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
1、方剂名称: 少腹逐瘀汤 方剂出处: 少腹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卷下》,常用于少腹瘀血积块和少腹胀满、经期腰酸以及小腹胀、瘀血阻滞等证的治疗,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和温经止痛、温阳理气等。
2、《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4、三者功效略有不同,少腹逐瘀汤有温经作用,其他两者则能行气止痛。三者的辨证部位不同。方剂组成不同。适应证不同。血府逐瘀汤 功效:活血祛淤,行气止痛。本方通治一切血淤气滞之证,常用于治疗胸中淤血证。
5、组成方歌:调经止痛肉蒲香 芎归没脂赤姜元【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6、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都很经典啊。或者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减也可以。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
清代王清任名方,10味中药组成,可治慢性盆腔炎
1、方剂组成:败酱草、夏枯草、赤芍、苡米、丹参、元胡、木香等。功效作用:清热解毒、利湿祛湿、活血化瘀。使用方法:水煎内服,每日一剂药物,分两次服用。
2、【药方】:当归、木通、白芍、桂枝、细辛、甘草、萆薢、蒲公英、二花、大枣等。【功效】:解毒利湿、温经散寒、养血通络。【用法】:每天可水煎后取汁服用1剂,连续使用10天为1疗程。
3、如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适用于血瘀热证;桃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气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
4、【方名】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用法】上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每日3次。
5、从方药组成看,少腹逐瘀汤中小茴香、肉桂、干姜温下元,暖胞宫,能够引药直达少腹。现代临床中,少腹逐瘀汤也常用于治疗泌尿 生殖系统疾病,如男性尿道综合征、慢性盆腔炎 、不孕症等。
6、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五日吃一付,或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耆,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少腹逐瘀汤的基本信息
1、《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
2、方剂出处: 少腹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卷下》,常用于少腹瘀血积块和少腹胀满、经期腰酸以及小腹胀、瘀血阻滞等证的治疗,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和温经止痛、温阳理气等。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清代名医王清任,4个活血化瘀方,从头到脚化瘀血
王清任把毕生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书中记载了不少活血化瘀的方剂,其中,比较经典的有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身痛逐瘀汤,把这四个方子学会了,全身上下断无难治的瘀血。
血府逐瘀汤--上焦心系、肺系,组成:红花,桃仁,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症自愈。
身痛逐瘀汤正是王清任为痹症有瘀血献上的绝杀技。有活血祛瘀,通经络,祛风除湿,止身痛之功。
此方为活血化瘀第一方,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常用于改善胸痛,头痛,干呕,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将从头到脚的淤血都囊括在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以隔膜为界,将人体分为两段,隔膜以上,即肺、心左右气门,称为“血府”。心、肺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进行血液与其他的交换与运行。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配方
组成: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下焦溲系、衍系,包括胞宫、卵巢、睾丸、输 卵管、膀胱、输尿管等生殖泌尿器,属盆腔系统, 主人体生殖和泌尿系功能。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七粒炒 干姜二分炒 元胡一钱 没药一钱炒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官桂一钱 赤芍二钱 蒲黄三钱生 灵脂二钱炒 水煎服。 【方歌】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组成方歌:调经止痛肉蒲香 芎归没脂赤姜元【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通经逐瘀汤,会厌逐瘀汤也为此法。理气活血化瘀法 以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为代表方,王清任认为“膈膜之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