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精选5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 篇1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有些人开始质疑仪式存在的必要性。我觉得,不管生活在哪种节奏下的时代,生活都需要一点仪式感。
中国古代就有“五礼”五种礼制,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民间也有生、冠、婚、丧四种礼仪。仪式对中华民族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即使在现代,仍有奠基仪式、下水仪式、开张仪式等形式。仪式是随着生活应运而生的,一直到今天,仪式依然体现着它的特有的功能,因此,我们不能让生活失去了仪式感。
仪式感代表了一种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所以,生活需要仪式感。
张爱玲说:“仪式感更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吃饭前,总是拿出手机对饭菜拍照,有人说他们是让手机先“吃”菜,他们会反驳回去说:“你们太没有仪式感了!”是啊,现代人大部分都知道生活必须要有仪式感,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仪式感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有了仪式感,生活才能过得美好而精致。
只要心中有一股仪式感的信念,即使物质条件匮乏也能活出仪式感。一所只有几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没有像样的升旗台,也没有漂亮的旗杆,老师却每周都组织孩子们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若仪式感逐渐减弱,那么内容也在递减。如果这个学校的老师因为经济条件落后而缺乏升旗仪式这种特殊的仪式感,那么孩子们便不能够对升旗仪式有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尊重。仪式感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生活不能缺少了仪式感。
我们对仪式感的理解,不能仅仅只停留于表面,生活需要的仪式感更像是抽象派画作,你需要细细的品,品出它所包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真正的仪式感是体现在内心深处的。
海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仪式感不一定带来昂贵,但是一定能使人尊贵。”正如《小王子》一书中写道,仪式感就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生活中需要仪式感,他能让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了几分姿色,能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了几分情趣。
近几年来,每一年都有人抱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有了原本的热闹,联系基本用微信,甚至把走亲串友直接用微信红包代替。其中年味变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年的仪式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了。在一些地方,除夕夜要安排一顿大餐“请”逝去的先人回家里吃年夜饭,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除夕之夜选择看电视,玩手机,抢红包,拼手气,让年夜饭少了几分含义。
众所周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可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一些仪式被彻底抛弃,人们对仪式的意义也越来越淡然处之,仪式感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很少人能够做到让生活保持仪式感。但是,仪式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重要意义,它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值得我们去体会,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每天基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难道你们不觉得自己过这样枯燥的生活很麻木吗?而仪式感能够拯救麻木的你,它能够重新唤起你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仪式感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温柔地滋养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单调的生活重新绽放出花朵。让我们一起为生活增添仪式感,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吧!
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 篇2
“生活里要是没有仪式感,就会弱化对彼此的想念。”我十分认同这句话,我在生活中就悟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我现在依旧很想念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潘彦臣,尽管我以前总是欺负他,但至少我现在感觉自己有太多对不起他。如果我现在整天刷题,弹琴,或许并不会想起他。我尝试着玩我们曾经一起玩过的游戏,在同样的画质,同样的音效里,唯独没有他的身影;在我最爱玩的模式里,也不再会收到他的游戏申请;在“好友簿”里面,他的头像已经不再会亮起来。我突然非常地想念他,这个游戏仿佛空荡荡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对我来说,这个游戏好像变得没有以前好玩了,但我还是开启了一局游戏,以此表达我对他的思念之情。玩我们曾经一起玩过的游戏,就是思念最好的仪式感。
时隔两年,我又来到我们曾经一起运动过的球场。投一个三分球,进了,我却还在幻想着你会去捡球,然后回来和我一起练习。因此,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球已滚出老远,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你已经不是我的同学了,而且我还没有你的联系方式。整个球场空荡荡的,就我一个人打着自己的假想敌,没有一个人能给我传球。打着打着,我不禁潸然泪下。在曾经与你一起运动过的球场打球,就是思念最好的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不然就会弱化对彼此的想念。”我的生活中时刻有着这种仪式感,因此心中也常有思念。
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 篇3
小学美好生活的结束,应为它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仪式感使那个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变得庄重而有意义。
生活中的仪式感在那天,那场毕业典礼上体现,可能经历了那天,我们才能真正毕业吧。
