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与生活论文1000字
从小学到现在的作文课,觉得只有一句话对作文的本质概括得较到位,那就是"作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在我的理解,"源于生活"就是材料的选取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而"高于生活"则是要求作文要以审美的眼光对一般材料进行艺术加工。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做每一件事一样,要有源于生活的材料,则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感受力。而要有灵敏的感受力则又要有敏感的思维和感官,要在每时每刻留心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特别要抓住一些细小的细节,也就是说感受要深刻、独特、细腻。这样才会在作文时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硬是把作文变成"榨文"。
谈起感受,不由想起清代扬州八怪里的郑板桥,大家都知道郑氏瘦竹不仅反映了郑板桥的高尚人格,而竹本身的削俏、挺拔,竹之神韵更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板桥为什么能把竹画为"神品"呢?据说,板桥在空闲时就站在竹林里,默默的观察竹的一举一动,看竹的傲对冰霜,看竹的迎风送雨。通过对竹的深刻感受,于是就能很轻易地把它的神韵表现出来。另外达o·芬奇画蛋也是训练感受的一个例证。
艺术是相通的绘画和写作都属于艺术,所以写作也要通过不断的接触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才能生动、准确地表现事物和道理。当在写作中觉得无话可说,你就感到平时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平时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并没有别人文章里所描写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每天就是由"家"--"学校"--"家"三点运动,而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只有单调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到社会上去了解一些情况,也很少有时间与社会进行交流,每天都是固定陈式似的生活着,突发事件几乎不会出现,一点新鲜材料也没有,而以前的材料又已写了若干遍,再写也无甚意义。于是到了写作就有江郎才尽的感觉。
其实,哲学上讲过,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相同的东西,即使你每天过着同样单调枯燥的生活,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你并没有仔细的观察和感受其中的细微变化。如果你无时无刻都做个有心人,不时的以敏感的心努力去挖掘事物的细微变化,并把它放大,同时加入你的想象和联想,这样你就能在细微中见伟大,于无声中见有声。那么你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觉得有事可写,一改以前"榨文"的状态。
当然,有了材料还只是成文的一半,要文章有生命力,则还必须对材料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样你写的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文章。那么又要怎样加工,如何让自己加工的东西有一定的艺术性呢?这就要求每一个为文者注意在平时训练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果让一个思想龌龊的人写一些有很高意义,让人赏心悦目的文章,这可能是很难的,勉强为之,只会写出一种"四不象"的文章。而要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我看来就要求你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基础上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精美的艺术作品。从别人的作品里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样式,感受绘画、音乐,动物、植物等里面所蕴涵的美感。同时经过自己的取舍以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从而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组织形成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文章的所有材料都已存在,只是等你去发掘,去利用,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成文,让读者感知,使其感动。
2.艺术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是什么哦
作为一个设计师,你的眼光要独到,想法要奇妙,但是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为什么要画素描,就是培养你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为什么要学习设计原理,就是为你做设计铺一条思想和方法之路。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将来搞设计创作做准备。 可是这一切,从哪里来?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累计。 比如你搞个预防艾滋病广告,有人设计的就是把一个苹果切开,中间的部分如果放几天会发黑烂掉,那个很像艾滋病人发病的一个症状,就是在警告世人。 那么这个小创意就是你日常生活的点滴累计的,任何创意思想都不是火星飞来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建议你多看看世界级的设计大师例如:雷又西 、冈特兰堡等等的作品,这些深度的思想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感悟上。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你提取了生活中最微妙的细节,继而转化成了你的设计灵感和创意之源,最终形成了你的设计。 这就是本质,是一种转换过程。
3.艺术源于生活作文
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源于生活
每当你无意见用手指触到美丽的花朵,那上面沾着一颗晶莹的露珠,小巧玲珑,是那样纤细,那样富有光泽,是啊!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用“镜头”捕捉到这一瞬间,将它印入我的脑海里,时常想起,回味无穷
又如每当春天我抬头眺望树梢时,看见两只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时,又恰似听见它们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艺术也无非是如此,著名画家毕加索,在战争期间,他也只是不经意注意到天空中飞翔着一只自由、高傲、充满活力的鸽子,这只鸽子给予了他艺术的灵感,难道这一切不是源于生活吗?
