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郭川
名人故事:郭川
导语:作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在国际知名帆船赛事中获得诸多“第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郭川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名人故事:郭川 一个人的星辰与大海
【人物介绍】
郭川,男,1965年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在北京大学取得MBA学位,曾参与过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
现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作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在国际知名帆船赛事中获得诸多“第一”,如“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等。
2012年11月18日,郭川开启“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之旅,经历了海上近138天、超过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于2013年4月5日上午8时左右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母港青岛,成为第一个成就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伟业的中国人,同时创造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北京时间2016年10月25日15时“中国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人物故事】
10月26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向新华社记者发来消息称,搜救人员已确认失联中国职业帆船选手郭川不在其所驾驶的“中国·青岛”号三体帆船上,海岸警卫队已于 26 日夜暂停对郭川的积极搜寻。
现年 51 岁的郭川于当地时间10月18日从美国旧金山起航,挑战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航行世界纪录的旅程,该旅程的目的地为上海。郭川希望以 20 天甚至更短的时间,打破之前由意大利玛莎拉蒂号船队保持的旧金山到上海 21 天的世界纪录。
美国海岸警卫队火奴鲁鲁(檀香山)联合搜救协调中心于当地时间25日上午(北京时间26日晚上)从海上搜救协调中心获知郭川航海失联的通知。
郭川驾驶的三体帆船上有自动识别系统持续发射信号,显示其位于夏威夷主岛瓦胡岛西北海域 620 海里的海域。搜救人员据此找到郭川的帆船。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帆船运动员,2012年11月18日,郭川曾开启“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之旅,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从青岛出发,经太平洋、合恩角、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历经137天、超过 21600 海里的艰苦航行,于2013年4月5日返回青岛,创造了国际帆联认可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喜欢航海探险的郭川,又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与努力,在国际标准时间2015年9月15日16时48分24秒,率领 5 名国际船员驾驶“中国·青岛”号冲过了在白令海峡设置的终点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驾驶无动力帆船,在不间断、无补给的情况下完成北冰洋东北航线的世界航海纪录。
一
只身单船,与一望无际的大海为伴
郭川1965年1月出生在山东青岛,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学习。30 岁时,郭川是航天部下属公司长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副总裁。是享有副局级待遇的'金领一族。
郭川喜欢从事很多户外的活动,会滑翔伞、滑翔机、潜水、跳伞、滑雪等刺激运动。
数年前,郭川参加了单人帆船不间断横跨大西洋的比赛,与大海搏斗 40 多天,在自动舵坏了之后,几天几夜不睡觉,驾驶帆船胜利归来,获得 “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等称号。
这一次,他要放下手中的“金饭碗”,去实现一个航海梦。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是一项世界纪录的挑战,也正因为航程艰苦卓绝,世界上还没有人敢尝试过。若能成功,他不仅是中国航海、也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英雄。
根据相关国际规定,只有达到 21600 海里以上才能称之为环球航行,且要经过赤道、好望角、合恩角等标志性地点。临行前,世界纪录委员会给他的船配备了一个黑匣子,里面的 GPS 装置会记录他的航线。
乳白色的“青岛号”停泊在码头上,主帆顶端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当天,1000 多青岛市民来到奥帆中心为郭川壮行。来自青岛帆船协会、帆船学校等的 30 多艘帆船、游艇簇拥在“青岛号”左右,为郭川送行。
出征仪式上,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将一面五星红旗交到郭川手中。郭川说:“请大家放心,带着爱和祝福,我一定会平安回来。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在这里相会。”
妻子肖莉也来为丈夫送行。对于丈夫的选择,肖莉非常理解,在她看来,郭川从最早萌生单人环球航海的念头,到现在的挑战之旅,就像爬山一样平常。
2012年11月18日,郭川独自驾驶“青岛号”帆船,以约 20 海里的时速冲过奥帆中心的起点线,毅然踏上了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万里征程。郭川全神贯注地乘风破浪,向东航行,不一会儿,便消失在美丽的天际线中。
此时,肖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她突然跪倒在地上,朝着“青岛号”的方向磕了 3 个头,祈求上苍保佑丈夫一帆风顺,平安回来。
她知道,丈夫此行将充满艰险。在这不间断的航程中,郭川将会遇到海洋漩涡、水下暗礁、巨型冰山等各种险情。
郭川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也站在人群中,看到儿子远去的背影,泪落如雨。
“青岛号”船体狭小,长度只有 12 米,郭川的饮食起居被限定在 4 平方米的船舱内。郭川在海上只能靠脱水压缩食品充饥,为了 137 天的航程,郭川准备了 150 袋真空脱水食品。他每天吃咖喱牛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冷冻脱水食品,吃饭时,把食物浇上热水,泡一泡,就可食用。
