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后一个匈奴的内容简介
高高的山峁上,一个穿红衫的小女子吆着牛在踩场,高原八月的阳光下,红得十分亮眼。这是一个普通的陕北高原村落,叫吴儿堡。吴儿堡记载着匈奴人一段可资骄傲的征服史。匈奴的铁骑曾越过长城南下中原掳回一批汉民百姓,漂亮的充当军妓,粗糙的便赶到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筑起类似集中营的村落,取名“吴儿堡”。踩场小女子喊着号子,号子在高原持久回荡。这时候,从陕北北部边缘向远方迁徙的最后一批匈奴路过,一个年轻士兵从队伍里溜出来。一个时辰以后,少女的号子声戛然而止。在场边的茅棚里,发生了一件男男女女之间迟早要发生的事情。过了一些日子,女子的肚子大起来,两人的事情败露了。族长叫人把他们吊起来,准备处死。但女子肚子里的孩子救了他们。在这个人烟稀少的村落,对生命的崇拜,令族长决定放他们一条生路,把他们赶出村子。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程,来到一个山凹里定居下来。一些年后,他们有了许多儿女,回到吴儿堡。经过战乱,那里已没了人烟。他们就搬去那里,地名仍叫吴儿堡。他们开始重新建立家谱,这时候女子记起自家姓杨。我们不妨把这家成年的男人和未成年的男人,看作是那最后一个匈奴,看作是他们打发到二十世纪的一个家族代表。从杨干大到杨作新,从杨作新到杨岸乡,在二十世纪这个经典时间里,他们都有值得一提的表现。
自南向北,吴儿堡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坐落在山坡与川道接壤处的一个阳洼上。当年集中营式的布局,如今已让位于一种零散的错落有致的布局。秋庄稼已收割完毕,这家主人杨干大,准备让九岁的杨作新上前庄办的新学,希望他长大后当个教书先生或谋碗公饭。杨作新这时候正在山坡上放羊。他看见川道里有一支迎亲的队伍经过。这一行人从一个叫袁家村的地方出发,赶往一个叫黑家堡的村子。新媳妇叫白玉娥,长得漂亮,她嫁的人叫黑大头,五大三粗,家境殷实,就一个毛病,好赌。娶了黑白氏,黑大头爱不够宠不够,把赌心淡了。但日子一长,黑大头又熬不住了。大年三十,在黑家打长工的张三李四领了工钱,缠着黑大头赌一回。黑大头把二人赢个精光。辛苦一年,两人空手失魂落魄回家。正是大雪天气,两人走过山口,遇上劫匪,想着无颜回家,就入了伙,并带这伙人劫了黑家,掳走黑大头。回到山上,准备杀黑大头之际,一个少年经过,大胆劝强盗与其杀黑大头,不如押他回去取出藏的钱财。强盗们信了。
那一年杨作新上学已六年。他在前庄上了四年初小,又在县城上了两年高小。杨的启蒙老师杜先生是北大毕业的大知识分子,杨深受其影响。这一年,省上在肤施城准备成立肤施中学,其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杜是一个共产党员,被组织推荐为省立肤施中学校长。杜让杨随他一起去肤施上学。杨去了一趟肤施回来,路过山口,正遇黑大头被杀,救了他一命。回到家,与杨干大说起上学一事,杨干大坚决不同意,他已为杨说下了一门亲事,女方叫灯草。家里没钱交彩礼,就给杨的妹妹杨蛾子许下一门亲换来了彩礼。现在如要退婚,彩礼就收不回来。在杨干大的逼迫下,杨只好娶了生得粗黑的灯草。新婚不久,杨就不顾家人反对去了肤施上学。
黑大头被强盗押着去起自家财宝。那一晚,正值黑白氏生产,在院子里,趁强盗头目不注意,黑将其打杀,其余强盗便拜黑为首领。之后强盗们与县民团干了几仗,不断发展壮大。考虑到长久,黑将队伍拉去了黄河岸边一处叫后九天的易守难攻的大山中。黑曾在杨虎城落难时救过杨一命,杨守西安时,黑鼎力相助,被收编为国民党军队。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黑因不满时局,带队伍又回到后九天。
杨作新进入肤施中学,正是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杨也加入了共产党,成为闹革命的领头人物,并与城里的富商“赵半城”的女儿赵小姐好上了。杨在赵的缠磨下,写休书把灯草休了。时局变化得快,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大肆杀戮。杜先生被害,杨侥幸躲过。回到吴儿堡,灯草已走。杨蛾子原是嫁给花柳村一个秃子。秃子想把蛾子卖去作暗娼,蛾子逃了回来。杨作新最爱妹妹,心里非常欠疚。一天,秃子来找蛾子,与杨干大打起来,杨作新出去帮忙,被认了出来。秃子引来保安团抓杨。为救杨,杨干大引开敌人,被一枪打死。从家里逃出来,杨化妆进入肤施,赵小姐已在赵半城的威压下嫁人。杨转投谢子长。谢派杨去后九天策反黑大头。杨曾是黑的救命恩人,来到后九天,提起往事,黑将杨待为上宾。杨带人下山除了秃子为父报仇。在山上稍有闲暇,杨就陪黑打麻将,与黑好如亲兄弟,将黑的儿子取名黑寿山。山下红军游击队不断壮大需要枪支,催杨加快策反。杨不知如何是好。一天,山下黑常去的一个赌庄老板请黑去丹州赌,赌注是二十杆汉阳造。黑经不起诱惑,冒险前往,结果却是一个圈套被抓。为救黑,杨组织人马攻打丹州城。不料城未攻下,反被敌人的援军取了后九天,黑的头也被挂上丹州城墙。
