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什么意思
1、鸿门宴,是汉语中一则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这则成语意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比喻想要加害客人的宴会。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等。
2、鸿门宴的意思是用来形容以热情款待为幌子,实际上是设下陷阱或诱人入局的行为。鸿门宴的出处: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会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楚汉战争期间。
3、鸿门宴的解释是: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繁体是___。拼音是hóngményàn。年代是古代成语。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结构是偏正式成语。
4、《鸿门宴》的意思是指不怀好意的宴会。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秦朝末年。这场宴会的主人公是项羽和刘邦,两位当时的军阀。
5、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会。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以对抗项羽西进。项羽率领40万大军到达后,攻破函谷关,进驻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6、鸿门宴是发生在刘邦和项羽身上故事,项羽想要用一顿宴席,将刘邦杀害于席间。现在的人们,用鸿门宴来比喻,一些目的不纯的宴会邀请,旨在对方别有所图。
什么是鸿门宴的意思
鸿门宴的意思为: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比喻想要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宴的出处:《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意思是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宴,是汉语中一则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这则成语意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比喻想要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宴的意思是用来形容以热情款待为幌子,实际上是设下陷阱或诱人入局的行为。鸿门宴的出处: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会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楚汉战争期间。
《鸿门宴》的意思是指不怀好意的宴会。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秦朝末年。这场宴会的主人公是项羽和刘邦,两位当时的军阀。
鸿门宴的解释是: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繁体是___。拼音是hóngményàn。年代是古代成语。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结构是偏正式成语。
鸿门宴的意思是什么
1、鸿门宴的意思为: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比喻想要加害客人的宴会。鸿门宴的出处:《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2、鸿门宴:指藏有杀机的宴会。读音:hóng mén yàn。来源:楚汉相争时,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计,设宴于鸿门,欲加害之。
3、《鸿门宴》的意思是指不怀好意的宴会。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秦朝末年。这场宴会的主人公是项羽和刘邦,两位当时的军阀。
4、鸿门宴的意思是用来形容以热情款待为幌子,实际上是设下陷阱或诱人入局的行为。鸿门宴的出处: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会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楚汉战争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