所有的同学牵着父母的手,在门后面排起了一条长龙,要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一位位同学陆续走上台,与父母摆出六年前,在讲台上摆出的一个个古怪的动作。
“怎么办?我好像忘记了动作?”“不用担心,照片记录了一切。”
那张集体照,重现我们一路走来的这六年,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我们,不同的是心。心中多了一个大家庭,里面装着六年来一起陪伴我们的“扬帆中队”。不同的是笑容,六年前的我们,怀着忐忑,羞涩与腼腆,而此刻,心中更多的是那份不舍吧,我想。
回想六年前,我们在第一天踏进小学的那场仪式,充满羞涩地拍下了我们的第一张集体照,那个仪式简单,却也让人难以忘记。
六年来,我们在一起度过每一天,虽之间有些争执,有些吵闹,但那都不重要,至少在印象里,这六年,都是快乐的。只是在此刻,笑容不如从前灿烂了,眼眶渐红,泪水渐渐溢出眼角。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思念有多深,直到这个瞬间。在这个特别的场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变得柔软起来。
我们又一次走上了台,拥抱班主任,一直以来,他对我们都是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般,如今,更是难舍难分。
这一场毕业典礼不能够代表我们的六年,却是六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大家打扮得优雅而精致,愿在这场仪式外,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离开了小学,离开了曾经的他们,每次回想起的都是那场仪式,那场毕业典礼。那场毕业典礼的背后,藏着我们的四十份爱。我也一直相信,那场庄重而有意义的仪式,会在时光保存下来。
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 篇4
我喜欢在每一个新的日子开始前,举办一场仪式。这场仪式并不轰轰烈烈,只是轻轻许下的一个愿望。然后接下来这一天,我都会努力去达成这个愿望。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太累。是吗?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生命就在无数个“一天”中过去。人生说枯燥也并非如此,说有趣似乎也夸大其词,每一天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又好像是有点不一样的。人在尘世中麻木地活着,走在相似的轨道上。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大大小小的仪式,它们会让你记住每一天中的不凡,会让你的每一天都与前一天有所不同,会让生活变得丰满充盈生动起来,会让你感觉到,你不仅仅是这大千世界中的平庸一员,更是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你,这个世界也可以因你而不同。
清明节的时候,家里人总会带着我去扫一次墓。小时候的我站在墓前,看着大人们摆上蜡烛、水果,哭着烧纸钱时,其实是有些不解的。人都已经去了,这样做还有什么用呢?他们看得见吗?渐渐长大,这个谜团也渐渐被揭开了。我开始对这种仪式抱有尊敬的态度。这样的仪式感,使在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回忆中。这一刻,我们放下了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只是这样单纯地做一件事,回忆一些人。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其实它们都是生活的仪式啊!端午节,不仅仅只是为了划龙舟,吃粽子而设立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如果不是每一年,都有这样一个节日,或许这个人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流传百世,不会有那么多人背他写的楚辞,敬佩敬仰他。他与我们时空遥隔,但因有了这样一个节日,让人们记住了他,正是这样一场仪式,让他与他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个世上,永远,永远。圣诞节,就是一场童话般的仪式,它让我们记住了那个白胡子的老爷爷,它让童真与美好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生活需要这样的仪式,也存在着这样的仪式,它们让你我更加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让生命不再单调贫乏,能有更多的美好。
亲人远去,时常翻一翻相册,是一场思念的仪式;秋风落叶,是一场道别与新生的仪式;生日派对与毕业典礼,是一场自我拥抱,给人生立里程碑的美好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需要通过这样的仪式来点缀生活,给平凡的日子增光添彩,让每一天都变成生命中不一样的存在。、
生活需要仪式感议论文 篇5
仪式感,似乎常常被人所提及,却极少有人真正去诠释它到底是什么,或是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味。仪式感仿佛是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一个模糊的感受,但又难以被看得真切。也许在每个人眼里,仪式感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相通吧。
在我眼中,仪式感是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沟通的媒介。仪式感让理想的曙光照亮生活,让平和的内心仰望未来。
我总喜欢在吃早饭前,先去一趟教室,空无一人的教室之中,四周的桌椅杂乱零散,我的心却异常得平静。在这个无人注视的地方,在这个略微昏暗的空间,抛去摆在他人眼前的姿态,自我地享受这专属的片刻安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连这短暂的片刻清净都不懂珍视,不愿追求,更是将“仪式感”视为无用的负累,只想敬而远之。殊不知在这个空虚的社会中,只有这种带有轻微的盼望和真切的渴求的方式,才能在跨越所谓的理性,带来稍许来之不易的动容。
也许是现实与所思所想之间那不可逾越的偏差,使得大多数人甘于无奈而沉溺在绝望之中,将先前高唱的梦想深埋,将朝气蓬勃的自我遗忘。但亦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眼中光彩依旧,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桥梁,对于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独特的品味和思考。而这道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正是这无处可寻或是无处不在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感性理性间的权衡。今人总是惊羡歌颂古人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待人处事时的洒脱逍遥,还是与山河比肩的豪迈肆意,抑或是痛哭朗笑的纯粹真情。殊不知生活中的我们也能够轻易做到,因为仪式感,也是一种对任何事物放下成见的回归本心。
时代的洪流里,仪式感正在消失,而面对正在消逝的仪式感,我们要去坚守的不是刻板的规章,而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相信自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