考试着重大学文化课程,录取人员来自少数贵族学校,平均知识水平偏高,看重个人学识。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1、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贵族色彩浓厚。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机关中弥漫着贵族化的阶级、身份和地位的观念。重视通才教育。文官考试注重大学文化课程,提倡非专家化,注重一般教育及学识。实行分权管理。
2、特点:公开考试选拔:西方文官制度以公开考试为基础,通过竞争选拔优秀的文官,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职业化: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文官的职业化,要求文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作,积累经验和知识。
3、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主要是公平与效率。
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并被西方很多国家效仿。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文官数量庞大。这可能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大的消极影响。庞大的文官队伍增加了财政压力,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提高了文官队伍素质,保证了政局的稳定。文官制度的改革使得文官的选拔变得更加公正和合理,同时也有利于发掘和培养人才。这使得英国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从而保持政局的稳定。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3、具有稳定的传统,重视通才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所以有传统性。文官考试着重大学文化课程,录取人员来自少数贵族学校,平均知识水平偏高,看重个人学识。
4、英国一直是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典型国家。1853年的《麦克莱报告》和1854年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是英国文官制度得以建立的两个里程碑文件,这两个报告的核心精神是强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原则。
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
1、4年,英国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
2、年、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
3、3年的《麦克莱报告》和1854年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是英国文官制度得以建立的两个里程碑文件,这两个报告的核心精神是强调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枢密院颁布法令,将全部文官分为高级文官和低级文官两个等级。
4、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5、国家公务员制度起源于英国文官制。19世纪中叶开始的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奠定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制度基础。
6、在深入调查和研究基础上, 1 85 3年财政部授权诺斯科特和屈维廉拟定并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统称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第一,《报告》对文官的选任、使用和晋升等提出一整套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