郭川还携带了少量罐头、香肠、咸菜之类的食品,还带了几瓶酒,留着在船上自己过元旦、春节、元宵节和过生日时喝。
郭川只带了一箱纯净水,这是在他遇险或者船上的海水净化装置出现故障时的救命水,平时,郭川的饮用水全部来自海水净化装置。
郭川的帆船是单纯借助风力航行,但船上配有太阳能蓄电池供电设施,还多配备了一个水力发电装置,确保整个航行期间有足够的电力保证。
郭川扬帆远航,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摆脱中国近海密密麻麻的渔网。出发才两天,“青岛号”帆船挂上近海渔网,郭川花费两小时才得以挣脱。
只有一个人,一条船,与一望无际的大海为伴,出发刚几天,郭川就开始出现彷徨、疲惫、紧张、想放弃的反应。
郭川曾患过严重幽闭恐惧症,心理几乎彻底崩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极度痛苦,不过后来挺了过来。那次经历对他这次独自航行帮助巨大。
名人故事
郭川先生的帆船“青岛号”距离岸边还有十几米的时候,他再也按捺不住,纵身跃入4月10多度的海水中向岸上的家人游去,。人群一片惊呼,他妻子的声音变了调,尖叫着,“你慢点,你慢点!”湿漉漉的他爬上岸,对着自己的妻儿,没有立刻拥抱,只有长跪不起和痛哭失声。
郭川:做自己的船长,驶离世俗这一天是20xx年4月5日,郭川完成了138天孤单的海上航行,成为第一位无动力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这种帆船,没有柴油或汽油发动机,也没有各类动力传动装置,多用于展示驾驶者技巧的比赛,也有人为了探险目的驾驶它行驶于茫茫大海中。郭川的选择既是这项勇敢者游戏的新格调,更是一种个人力量的直接表达。
1965年,郭川在青岛出生,儿时跟随父母在四川居住,8岁回到青岛,却带了一口至今改不了的四川口音。郭川儿时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后来这个梦想实现了,长大后,他成了把星星放上天的人。
过了30岁,他决定辞去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宇航部的.工作。“那时候我在做所谓的‘官’。但是人际关系有时比较复杂,我不太喜欢。”郭川说,“我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办公室里有很多事让我很苦恼。所以我就选择了离开。”35岁时,他终于确定自己要把对高处湛蓝的挑战变成对深处蔚蓝的征服。郭川第一次在威海见到了“情怀号”,“那时看到这么一艘漂亮的船觉得很新奇。”他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郭川登船试航,第一次基本是作为一名乘客,但他十分兴奋。“我还写了篇文章,像是初恋的感觉。”享受了多年闲云野鹤生活的郭川也在寻找回归的契机,他认真地对待这项将技能和科学知识紧密结合的爱好,把它变成了事业。
20xx年到20xx年,郭川拿下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第一位参加跨大西洋mini transat极限帆船赛事的中国人”等等。当然,这一切都比不上他在去年11月8日至今年4月5日完成的航行,他成为“第一位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过合恩角的中国人”,宣告了这项欧美人统治的运动中中国力量的崛起。
但在一切刚开始时,郭川差点被自己内心的一场风暴吞噬。
今年6月,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为庆祝举办40周年,开展了一个展示这项运动的摄影展,其中就展出了两张郭川在2008年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船员在航程中拍摄的照片。照片中船员们在熟睡,在捧着热咖啡微笑,他们的摄影师队友却在这时候患上了“幽闭恐惧症”,郭川无法在狭小空间入睡,常常呼吸困难。作为第一位参加这项赛事的中国人,郭川同时也是媒体船员,每天要拍摄、剪辑一个短片。另外7艘船上的媒体船员,有的是前奥运帆船赛冠军,有的曾在探索频道工作,专门拍摄海上航行,
资料共享平台
《名人故事-郭川:做自己的船长,驶离世俗》(.unjs)。郭川的航海和媒体知识水平都相形见绌。他举着摄像机,却因为语言障碍,无法捕捉到队友们某一瞬间精彩有趣的对话,他在一次央视的采访中说,那时自己常常到了太阳落山都没有好片子。文化背景差异也让郭川的融入更加困难,在一段视频中,郭川的一名外籍队友拿着摄像机对着他,问道:“Are you nervous?So pissed off?(你紧张吗?很懊恼吗?)”语气里只有玩笑没有关心。郭川微笑着,换了话题。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让郭川很“抓狂”,“但作为唯一的中国人,我不能倒下去,不能失职。”郭川回忆。他说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是怎么好起来的,药物之外或许是自己的心理暗示,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这次航行。刘玲玲女士是郭川环球航行的项目管理人。从中央电视台体育记者、世界杯新闻官,到经营自己的体育管理咨询公司,刘在体育营销方面经验丰富。和郭川相识是2012年三亚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一次晚宴上,两人碰巧坐在一起,聊了一个晚上。“我和运动员打交道是家常便饭,但是郭川的不同,是因为他完全来自这个体制之外。”刘玲玲对《人物》记者说,“他和我们一样上学读书,上大学,分配到单位工作,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帆船,并从此走上职业之路,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经历。”
去年11月,走出阴影、经验渐渐丰富的郭川终于做了自己的船长,航向和生死都握在了自己手中。在出发两个月后,郭川航行至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航海者的珠穆朗玛”合恩角。那天海上天气阴沉,郭川对着随身带的摄像机表达着自己的自豪和高兴,接着他说了一句,“真的太难了。”之后扭过头,攥紧了拳头,嘴巴一抿,哽咽了。航程至此,已经受各种波折。航行的第10天“青岛号”就险些卷入台风“宝霞”;12月3日,雷达系统故障,郭川最终剪断缆线,放弃使用;12月27日凌晨,大前帆破损,坠入海中,郭川用了一个多小时把帆拖回来。元旦那天,郭川爬上桅杆剪下残帆。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一旦摔下落水,帆船漂走,就会让郭川一人留在海中等死。
刘玲玲回忆3个多月前的惊心动魄,最大的挑战是明天的不确定性。她和郭川最担心的就是船没有他坚强,没有他有力量,“也许一个早上醒来,挑战就终止了。这种不确定性让你的神经变得无比坚强”。
110多天过去了,此时,郭川正在远离尘嚣、每天最高温度不过25摄氏度的康定写自传。回想过去,一切都变得“非常遥远”,他说,“完全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界了。”
问到是否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郭川哈哈一笑。“你觉得呢?”他反问道,“这个肯定有一点,不过没有那种豪情四射,也做不来这件事。要知道在海上遇到风暴,你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