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割股啖君(割股啖君是什么意思)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割骨啖君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割股啖君。

割股啖君:割下大腿上的肉给君王吃。

注释:

①股[gǔ]: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

②啖[dàn]:吃或给人吃

《韩诗外传》记载,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与寒食节的由来

内容摘要:2000多年前,晋国贤臣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19年,流亡途中尽心竭力侍奉晋文公,甚至“割股啖君”。晋文公回国即位之后,介子推功成不言禄,和母亲归隐山林。晋文公求贤心急,却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山中。从此,为了纪念介子推忠孝,淡泊名利的精神,每年清明前一天作为纪念日纪念他,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生平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啖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其死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介子推忠孝气节和独立精神历来为后人绥推崇,北宋黄庭坚赞道:“ 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

割股啖君

在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听信骊姬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并派人抓捕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重耳自知不敌,于是弃城逃跑,开始了长达19年的逃亡之旅。由于重耳谦虚好学,善于结交贤能之士,介子推和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一批晋国当时的能臣一起追随其逃亡。

重耳一行人先是在其姥姥家狄国安稳度过了12年。公元前643年,由于晋惠公(重耳的弟弟夷吾)派勃鞮到狄国追杀他。重耳得到消息之后,匆匆告别在狄国娶的妻子季隗后就马不停蹄地奔向齐国,寻求当时的霸主齐桓公的庇护。

在经过卫国时,当时的卫文公认为重耳只是一逃亡的人,没有什么用处,就没有理他。当他们走到五鹿这个地方时,终于都饿得头昏眼花,熬不下去了。于是就去向田地里的农民讨吃的,一个农民就递给重耳一块土,还调侃到:“给,拿去吃吧!”。当时就把重耳气的牙痒,差点就动手揍他,但是被狐偃阻止了。狐偃对重耳说:“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

可是,这种阿Q精神能够治愈一下心情,却解决不了噜噜饥肠啊。介子推看到重耳实在是饿得难受,就主动提出去找吃的,转过一片小树林,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拿回去骗重耳说是买来的肉,给他和着野菜煮了一锅汤吃,才总算是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

后来,重耳知道了是介子推大腿上的肉,非常的感动。

辞官归隐

重耳流亡了19年,历经八个国家,尝尽了人间冷暖,终于在公元前636年,在秦国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杀死侄儿晋怀公(晋惠公儿子子圉)即位成为晋文公。当一行人来到黄河边的时候,和介子推一起追随晋文公的咎犯对晋文公说道:“我和您一起周游各国,犯了许多错,我自己心里明白。现在您就要回国即位了,就让我从此离开,回家去吧!”晋文公心里知道,这是咎犯在表明自己追随多年的功绩,于是回答道:“以黄河为证,如果我回国不能与你共享富贵,天地不容。”于是把身上的玉块投进黄河,一起盟誓。介子推在船上看见了,认为重耳能回国是天意,而不是他们这些追随的人的功劳,而他们把这一切看作自己的功劳而请求封赏,就像盗贼一样,是十分可耻的行为。

晋文公即位之后,不仅那些追随的人受到了封赏,一些善于钻营的小人,也得到了奖励。介子推对这些现象感到愤恨,于是便辞官归隐,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起来。

报树而死

虽然是介子推不肯受赏,但很多人认为是晋文公不愿意封赏介子推。因为传言晋文公怀疑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给他吃,是骗了他,所以没有封赏介子推。其实,在历史上,关于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件事情,是存在争议的。当时,有一首诗,"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就是说的介子推有功没有收到封赏的事。这首诗传到了晋文公那里之后,他非常后悔自己忘恩负义,于是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介子推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人前往绵山寻访。但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以此逼迫介子推出来相见。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意志坚定的介子推也没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并在绵山上建了祠堂纪念他,还将绵山改成了介山。

寒食节由来

介子推死后,晋文公感念其追随自己多年,任劳任怨尽心侍奉,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不贪功,不言禄,为了纪念他忠君爱国、高风亮节,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习俗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经过2000多年逐渐发展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历史评价

介子推作为晋国人,对自己的国家非常的敬爱,追随重耳几十年,不辞劳苦,甚至“割股啖君”,是因为知道重耳是振兴晋国的希望,支持他的是忠君爱国的信念。在晋文公继位之后,居功不言赏,功成身退,敢于归隐山林,侍奉母亲,可尽孝道。可谓是忠孝两全,志虑忠纯。虽然最后介子推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但他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了2000多年,至今仍感人至深。

相关搜索

寒食节上坟禁忌

重耳传奇第二部

寒食节的来历50字

重耳怎么死的

重耳传奇大结局

晋文公齐姜

割股啖君 是什么历史故事?

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给重耳吃,不是为了以后可以得到高官厚禄,而是因为重耳是振兴晋国的希望,奉君就是奉国,这不只是忠君,更是爱国。介子推不因为危难而离君远去,更不为利禄而贪天之功,他宁可被烧死也不愿违背自己所秉持的正义。

他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儒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扩展资料:

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件事。“骊姬之乱”后,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避难奔狄,随行贤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

此后,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辗转周折,备历艰难险阻。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成为日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割股啖君

割股啖君

重耳出奔避祸,从者数十人,途中饥馁,众人采煮蕨薇,重耳不能下咽,介子推捧肉汤一盂以进,重耳食而美之,问其来由,子推曰:“臣之股肉也。”重耳垂泪曰:“亡人累子甚矣!必将厚报。” 重耳嗣位晋侯,是为晋文公,行复国之赏,从亡之人均拜首功。子推为人狷介,托病在家躬自织屦,侍奉老母。文公不见其人,忘怀其事。邻人怨之,将割股啖君之事,悬书于朝门,文公得书大惊。时子推已负其母潜入绵山,文公亲往访求,数日不得。文公知子推至孝,欲举火焚山,迫其负母而出。遂使军士放火,延烧数里,三日方熄。子推终不肯出,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文公命葬于绵山,立祠祀之,改绵山曰介山,后世置县,谓之介休,言介子推休息于此也。 焚林之日,时值清明。国人思慕子推,以其死于火,遂不忍举火,冷食一月。后世演变,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皆为子推也。

割股啖君的意思

割股啖君记载于《韩诗外传》,别称割股奉君。

故事来源一

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件事。“骊姬之乱”后,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避难奔狄,随行贤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此后,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辗转周折,备历艰难险阻。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成为日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故事来源二

另据《韩诗外传》记载,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割肉啖君的典故来自哪

据《韩诗外传》记载,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因“割股奉君”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

扩展资料

人物精神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

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

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介子推

相关阅读

  • 寄宿生活作文
  • 家庭版麻辣烫(家庭版麻辣烫的做法不用火锅底料)
  • 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作文
  • 刘晓庆个人资料简介,刘晓庆个人资料简介 简历
  • 生活如此美丽作文
  • 发现生活精彩作文
  • 随性生活作文
  • 暑假生活英语作文翻译
  • 理想的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