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发展的建议
关于学校发展的建议
关于学校发展的建议
文化是指在特定群体中形成并传承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行动模式,以及成员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方式的整体。文化是群体生活的支配性力量,能够对群体成员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oh100/转载请保留出处。
学校文化建设熔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队伍文化建设为一体。它能够深刻地影响教师的生活情致、事业理想和人际关系,建构教师的行为方式,建构学校制度和学校环境;学校文化建构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指向学校的共同目标。因此,文化建构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根本策略。我们说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深具战略意义的课题,就是据此立论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文化具有持久的稳定性特征。如果学校文化缺乏自身改革发展的动力,僵化守旧,不能跟进时代发展的潮流,则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阻滞学校的进步。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需要重塑
当前,“两基”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夺取教育教学质量新一轮提升,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战略,需要提高到文化建设的层面,树立文化立校、以学校文化的改造和重塑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方针,方能奏效。
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主要在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总体较低、提升缓慢。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缓慢的瓶颈,从深层次上看与学校文化的钝化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学校其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僵化而墨守成规、缺少活力,未能跟进信息时代和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
——“考试文化”的弊端。延续多年越演越烈的升学竞争,客观上逼使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和寻求“立竿见影”的办法,而忽视了树立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愿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建构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行动方式等等这些夯实基储充实内涵、提升团队实力,从根本上推动质量提高的基础性和突破性的工作。此种情形对学校文化的品质和面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具有了“考试文化”的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特征,从而不利于学校内涵及基础实力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文化中的封闭保守倾向。教师职业特点易于萌生其封闭和专业个人主义倾向,这是遍及各地学校文化中的一种通玻学校中班级、课堂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教师个人享有教学自主权、教学自由,独立承担工作成败的责任。因此教师对工作事业往往抱有独立成功观,对于教学经验和技能多采取自给自足方式。教师文化中的这种专业个人主义倾向降低了他们对知识共享、对话交流、协作共进的意识和热情。这就是教师队伍往往开放意识淡薄,缺少合作互动热情和主动探索精神的深层次原因,是许多学校教研教改较多地流于形式、成效微薄,难以取得突破的深层次原因。
——弥漫教师文化的职业困惑和职业倦担许多教师理解并接受具有国家指令权威和指导权威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然而在实践中他们却面对着沉重的考试压力,这使得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常常有悖于教育理想,从而陷入了深深的职业困惑。一些学校生硬地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例如强制实行8小时坐班制),削弱了教师对工作目标的认同,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大都进入了人生历程中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俱重的时期。他们责任重大,事务繁杂,辛苦劳累,生理负荷很大,心理压力更重,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严重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削弱了教师自觉学习探索,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的愿望和行动。
上述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基础教育学校文化的面貌和品质,使其趋于僵化而缺少变革和前进的活力。就从我省的情况而言,从总体上看,信息时代和教育深刻变革时代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开放、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风尚与行为习惯尚未形成;打破旧的理念、方法、模式的羁绊,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师训等活动以取得质量和成效的重大突破的新型行动模式,更是不为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所了解和接受。这是学校文化陷于迟钝、僵化的表现,是当前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等项工作成效不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学校文化的钝化成为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教育创新的瓶颈。我们的学校面临着学校文化改造与重塑的重要课题。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以开放、合作、探索、创新精神为主导的新型学校文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前时代生活的特征,而信息化和网络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信息极大范围的交流共享和人际关系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交互联结。而这一切,恰恰是冲击封闭、保守和狭隘文化环境的适用工具和锐利武器。我们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来推动学校文化的改造和重塑,吸纳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正是一个科学和适时的选择。
近十余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日渐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结合、教师博客等等,在逐渐改变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催生了学校新型文化的诞生。互联网络方便快捷和充分自由自主的互动交流、探索共享,使得教育领域的人际关系、生存状态、行为模式乃至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而,推动了校园新文化的诞生和成长
关于学校发展建设的建议书
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不但可以让学校变得更加美好,还可以让学校更有学习气氛,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范文,希望大家都能够为自己的学校建设提出自己的一份建议。
为学校发展提建议【范文一】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的把中国大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作比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困惑:论大学的数量,我们不比西方少;论聪明程度,我们也不笨于西方人;论教育投资,我们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但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实力跟西方的差距那么大?
