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至理名言

wangsihai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格言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格言吧,格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格言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道德的格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传统道德的格言1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3、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4、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6、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7、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1、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2、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14、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15、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16、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0、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

23、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4、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

25、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26、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8、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刘向《说苑·正理》

29、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

3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32、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

3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34、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3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中国传统道德的格言2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8、过,则匆惮改。

1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中国传统道德的格言3

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5、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1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6、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9、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26、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2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相关阅读

  • 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四年级
  • 100倍望远镜适合看什么
  • 游记350字普通作文
  • 低头族的危害作文400字
  • 嫁女的对联大全
  • 春风和气,春风和气的意思
  • 关于感恩母亲的高中作文1000字
  • 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感式接近开关的作用
  • 伊拉克属于哪个洲(伊拉克属于哪个洲的国家)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