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大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过音乐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知识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a、弦乐器起源的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得到了启发。
b、管乐器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唱歌技巧
一、转音
常见的转音共有三种类型:
1.连音转音:这种是我们最常见的,很多歌曲依靠旋律的起承转合,让歌手发挥这方面的转音魅力。
这种转音的练习相对简单一些:首先要做好基本的音阶练习,在把握好每个音符的基本音准后,针对每个基本音阶升半调和降半调音阶进行练习。在习惯和把握之后,再找些具备这种特征的歌曲片断来集中练习,试着跟着伴奏一句句来唱。
2.真音转假音:真音跟假音是两种不同的处理系统,就有如Fm与Am波段的不同,经过适当的调变,真音唱罢,通过呼吸的调换,使气管扩张进行转音,这种转音需要在找到自己的真假音的换声点后,把假音的低音区练好,再和真声音域重合起来,获得最好的转音效果。
3.口音转鼻音:这种转音在周华健、王菲的歌中最常见。当唱到口音想转鼻音时,需要把口腔封闭,然后用鼻腔发音,再断音。无论是那种转音技巧,若想真正掌握,一定要多研究歌曲里歌手的转音,找清楚里面包含的每一个音,然后尝试模仿。
从模仿开始,相信会让你学习转音事半功倍。
二、中低音
想不想了解自己的音域最低音呢?当你早起的时候,尝试着将你的哼唱降到最低音,这就是你在还未开嗓下的最低音了。是不是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有可以当名中低音歌者的实力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掌握气息支持点。
这个点在横膈膜及下肋两侧的位置,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就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感觉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尴尬情况了。饱满的中低音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要想做到饱满和深情,在这之前需要学会中低音的共鸣。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中低音的发音位置。与唱高音主要靠头腔共鸣不同的是,唱低音时,最需要胸腔共鸣,而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则应用较多。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可以试着用“叹气”的感觉和方式寻找加强共鸣的感觉,当然,如果遇到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就像唱高音用假音的道理,这样可以帮助产生口腔共鸣,这时的声音会感觉更加浑厚。中低音虽然音阶低,但是唱好它难度却不低,这需要我们在重视它的前提下认真地练习。你可以多听听一些优秀的中低音经典作品。
三、假声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
什么时候需要“假声”呢?当你从低音往上唱,唱到一定的地方感到困难,容易卡壳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假声才能继续向上唱。练习假声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简而易行的方法:⑴倒吸气法。
当你在唱到换声的地方,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就好像被人吓一跳的感觉,这时你会感觉喉头会向下,整个口腔会充分打开,此时随着音高逐渐向上,嘴也随着逐渐张开,这时进入换声区会更自然,假声的转换更好听。
母音转换法。
当唱到换声区的时候,减小出气量,提前让你的声音变弱,这样起到掩盖真音过渡假音的效果。其实换声点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
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有一点必须强调,当你感到真声用尽就要换成假声时,千万不要就此放弃。只有把握机会,勤加练习,真假声转换才能如你所愿哦。
四、找准自己的发音位置
先来测试一下现在自己的发音位置对不对吧。先用鼻腔带动,闭着嘴发出哼鸣之后,尝试在不停止哼鸣的前提下,慢慢张开你的嘴。
然后带动你的身体,四处走走看,再左右活动活动脖子,看看你的哼鸣声是不是始终保持着呢?如果在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你的声音还能始终如一的话,那么就要恭喜咯,你的发音部位基本正确哦!找到最初的发音部位之后,还要把它运用在唱歌的技巧中。首先,唱歌要用上共鸣,声音要从眉间的那一点出来,很有穿透力的那一点。
唱的时候一定要把嘴巴张开,让每一个腔体就像一个空房间,可以传出回音来!现在,张开你的嘴巴,试着在张到最大的时候摸摸自己脸的腮部,有没有发现两侧凹进去的地方?这个地方在你唱歌的时候是应该打开的哦!所以唱歌的时候嘴巴是一定要张开的!正确的呼吸方式是保持发音的重要途径。“闻花香”的深吸气方式十分有用,要有把气吸到肺里,然后要使前胸后背和腰都有胀开的感觉。
另外,千万不要怕自己的声音大。
唱歌的时候应始终记住“唱给你后面的人听”,声音要从你的腰到头传成一条线,就像所有人都听得到你的声音一样!
五、颤音
颤音(Vibrato)作为一种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大增添乐曲的层次感。意大利声乐学派更提出:歌唱中是否有颤音是检验美声唱法的试金石。我们可以通过从有意识的“摇唱”再过度到自然的颤音,慢慢仔细体会颤音的感觉,从而开始颤音的练习。首先发出长音,并活跃地抖动双手。
抖动双手时需温柔、松弛,从上到下或两边运动。然后再以快速温柔的节奏抖动双手。找到颤动的感觉之后,慢慢停止抖动双手,继续发声并尝试延续颤音的效果。在过程中如果颤音有所流失,就再抖动双手,让颤动感觉始终相伴。
如果觉得生硬,可以想想东北地区车把式口中“得儿驾”的发音,在音节当中体会舌头的颤动。通过这样一个从不自然到自然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开始慢慢体会颤音。颤音最应关注的是气息的颤音,这是一种基于丹田的气以强弱的不同给予声带不同力度的冲击形成的.颤音。通过练习“羊声”可以帮助你掌握颤音的技巧。羊声主要是以鼓动肚皮来控制气息,就像哭时抽泣的状态,如果你唱歌时感觉不光喉咙在动,肚皮深处也在随气息动的话,说明你羊声练到家了。学会了呼吸,掌握了技巧,剩下的就是多听多练了。
六、拓宽自身的音域
气者,音之师也。
掌握呼吸,是我们拓宽音域的关键。
呼吸的方法有三种:⑴上胸式呼吸,它吸气量少而浅,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⑵腹式呼吸,它吸气比前者要深,但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⑶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法是声乐最提倡的呼吸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①快吸慢呼:想像一位久别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停止几秒后气息缓缓呼出。
②慢吸慢呼:想象收到一束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在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状态,后慢慢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然后再换气。掌握了呼吸的方法之后,你可以把C调作为中间调开始分别从低音到高音进行练习,当发现唱到极限时,不妨放松后深吸一口气之后再试试。
当找不到唱高音的用气位置时,不妨弯腰九十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站稳后吸入气息,感觉到腰两侧与后背的膨胀感了么,这就是唱高音用气的正确位置。
七、训练唱高音
当你在K房里脸红脖子粗地吼着“死了都要爱”的时候,是否心中也在梦想自己能像信那样在高音上游刃有余呢?你可以先用喊的方法测出自己可以唱到的最高音。
用两只手的食指按住耳朵突出的那块软骨,你会找到手下接触的骨头会跟随着你的嘴一同运动。这时尝试发出的最高的“啊”音。有没有发现你现在发出的最高音和你平时唱歌所达到的高音比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呢?既然发现了目标,那我们就一起努力练习吧。
唱歌的技巧和发声方法
1:专业知识
第一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
第二是情感。
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
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
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素养。
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养。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
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
2: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有些不妥。
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但最好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3:发声气息
说到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
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
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
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
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4:低中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
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深情为好。但也像高音一样,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
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先天性比较强。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直接录,声音会下去很多。
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扬长避短,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
但不管怎样,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5:整体风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哪里该高亢了。眼光放高一点,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否则别谈风格。
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但不要单一,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后,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