我最近查阅了一些有关美国高等学府的教育、体质和发展,有很多心得和体会。
众所周知,我们学校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经济支持。但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大学的学费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相对于这点,美国高校却推出了减免学费的政策。如果学生的家庭收入低于6万美元时,学生的学费全免。高于6万也有相应的资助,只有收入很高时才交纳学费。其实,这不仅仅是经费的问题,更是办学理念的问题。美国高校已经认识到将最好的学生收录入学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让学费成为妨碍好学生入学的因素,也更不愿意因为学费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所以,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我建议学校对一些贫困生采取减免学费并给与生活上适当补助的政策,让他们不必为了学费和生活费用而担忧,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学习,毕业以后也懂得母校之恩,报答母校。
教育理念的差异是我们与西方高校差异的主要因素。哈佛大学公开宣称,学生经过激烈竞争才进入哈佛,而一旦入学就不应该再继续在校内激烈竞争了,而应该好好体会和享受四年的哈佛生活。哈佛强调同学间的互助、扶持、关心、友情和合作。我们的高校,入学前经历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和考验,而入学后仍然要面对压力重重、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拼斗。我们学校也可采取相关政策,要强调同学们间的互助、扶持、关心、友情和合作,而不是让学生们挣个你死我活,让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温馨惬意。学生们入学以后,我们学校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学业水平、课外活动、为人处世、语言表达、社会参与等等诸多关系到学生一生成功与否的方面和因素,而非仅仅单一的学业成绩。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离校以后在人生中的成功,对学生们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是终身的。 我们在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这一块也与美国高校有很大差异。我们学校教育目的趋于专业化,缺乏鼓励学生创新的机制。
我们课堂之上也经常听老师们提到,西方高校的学生每个学期只需要主修三门课程即可,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他们查阅很多资料,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一学期下来,他们对课程的掌握可以达到专业的程度。而我们大学则追求课程数量的多少,对学习的深度、掌握程度则要求不多。所以我建议学校应该精简我们的课程,应该追求质而非追求量,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并用于实践,而非简单的应付考试。 我们学校在专业设置、学校规划上也与西方模式有较大差异。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于1991年10月,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超越了我们国内的任何一所高校,排名跃居世界第34位。它由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5所学院组成。相比之下,我们一个学校则设置了20到30个学院不等。多而杂的学院设置导致资金分配到每个学院就相对较少。相比之下,香港科技大学设置5个学院,不求多但求精的学校规划模式,我们大学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学校是我留下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我爱我们的学校。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发展的更好,让我们的学校变成一个高具人文气息,开明、温馨、和谐、互助的校园。
关于学院发展的建议【范文二】
一、完善重点学科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科点溯源于传统的植物学专业和植物生理学专业。上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国家对二级学科目录的调整,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和植物生理学专业合并,使植物学学科点从原来以传统植物分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成为具有多研究方向的学科。重点学科对于学院的教学发展十分地重要,例如兽医学院的预防兽医学科就是通过发展一门重点学科来带动更多的优秀学科。
二、加强建设专业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是加强专业建设的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林学院的优秀专业如园林专业继续加强建设,其它专业也要努力建设,这些都十分地重要,学院应该加大专业基础(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三、加强建设教学实习基地
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教育指导。也就是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既要教育学生树立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又要在业务上对他们进行有力的指导,同时还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四、继续丰富学生生活
学生工作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继续完善团委学生会的工作。例如在今年四月份由林学院团委学生会举办的华南农业大学第五届模拟导游竞赛。知识型的竞赛活动,可以倡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时尚的生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风采和相互学习交流的舞台。因此要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丰富学生生活。
五、举办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
能够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教育和信息优势。大学生科技活动重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充分参与和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加强学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原创意识与诚信意识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院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作用的发挥。
本人觉得一到三点的建议适用于学院,而第四和第五的观点则学院和学校都需要去改善。希望以上建议能对学校、学院的发展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