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全诗

wangsihai

《渡荆门送别》李白的唐诗鉴赏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渡荆门送别》李白的唐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鉴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的虎牙山对峙,形同荆州门户。在到达荆门之前,李白应该在四川境内水流湍急的三峡中颠簸了好些天。诗的首二句虽平叙事实,其语气却是十分兴奋爽朗的。

荆门以外便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故地,在三国时又曾是蜀主刘备起家的地方。诗人提到“楚国”这个历史地理的概念,自然能引起读者有关历史文化的一些联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四字体现出来。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的是明月与云海,诗人酷爱明月,在三峡地带,山嶂遮日,看不到水天相接云霞,幻生和明月高悬的景象。而“江入大荒流”后,水势平缓,月的倒影也能清楚地看到了,所谓“上下天光”(范仲淹),尤为可爱。而水天之际的云霞变幻,又使诗人如睹海市蜃楼的奇观。

前六句都著眼于初到荆门的观感,充满诗人对生活新天地的礼赞和陶醉。“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新鲜与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又不免使他心生缱绻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十字,是充满了由衷感激之情的。“仍怜”云云,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至此,诗人写出了初下荆门时他复杂感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阅读

  • 九宫山周围有哪些旅游景点
  • 五行夫妻婚配表,五行夫妻婚配表准不准
  • 湖北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 10道砂锅做的菜(特色砂锅菜谱)
  • 湖北5a旅游景点推荐大全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官网)
  • 绍兴旅游景点作文600字
  • 汝怎么读,娑怎么读
  • 什么样的树木,什么样的树木形容词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