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蚂蚁作文400字(外形特征、生活方式、想象成什么)
一天放学后,我迅速的写完作业。我拿了半块饼干,跑下楼去在一棵大树下观察蚂蚁搬食物。
我在树下看见来了一只蚂蚁。我仔细观察,蚂蚁的身子就像三个小球连在一起。它的头比较大,顶着两只触角,嘴好像两把弯钳;胸部有点小,六条又长又细的腿就长在这里;它的肚子圆鼓鼓的,拖在后边。蚂蚁真是太渺小了。
我把饼干放到蚂蚁前面。蚂蚁绕着饼干转了几圈,又跑回去了。我把饼干又拿到了别的地方。又出来了一群蚂蚁看见了饼干。又去把饼干搬到了洞口。它们搬不动,就咬成小块搬进了洞里。
我发现蚂蚁非常团结,做事有不放弃的精神。
2.蚂蚁的生活方式
一、蚂蚁的外部形态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二、蚂蚁的生长概况从卵到小工蚁要经过14天,通过幼虫、蛹等两个环节。卵为白色或淡黄色,细长形,大小为0.5毫米,形如米粒状。
幼蚁为乳白色,前端较细,常做弯曲状,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蚁卵”。蛹是最后一龄,幼蚁体缩短,不食不动,被称为前蛹,前蛹蜕皮后即为蛹。
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误认为“蚁卵”。
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天,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
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是其繁殖的基本因素。
三、蚂蚁的食性蚂蚁因食性分为:低等种类,肉食性,以昆虫、小动物乃至病、死的大动物为食;臭蚁亚种,切叶蚁亚科及蚁亚科中的较高等种类,对动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虫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蚁类为草食性,多以枯物叶片、种子、果实、枝干等为食。拟黑多刺蚁属较高等杂食性种类,可喂米糠、麦麸、豆类、糖类、瓜果类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骨头、鸡蛋、死活虫等,也可用鸡饲料或自配饲料。
四、蚂蚁的生理习性1.蚂蚁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
2.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3.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
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
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五、蚂蚁的繁殖习性蚂蚁的繁殖的过程一般分为交配、产卵、分窝三个部分。当一窝蚂蚁达到一定数量时,蚁后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时机成熟后雌性蚂蚁飞出窝巢交配后建立自己的窝巢开始繁殖后代成为一个新的家族。
蚂蚁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完全变态就是由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期和蛹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目前有21亚科283属(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
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
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蚂蚁——目前约为11700种——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
常见的有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蚂蚁的型与分工发育为完全变态。
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l、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有发达的***官和外***,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3.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4.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
“新郎”寿命不长,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
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
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给,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
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
但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她的寿命可长达15年。
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
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
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
3.蚂蚁的生活方式
一、蚂蚁的外部形态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二、蚂蚁的生长概况从卵到小工蚁要经过14天,通过幼虫、蛹等两个环节。卵为白色或淡黄色,细长形,大小为0.5毫米,形如米粒状。
幼蚁为乳白色,前端较细,常做弯曲状,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蚁卵”。蛹是最后一龄,幼蚁体缩短,不食不动,被称为前蛹,前蛹蜕皮后即为蛹。
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误认为“蚁卵”。
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天,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
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是其繁殖的基本因素。
三、蚂蚁的食性蚂蚁因食性分为:低等种类,肉食性,以昆虫、小动物乃至病、死的大动物为食;臭蚁亚种,切叶蚁亚科及蚁亚科中的较高等种类,对动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虫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蚁类为草食性,多以枯物叶片、种子、果实、枝干等为食。拟黑多刺蚁属较高等杂食性种类,可喂米糠、麦麸、豆类、糖类、瓜果类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骨头、鸡蛋、死活虫等,也可用鸡饲料或自配饲料。
四、蚂蚁的生理习性1.蚂蚁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
