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街的作文
关于古街的作文
“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走过了1300多年历史的沙溪古镇处处散发出江南小镇淳朴的魅力,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街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古街的作文(1)
沙溪,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誉。而古街像一颗宝石,装饰着沙溪镇。
步入古街,一幢幢楼房,像句子中的一个标点符号。楼房有高有低,连绵起伏,又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走到古街的中段,6尊栩栩如生的铜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们有的'在磨剪刀,有的在补鞋子,还有的在拉黄包车……其中,有一位大人在补锅子,他看上去专心致志。在大人旁边,有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是学徒。他双手撑着脸若有所思,好像在想师傅教过自己的本领。在小男孩的前面,还有一个风箱哩!
走了一些路,我们来到“居有竹”。听王爷爷说,这名字是来源于苏东坡一首诗里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王师傅14岁开始学艺,现在已经61岁了。做了47年的蔑匠,那做功是没话说的。进入店内,一个个用竹子编出来的生活用品,让我赞叹不绝。其中,竹篮、竹帽子等做工更是精致,怪不得许多游客都会买上几个,留做纪念。
沿着石路向前走,然后往东拐。便可看见一座用石头砌成的桥,叫做义兴桥。它共有42个台阶组成。站在桥头眺望远方,只见对面庵桥的倒影映在河里,好似十五的月亮。在桥边,有一棵大柳树,她正在低头照着镜子,为自己梳妆打扮呢!
“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们流连忘返。
关于古街的作文(2)
阳光暖洋洋的,显得慵懒而美好,我本着吃货的心态,满心喜悦地跳下车,望着眼前的车水马龙。
比不上繁华,小镇有小镇的情调。眼前更多的是自行车电瓶车,街头简单的炒面炒年糕,反而显得质朴美好。很符合小村落的特点,尤其是那令人不可抗拒的美食的招手。
进了丽水街,号称美食一条街,买了门票,才发现可以从后门“趁虚而入”,不过并不影响心情,望着道旁的糕点小摊,心中满足感油然而生,还有那种黑白的糕头,用塑料摸蒙着,隐隐有种稻香,买了一些尝起来似乎还有颗粒的糯感,齿间留香。接着又从路边挑了几串豆腐,在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零零散散地放着各式各样的串串,不知为何,有种朴实的感动。
再走进去,有一段廊桥,两边摆满了摊。有卖以前折小人书,上面映着鲜红的国旗和革命,页面隐隐泛黄,边角微微翘起,有些剥色的全彩更衬真实古老。还有一个小铺卖粉蒸竹叶红烧肉的,一种迷蒙的雾气里带着淡淡绿的竹叶香,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一秒就会打出饱嗝来。
廊桥过了,便是“桃源”,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古村落吧。一桥而隔,一个天外,一个人间。喧闹仿佛骤然地没有了,只有暖洋洋的太阳和暖洋洋的风声。
树多而绿,但似乎并不情愿地给予一份阴凉。一种萌动的新绿抵挡不住太阳的深情,直直地投映过来,叶的脉络晶莹剔透,仿佛一颗祖母绿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反射着剔透的光,灿烂而美好。
还能找到一个寄住的客店,有吧台,有各式的字画,还有收拾得利落的小院。那是正午,阳光撒下,把石凳弄得也热乎乎的。出门探看,有一堆大大小小的人扎在前面写生。透过那写生的画,映着古村的宁静,寂蓝配着灰白的樯檐,古老里没有迂腐,只是一种不想被打扰的沧桑。前面还像还有个老太太,搬了个板凳,坐在门槛后,插着蒲扇看着人来人往。
那个门角落还有一辆小孩骑的三脚踏车,质感一定黏黏的。
我们转了一圈,恍惚地出了门,看着纷密错杂的车辆,隐隐怀念着刚刚的那份恬静,那盛着豆腐串的杯子已经空了,风吹过,凉凉的。
定海古街作文
定海古街作文
我们的古建筑像一袭历史悠久的长卷,承载着过往发展的历史,像一本很厚的书,永远也看不完又像一片源远流长的湖泊。今日,我们来到了充满古建筑韵味的定海古街。
漫步古街,鳞次栉比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店铺;错落有致的招牌顿时印入眼帘。如今的古街,充分向我们展示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更是集美食,购物,居住,娱乐为一的海洋一街。定海古街,已成为了我们舟山海岛的旅游文化的一个集亮点。
古街中,唯独中大街是目前保存较完善的旧街区,是定海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迈着有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因为古时候并没有下水管道,青石铺成的路能将水吸收,从而排到地下。
我们来到了中大街,仰目向上看,屋顶的灰瓦片排列有序,就像梳秀发的梳子,雕龙画凤,有两个角微微向上翘着。两只龙盘踞在屋顶上,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翻空飞去。落在古色古香的房顶上的龙神形各异,有的在翻云架雾,有的龙在翻江倒海,千姿百相。门框之上,那个黑底金子招牌,虽然已显得有点破旧,但依然有着古建筑的韵味。
灰白的墙不仅整洁,还时时散发出大方的气息,古色古香。往下看,观赏的是雕刻着有花纹的门窗,大多雕刻的是几何形状,有清新秀丽的`荷花;有傲然开放的梅花;有令人赞美的剑兰,清雅大方,手感温润细腻,色泽呈暗红色,渗出温文素雅的美感。
中大街的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因木结构房屋易燃,且当时消防设施落后,中大街常遭遇大火。灾后重建时,接受了火灾蔓延的教训,当地人民捐资,在街道的中间建筑了8道封火墙。(现存4道)。亦称公墙,将街区分隔开来,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失去控制。
定海古街是海岛民居的一大物宝,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古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建筑符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文化的思考价值。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的珍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之上,让我们走进古建筑,感受那奇妙的自然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