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墨竹图题诗》赏析
1、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原文:《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感情。
3、《墨竹图题诗》一般指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
4、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墨竹图》的简介
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 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竹石图》。
《墨竹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名画,整画尺寸:38*138CM,画芯尺寸:25*61CM。 画中修竹数竿,高低错落,挺拔清秀,颇具清爽高洁之精神。用笔道劲圆润、疏爽飞动。
《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墨竹图》是体现郑板桥墨竹艺术创作理论的典范。此图在造型布局上高度概括提炼,仅绘廖廖数竹,便使人如入一片青郁葱翠的竹林。而在局部,用笔墨描绘每一竹竿、竹叶、竹节,却笔笔得势、得神、得法,显露出生气。
名称】:墨竹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北宋画家文同绘制。绢本墨笔,纵136厘米,横104厘米。
墨竹图 纸本墨笔,纵179厘米,横9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以兰竹自拟,亲书“兰有嘲芳、竹有劲节”八字自励,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墨竹图题诗的意思
1、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原文:《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意思: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3、意思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一个人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门外的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贫苦百姓生活疾苦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是百姓生活上的每件事情都在牵动着我们。
郑板桥的代表作品
郑板桥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郑板桥集》。郑板桥作品:《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郑板桥的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
《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等。有《板桥文集》。
郑板桥代表作品有《墨竹图》《竹石图石块无多》《竹石图南山献寿》等。《墨竹图》《墨竹图》画作中的竹子是高低不一的,但是却错落有致,视觉上便给人一种层次感,竹叶翻动,清幽、高洁、雅致。
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谁字什么什么朝代著名诗人和什么家?
作者:郑燮(也称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
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作者简介 郑燮(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墨竹图题诗》(又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有一首。《墨竹图题诗》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墨竹图
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原文:《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代表作品有《墨竹图》《竹石图石块无多》《竹石图南山献寿》等。《墨竹图》《墨竹图》画作中的竹子是高低不一的,但是却错落有致,视觉上便给人一种层次感,竹叶翻动,清幽、高洁、雅致。
《墨竹图题诗》这首诗最能表现诗人对民情的体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表达了诗人身在官衙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的情怀。墨竹图题诗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中最有个性的一位,列于“扬州八怪”之首。他的怪,从一幅“墨竹图”和“难得糊涂”的书法即可看出。那一幅“墨竹图”,从构图上看,颇有独到之处。
《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