2.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3.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
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
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五、蚂蚁的繁殖习性蚂蚁的繁殖的过程一般分为交配、产卵、分窝三个部分。当一窝蚂蚁达到一定数量时,蚁后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时机成熟后雌性蚂蚁飞出窝巢交配后建立自己的窝巢开始繁殖后代成为一个新的家族。
蚂蚁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完全变态就是由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期和蛹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目前有21亚科283属(after Bolton 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
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
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仅有大约半数的蚂蚁——目前约为11700种——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
常见的有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蚂蚁的型与分工发育为完全变态。
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l、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有发达的***官和外***,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3.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4.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
“新郎”寿命不长,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
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
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给,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
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
但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她的寿命可长达15年。
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
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
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
4.蚂蚁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蚂蚁的生活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蚂蚁是群体生活的。在一个群体中有四种不同的分工。
1、蚁后:蚂后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它的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蚂后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
2、雄蚁:雄蚁具有发达的***官和外***,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3、工蚁:工蚁是一个蚁群中数量最多的。它们的主要职责是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
4、兵蚁:兵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生活习惯:
1、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最多可以生存3-10年,而蚁后最少为十几年,甚至可达100多年。
2、蚂蚁的住房:
蚂蚁生活在地下,它们会在地下筑规模非常大的巢穴。可以说蚂蚁是“地下建筑师”。首先,它们的出入口是一个像火山那样中间有洞的拱起的小土丘。并且,它们建筑的巢穴具有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而且每间房都有明确的分工。
3、蚂蚁的食物:
蚂蚁是杂食的。我们经常见到的蚂蚁最喜欢食用的昆虫。
4、蚂蚁的力气特色大。一只小小的蚂蚁可以搬动超过自身体重100倍的物体,被称为“大力士”。
5、蚂蚁具有很强在记忆存储功能。它腹部的刮器是一种发声器官,能摩擦发出振动信号,传递给伙伴。蚂蚁的触角是它们之间互相传递信号的工具。
6、蚂蚁可以沿着来时的路准备无误的回到出发地。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7、蚂蚁是可以识别天气变化的。我们通过看蚂蚁的行为,就会知道天气是晴,还是阴。
蚂蚁成群出洞,预示大雨将临,俗话有“蚂蚁成群,明天勿晴”的说法。
蚂蚁搬家要下雨。
这此谚语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5.蚂蚁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蚂蚁的蚁型与分工】 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
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l.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
有发达的***官和外***,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 3.工蚁:又称职蚁。
无翅,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
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
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 4.兵蚁:兵蚁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雄蚁。
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
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新郎”寿命不长,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
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
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给,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
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
