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带拼音},翻译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nán cūn qún tóng qīwǒlǎo wú lì,rěn néng duì miàn wèi dào zéi,gōng rán bào máo rù zhú qù。
2、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朝代】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3、以下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拼音版和翻译:máo wū wèi qiū fēng suǒ pò gē,máo yán dī xiǎo,xī shàng qīng qīng cǎo。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全文是什么?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为盗贼。公然抱入竹去,唇焦口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原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朝代】唐译文对照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背景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作背景:公元759年秋天,杜甫弃官到了巴陵。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不料到了公元761年8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761年即唐代肃宗上元二年八月。
3、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4、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59年秋末,杜甫弃官到甘肃天水,公元761年春天,通过亲朋好友的帮助杜甫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算是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大风把茅屋吹破,大雨又接踵而至。
5、这便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代背景。作诗那晚发生了什么 在到达四川成都之后的公元760年,杜甫几经周折,最后和自己的妻子在当时成都的郊外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总算是有了一个安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