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水调歌头写作背景介绍

wangsihai

水调歌头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注释

1、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2、旦:至早晨;到清晨。

3、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去:回到天上去。

7、(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 ):承担、承受。

9、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哪里比得上。

11、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12、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相关阅读

  • 中影集团(中影集团官网)
  • 怎么做风筝(怎么做风筝简单的做法大全)
  • 国庆中秋活动主题名称怎么取
  • 阿弥陀佛的意思,南舞阿弥陀佛的意思
  • 公司端午节活动主题
  • 七夕活动主题名称大全
  •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 上眼睑(上眼睑下垂手术费用)
  • 社区端午节活动主题名称大全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