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但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族。
它的寿命可长达15年。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
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
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
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的差别。最小的群体只有几十只或近百只蚁,也有的几千只蚁,而大的群体可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的蚁。
在我国华南一带的阔叶林中,还有一种翘尾蚁,顾名思义,就是它那带有螯针的尾端常翘起来,随时准备进攻的样子。它有种怪脾气,经常与树打交道。
它喜欢用叼来的腐质物以及从树上啃下来的老树皮,再搀杂上从嘴里吐出来的粘性汁液,在树上筑成足球大的巢,巢内分成许多层次,分别住着雄蚁、蚁后和工蚁,并在巢中生儿育女,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开始时一树一巢,当群体过大,而且又有新的蚁后出生时,新蚁后便带领部分工蚁另造新居。
有时为争夺领域,常展开一场恶斗。为了在树上捕捉其他小虫为食,它可用细长而有力的足在树冠的枝叶上奔跑。
如两树相距较近,为免去长途奔波之劳,它们能巧妙地互相咬住后足,垂吊下来,借风飘荡,摇到另一棵树上去,搭成一条"蚁索桥"。为了能较长久地连接两树之间的通途,承担搭桥任务的工蚁还能不断替换。
树上的食物捕尽,又结队顺树而下,长途奔袭,捕捉地面上的小动物。猎物一旦被擒获,翘尾蚁便会用螯针注入麻醉液,使猎物处于昏迷状态,然后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只超过它们体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也能被它们轻而易举地拖回巢中。
人们从有这种蚁巢的树下经过,可要十分小心。如惊动了它们,会倾巢出动,顺树而下或从空而降,进行攻击,使你遭受挨蜇之苦。
大家可要小心蚂蚁!! 蚁类的食性在不同亚科和不同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
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蚂蚁为什么知道冬天快来了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蚂蚁的这种本能是受它们体内的年生物钟控制而起作用的,换句话说,它们是按照年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做好越冬期食物储备的。
与蚂蚁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蚂蚁共生(symbiosis)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Jolivet 1996),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Kistner 1982; Hölldobler & Wilson 1990),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Schultz & McGlynn 2000; Mueller et al. 2001)。
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 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
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蚂蚁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专。
6.蚂蚁是怎么生活的
我在网上找了篇作文,你看看吧! 我发现了蚂蚁是怎样生活 作者: 林 发表于:2007-02-15 一天,我在路上散步,就看到地上的蚂蚁团,它们成群结队地走着.它们是去干吗呢?是去打仗,是去巡逻,还是去搬运物?于是,我就蹲下来看。
哦!原来它们是去搬运食物啊!搬的是一只苍蝇。可是,这么在的苍蝇怎么搬呢?一只苍蝇的体重可是一只蚂蚁的10倍,它们的洞口又那么小!难道是要搬到别的地方把这只苍蝇解决掉吗?一连的问题涌了出来。
几只蚂蚁在苍蝇身上咬来咬去两只蚂蚁苍蝇的一只翅膀,另两只蚂蚁咬蚂蚁的另一只翅膀,其它的蚂蚁则咬苍蝇的身体。原来,它们就是这样分工的啊!不一会儿两只蚂蚁已经把翅膀咬掉了,搬进了洞里。
而另外两只蚂蚁又咬又拉,才把另外一只翅膀咬了下来。咬身体的两只蚂蚁可能是不够力气吧,又回去叫了几只蚂蚁来。
终于把苍蝇四分五裂地搬回去了。(唉!可怜的苍蝇,就这样被五马分尸喽!可是,两只蚂蚁是怎么叫蚂蚁来搬呢?这时,我看到其中两只蚂蚁在对碰触角。
然后,又各干各的事了。原来,它们就是用这各方法来讲话的呀!它们又是怎样知道回家的路呢?我把一只正在走路的蚂蚁移到它们家门口,可是,它好像迷了路似的,家就在它的眼前啊!莫非……它是个瞎子。
于是,我就去问阿姨。 “阿姨!蚂蚁是怎么知道回家的路啊?”阿姨笑了笑说:“它们从洞口出来的时候,走过的路它们都会留下一个气味,回家时,它们就是闻着这个气味到家的!”哦!原来是这样。
没想到,在一只小小的昆虫上,竟有值得让我们去思索的问题呀。
7.蚂蚁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以及外貌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具有社会性的3大要素: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不排除个别情况),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其中蚁后的分室最大。在沙漠中有一种蚂蚁,建的窝远看就如一座城堡,有4.5米之高。那些窝废弃之后,就会被一些动物拿来当自己的窝了。蚁穴的底部是给蚁后住的,蚁后的任务就是吃东西,交配,生孩子。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
蚂蚁也是动物世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师。它们利用颚部在地面上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它们的蚁穴。蚁穴的“房间”将一直保持建造之初的形态,除非土壤严重干化。蚂蚁研究专家沃尔特·奇尔盖尔对蚁穴进行建模。他将液态金属、石腊或者正畸石膏灌入蚁穴,凝固定型之后挖出。他说: “你可以得到一个深入地下的结构。”根据他的观察,最靠近地表的区域蚁室最多,深度越深,蚁室越少,面积也越小。他说:“为了做到这一点,蚂蚁必须了解它 们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但它们如何“施工”仍旧是一个谜。据奇尔盖尔推测,蚂蚁可能通过感知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测量深度。
蚁群分工
一般有蚁后,工蚁2级。在特定的时间出现未授精的雌蚁和雄蚁,有些种类的工蚁头部特化变大变成兵蚁。有些种生活在其他种的巢内,其幼虫由宿主的工蚁喂养。
1.蚁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雌蚁:交尾后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后脱翅成为新的蚁后,俗称“公主”或“天使”。
3.雄蚁:或称父蚁。有翅。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
蚂蚁