我曾不止一次听的朋友抱怨——生活是不公平的,是黑暗的,可是,他又有所不知呀!这要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它,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对生活充满情趣,充满希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人成功了,也有人依然在为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奋斗!拼搏!努力!
每天生活在这繁华的街市,是那么空虚!那么冷淡!那么缺乏灵感!我只是每天在接近生活,去在生活中寻找我丢失的东西,而那东西正是——灵感!那些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旋律也正是来源于生活。
我爱艺术,更爱生活
4.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原发布者:fu024423
艺术是生活的客观反映,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又得益于艺术反馈而进步、文明。人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会失去生命的养分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陈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来源。人类生活正是因为有艺术的存在,才丰富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加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念,在推进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
5.艺术设计对于今天我们生活的影响
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出现就和生产密切相关,无论是“设计就是生产力”的提出,还是设计周期的改变与不完美设计的流行,都使全球化时代从事和关注艺术设计的人们切实感受到,艺术设计早已不是先前给产品赋予外形这么简单,还包含了生活方式的选择、审美趣味的彰显,甚至是个体性格和情感的表达。本报新推出的艺术设计版面,除了关注艺术设计界的产业、学术动态外,还会通过焦点话题讨论的方式,希图在设计与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给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增添创意与色彩。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出现于后工业社会或消费社会的西方现代社会现象同样在中国当代城市中得到体现,今天的设计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审美观念的阐释,而是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类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测与控制。一个以时尚文化为代表的新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体系正在形成,对此进行有效的研究与把握,应成为中国设计界和设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
信息是创意领域的核心,这里面的一个优势是随着我们创造物理的产品,还会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的体验;设计和设计思维的集成,使其成为你业务的一个核心的竞争力,让设计可以在更广泛的平台上进行参与;将信息用来驱动所有人造物品的创意,其中包括驱动实用性以及娱乐;设计会对一些社会问题解决做出贡献,这可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能够为减少贫穷做点事。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首席执行官Clive Roux
设计对我来说,一直是代表一种预先考虑问题出现的方式,并为这个问题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它最初可能不是市场需求的,甚至不为市场所了解,但可以通过市场研究推出,这个过程不光是设计产品,而且是创意概念的演化。设计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梦想,还有满足一些新的需求。
——意大利工业设计师协会会长Luisa Bocchietto
现在的潮流将会是明天的文化,我们在设计一些潮流的东西时必须要负责任,因为最终这将会是你的一部分。如果你设计一些无用的东西或者是污染环境的作品,那将会同我们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一起。
——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施家礼
