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湖北黄石的春节风俗习惯大全

wangsihai

黄石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石市过年春节习俗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家各户群众要在自家的灶台上摆上糯米糖果等供品,烧香放鞭送灶神。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家家户户打扬尘,抹洗用具,迎接新年。除夕为大年夜,这天要先备肴馔到祖堂烧香、点烛、放鞭供祖宗,然后再各家团聚吃年饭。年夜,家家灯火通明,堂前烧柴火,全家老少围着火炉“守岁”,家里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许多城区居民还要在除夕夜全家一起包团圆饺子,男女老少尽情娱乐,通宵不睡。子夜时分,家里放鞭炮开门摆香案,上三牲供品接年。

正月初一早上开门,照例要放鞭炮,然后再开始清扫,扫好的垃圾三天内不能往屋外倒,更不能对着门外泼水。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鸡汤元宝(鸡蛋),然后居家拜年,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向小辈道贺,邻里之间相互问候。

正月初二开始给亲戚拜年,女婿当天要给岳父岳母拜年,若亲戚中有新亡人,初二当天一定要去新亡人的家中拜年,称之为“新香”。传统的文艺活动表演有舞狮子、玩龙灯、踩高跷、跑旱船、唱堂戏等。

等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早晨吃糖拌油炸糍粑,俗语道:“吃了月半粑,快快扒土巴。”人们吃过元宵后,倾巷而出闹元宵,玩龙灯、花灯,开展文艺游乐活动,元宵夜城乡灯火通明。

富池“三月三”庙会

阳新富池“三月三”民间庙会,是老百姓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自发地在阳新县富池镇举行的一个盛大民间节日活动,源于纪念三国时期吴国大将甘宁。甘宁曾驻守阳新富池多年,死后葬于富池大岭山下。富池现建有甘宁公园和甘宁寺。主要有扫墓、祭拜、唱大戏、普施斋饭、抬大王夫妇塑像巡游、抢彩球祈福等系列仪式和活动。

阳新县富池镇将举办“三月三庙会”暨首届民俗文化节活动。届时,还将举行“三月三庙会”省级非遗授牌仪式。“三月三庙会”历史悠久,缘于当地人民对三国时期东吴大将甘宁的纪念。每年农历三月三,来自于湘鄂赣三省边区老百姓自发举行王爷巡街、绣球抢喜、踏春游园、唱大戏为主要内容的庙会活动。富池是一座历史古镇,自三国时期建镇至今已逾千年。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活动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将举行省级非遗授牌仪式,还将进行阳新布贴、采茶戏等阳新县级非遗成果宣传展示,富池民俗“三月三庙会”学术研讨会也将举行。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戏曲剧种,是黄梅采茶戏传入湖北阳新后,与当地花灯戏相结合,约于清道光年间演变形成。与江西武宁、瑞昌的采茶戏互有影响,后吸收了汉剧的'剧目和表演。唱腔有北腔、汉腔、叹腔、四句腔四大主腔,还有多种小调。解放前只有半职性的“呼拢班”,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对声腔、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于清朝中期形成***的剧种,已有200多年历史,有传统剧目200余个.

阳新采茶戏,至今已两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

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它已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一百多个,还涌现出如李盛满、徐世怀、陈新岩等名演员。

主体声腔富于板式变化,曲调柔婉优美,彩腔有小调插曲40余支,表演热情奔放、质朴浓烈,采用方言演唱、人声帮腔,长期以来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全县乡村戏剧团高峰时多达300余个。县采茶戏剧团成立40多年,排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三姑出宫》、《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载梦的小船》等曾获得多项省级大奖,涌现了一批国家级编剧、作曲、导演及演职人员。1974年,***在武汉东湖观看了移植剧目<平原作战和<杜鹃山选段的电视实况演播。

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

相关阅读

  •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10篇
  • 你有没有爱过我(你有没有爱过我 你有没有想过我)
  • 学校中考备考方案和计划
  • 京东金条怎么关闭(京东金条关闭诈骗电话流程)
  • 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和技巧
  • 勿偏旁(勿偏旁的字有哪些)
  •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及策略
  • 妈祖灵签在线抽签(妈祖灵签在线抽签祖天后灵签)
  • 邓怎么写(邓怎么写好看)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