器官和外***,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俗称“王子”或“蚊子”。完成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4.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为了冬眠,蚂蚁们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脂肪,而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它们是不进食的。正因为如此,蚁群中的工蚁们几乎每天都在寻找食物,以保证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吃到足够的食物来抵御冬季的寒冷。有些种类有生殖能力,如双针棱胸切叶蚁,以及部分猛蚁。
5.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10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到10年。
8.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800字作文
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在路上总是低着头,漫不经心地走着。
这时,一条黑乎乎小线条的东西在眼前慢悠悠地“走”过,蚯蚓,我愣了一下,向后退了几步。“没什么可怕的,这只是一条恶心的小东西而以。”
我暗暗对自己说道。“对了,蚯蚓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呢?蚯蚓是害虫还是益虫呢?蚯蚓……”一大堆奇怪的问题在我脑海里浮现,使我对蚯蚓产生了极大地好奇。
我用一根小木棍将这条蚯蚓抓起,放在一个纸盒内将它带回了家,并将它放进一个装有泥土的花盆里。周末,我奇怪地发现蚯蚓在花盆的泥土中上下钻动着,它在干什么呢?此时,妈妈走过来告诉我说:“蚯蚓的特长就是钻土,这样能起到松土作用。”
哦,原来如此,那它松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土里有宝贝不成?这时,爸爸走来说:“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要我去查阅有关资料。
我既刻,从书柜里找来中国少年百科全书进行查阅,这下全明白了。 蚯蚓…这种没有眼睛的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生活,它吃着含有机物的腐殖土和其它杂物,它的触觉器发达,对地面震动、噪音、光亮和黑暗,都有敏感地反应。
春秋季节是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季节。它的再生能力很强,在受伤或被切断(不靠近头的前部),会产生一种似胚胎的间叶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继续生存。
蚯蚓的辛勤工作可以让土壤变松,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它的粪便还是一种高效的有机肥料。据统计,每十万条蚯蚓一年中可排六、七吨粪便。
它的食性较杂,世界各国都利用它来处理大量垃圾。日本有家大工厂养殖了10亿条蚯蚓,用于处理每天排放的50吨造纸废液。
还有,蚯蚓还可以作为食品,国际上每年蚯蚓的贸易额达几十亿美元。富含高蛋白的蚯蚓,可食,干蚯蚓含蛋白质在70%以上,鲜蚯蚓约为40%左右。
世界上蚯蚓的品种约2500余种,我国约2000种左右,最大的蚯蚓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巨蚓,它体长可达123厘米!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使我了解了蚯蚓有金钢不坏之身,它还是土壤的松土机、是农民的好帮手、是作物的朋友、是人类的益虫,我们可不要无故地去伤害它哟! 我的发现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时,生活中也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体验,透过我的视线,我发现,爱就在我的身边。 近距离扫描先把视线对准家庭,作个近距离扫瞄吧,我发现这里有一个爱的磁场。
中心是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舅舅……所有的家庭成员围绕中心组成一个“爱”的辐射场。晨曦微露时,厨房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为将要早起的儿子准备早餐的母亲;暮色黄昏中,窗前有一位伫立守望的剪影,那是等待孙儿读书晚归的外婆;秋风乍起时,奶奶已早早为我准备了御寒保暖的毛衣;季节更替时,阿舅已为我准备了增强抵抗力的“力度伸”……每天每天,点点滴滴,我都被浓浓的爱意包围着。
中距离扫描再把视线投向学校,作一个中距离扫瞄吧。我发现,这里是一个爱的共振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尺讲台,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一方黑板,是老师的循循善诱,一个眼神,是为我们的成功而流露的欣喜;几句话语,是为我们的失败而显露的操心。
而我们则以加倍的努力,回报老师的关爱,有时不忘在老师劳累时,为老师搬来一把椅子,倒上一杯清茶——就这样进行着爱的交流,传递着爱的共振! 远距离扫描最后,我把视线转向社会,啊,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爱的信息发布会。爱心一日捐、中华骨髓库、希望工程、西部支援……“爱”的信息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
我把镜头定格在“非典”一页上,我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电视机前,所有人的眼球都关注着抗击SARS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关注着生死线上那一个个熟识的、不熟识的面孔。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
用心灵去感悟,用眼睛去观察吧,通过我的视线,我发现爱就像我们身边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 我的发现 每个人都可能发现某种事物的某些奥妙,在发现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经历,当然,连我这个不爱发现的人也会发现事物的奥妙,如果不信,请你仔仔细细地来听一听。 那是在一个炎热而凉爽的夏天…… 我和妹妹正在池塘边玩耍。
突然,一条红色的小鱼跳了出来,一个优美的海豚式的跳水动作,带着的水珠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落在了荷叶上,打一个滚,翻一个身,再跳起来,一个完美无缺的跳水动作就这样诞生了。 我想,荷叶一定被水珠打湿了,荷叶又没有毛巾,很容易感冒,而且它又不能吃药。
我把它晒干,算是给它一个日光浴的机会吧.于是,我连拽代拖地把荷叶拽出了池塘。用手摸一摸荷叶,嗯,毛茸茸的,质感还不错。
再仔细瞧瞧,咦?怎么是干的呢?我不相信,又把荷叶放进塘里泡了一会儿澡,拿起来一看,还是干的。是不是荷叶太热了,热了就渴;渴了就想喝水,就把水珠吞下去了吧?一定是这样的。
我倒想看一看荷叶没有嘴巴怎么喝水。于是,我也不管荷叶感不感冒,又让它泡了一会儿澡。
这次,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心还不时“砰砰”的乱跳,生怕错过了水珠被荷叶吃掉的情景。可是,事与愿违,水珠没有被荷叶吃掉,而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