全球性的设计将是针对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这是一个大趋势,会涉及设计未来在全球的发展。有意思的是,刚开始跟进的国家是日本。其中有几点建议值得业界注意,老年这个群体是很富有的,当然还有丰富的阅历,他们对产品很有批评性,绝不浪费钱。你永远不能把一个年老的产品销售给他们,他们永远不会购买。永远不要把老人看成老人,不要这样做,这是对设计老年人产品的一个忠告。
——iF国际论坛设计总裁Ralph Wiegmann
我们非常深信这句话,一个品牌长寿一定靠的是设计,而不是时间的累积。
——新加坡Consulus集团公司大中华区总监黄庆丰
时尚文化与时尚消费的兴起绝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而是当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日趋模糊,一个新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正在形成,需要在设计与设计教育中给予充分的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
6.求一篇,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文,不少于800字
春之殇
今晚夜黑风柔,我听着欢快的歌,心中竟莫名地涌起丝丝惆怅。
冬天走了,春来了。看着校园中盛开的洋槐花。看着早开的已傲然枝头,晚开的还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春天。早开的有些已凋落,在春天里仍不免沦为灰尘的同类,香消玉殒。春风吹过,送来清爽的花香,而我竟从这花香中嗅出了血腥的味道。我从这花香中嗅出了去年凋谢的洋槐花的腐尸气,隐约听到从远空传来的《葬花吟》幽怨而又绵长。
春天已来很久了,我好久都没有往日那种去访春的闲情了。下午独自步行于校园中,看到道路两旁抽出新绿的小树,感觉如此美好。家乡的白桦林,槐树林也一定早早换上了新装吧。我想那遥远的小村庄一定笼罩在一片祥和又温馨的春日的槐花香气中。春风吹过时,那大片的花海一定会喧闹起来,直达天边的白云深处。门前的那棵老樱桃树呢,它呢,也应该在春风中结束了那冗长而又不为人知的梦。
春风吹过了,吹起了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的秀发。我伸出手,摸摸自己的头发,竟有种刺人心痛之感。在春风里,我找寻不到一根属于自己的随风飘扬的长发。
大街上人并太不多,我看到几对情侣,女孩挽着男孩的胳膊,慢悠悠地行走在唯一的街道上,享受着春风里的爱情的甜蜜与适然。街边的小店里传来不同风格的歌声,不时有车子从身边驶过。走着,感受着歌曲的轮换,然后觉得这有几分像岁月的变迁。大街上没有人关注我,我也不刻意的去看任何人。一个人行走在街道上,也算是散散心。末了,一个人悠悠然走回去,走进那熟悉的校门。这时有情侣骑自行车从身边驶过,望着渐行渐远的情侣,直至消失在拐角处。一个人突然感觉到生活的萧索,想引亢高歌一曲,唱出心中那些许春天的落寞。
一个人彷徨在这校园的街道上,就这样,一个人彷徨,默默感受所有春日的温情与哀伤。
7.生活与艺术的800字议论文
水头的“11月6日”交流会到了,我和父母来到了停车场,乘车到了水头。
车在大转盘前便停了。那一堆又一堆的人群,就像一片海洋。我们下了车,很快成了海洋中的波浪。向前走着,我不断地在出售书本出售仓鼠金鱼等动物的摊子面前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出售的物品。走着走着,前方有一个聚集着一堆人的小摊,我立刻拉着父母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给人画像的摊子。中间坐着一个不过40来岁的中年人,他戴着牛仔帽,身穿一件有些凌乱的土黄大衣,他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可是他脸上的皮肤却不是黄色,而是一种红色,一种被火烧出来的深红色,那深红色覆盖着他的一整张脸,只有戴着牛仔帽,帽沿才能遮住那红色的脸。中年人正给一个青年画像,他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儿工笔速写,青年的轮廓很快浮现出来,接着,他一把青年人的表情回了下来,那微微弯曲的浓眉,轻轻咧开来的嘴角,带着些许细渣般的胡子。啊,这真是太像了。周围也出现许多赞叹声,“画得真好啊!”一个小女孩说。“太妙了,妙级了!”一个中年难人大声赞扬道。一个老人竖起大拇指,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太传神啦!画得栩栩如生!”……在赞扬声中,中年人将青年的眼睛也画好了,接着,将画嵌入画筐,递给青年,青年看着画,掏出一张100元的钞票给中年人,中年人双手接过钞票,从老土的钱包中掏出一张10元纸币,5元纸币……中年人清点了一下,一共70元。他双手紧握皱巴巴的钞票,递给青年青年这才满面笑荣地离去。
紧接着,一个老人立刻就走到中年人前,中年人拿了一把椅子恭敬地请他坐下,又开始了画像,又陷入了忙碌……。
画像,不仅是为了艺术,也为了生活。中年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它毕竟是人,他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也许他的梦想不是十分远大,只为了吃饱穿暖;也许他的生活艰难无比,但他努力了,他尝试了,他超过了许多健全人,那些健全人面对困难,是否还能像他这样依旧乐观呢?
对人生有希望,对生命有希望。当上帝关掉一扇门时,他还会再打开一扇门,不要绝望,也不能绝望。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