后九天的队伍被红军游击队改编。黑白氏母子因下山侥幸逃过一劫。杨作新决定先送黑白氏母子回袁家村。正要启程,黑白氏要黑寿山拜杨为干大,并央杨去丹州取黑大头首级与已埋的身子合葬。当晚,三人乔装打扮入城,杀了诱黑大头入套的赌庄老板,设计取下黑大头首级出城葬好,悄声上路。黑白氏原是个风流人儿,早对杨有意。一晚住店,杨与她纠缠在一起,第一次尝到了做男人的滋味。
1929年,杨作新去肤施重建中共肤施地下党支部,名义上是去肤施城外一家小学任校长。村民为留住杨,为杨撮合了一门亲事,女的叫荞麦,对杨很贴心。两人很快就结了婚。
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革命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在陕北如火如荼地进行,到1934年,达到全盛,控制了陕北高原一半的县城,并成立了刘志丹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和谢子长指挥的红军第27军。1935年,毛泽东来到了陕北吴起镇。这天夜里,毛泽东在吴起镇宿营。陕北红军派人来联系,来人叫杨作新,现在是永宁山地区的工委书记。这天夜里,作为刘志丹秘书的杨与闻名已久的毛泽东作了一次深谈。从杨那里,毛泽东了解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也就在这一年,杨的儿子杨岸乡出生。荞麦的奶水很丰富,1947年延安保卫战中,黑寿山受了重伤,一个叫荞麦的老乡的奶水救了他的命,当时他还不知道荞麦就是他的杨干妈。大反攻时,他去找这个女人,但这个女人已害病死了。
杨老太太怕儿子在城里做大官花了眼,让荞麦领儿子进城去住。一年多的时间,杨作新行色匆匆,几乎参与了中央红军进入陕北高原后的所有重大活动。后来,他就任肤施市督学。杨蛾子这一年23岁,像一朵娇艳美丽的野花,迎风怒放。这一年,政府疏散来一群红军伤兵。蛾子家也来了一个。没过多久,两人好上了,并结了婚。由于结婚的折腾,伤兵的伤开始恶化,部队只好将他转走。两人洒泪而别。
杨作新在庐山参加了半个月训练班,听蒋介石训了一次话。回到肤施,就被边区保安处关了起来,要他将变节自首的问题向组织交代。杨当时就呆了。他认为这是个误会,只要传讯他他就可以讲清楚。但在里面呆了一年,也没有人传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黑白氏送儿子来肤施上边区师范。黑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女人,听说杨被关,就通知以前的土匪弟兄来劫狱。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杨自然不愿背叛革命,撞墙自尽。几年后,杨岸乡在玩耍时偶遇毛泽东。毛得知他是杨之子,就将他送进了方志敏、刘志丹的孩子上学的保育院读书。
这一年一个初夏的晚上,肤施城的一间平房里,一群北京知青在聚会。屋子的主人叫丹华,一个漂亮的高个姑娘。大家都在谈回城的事,但丹华却高兴不起来,她酷爱写作,她刚写的短篇小说《最后一支歌》又被退稿。丹华的母亲已死,在香港的姨妈一再催促她去香港定居,但她却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办。这事就是一幅剪纸,作者她还没找到。剪纸是一个小姑娘剪的,丹华回京时曾拿给一个老研究员看,老研究员认为是一件艺术珍品。丹华决定去找这位小姑娘。
班车沿延河河谷前行。在交河口一个小店,丹华下来吃荞面。一个饿极了的小姑娘站在她面前。丹华把面让给她,她一连吃了几碗,竟给撑死了。这一切都被店里一个眼神怪怪男人看在眼里。丹华难受地掩埋小姑娘时,男人过来帮忙。让丹华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小姑娘,就是她要找的人。最后她一无所获。
丹华那天碰见的正是杨岸乡。杨1964年大学毕业留校任讲师,因父亲的原因被下放到交河口造纸厂当化纸工,四十岁仍未婚,每天只知看书。那天遇见丹华,即被她的美丽和北京口音吸引。此事过后两月,在一次化纸时,杨发现了一个手稿,是一篇名叫《最后一支歌》的小说,署名花子。这是丹华离开时丢掉的。杨看一遍,被故事情节感动。他不想这样好的东西被埋没,立即投给一家文学刊物。
一天,一位老干部来到造纸厂。老干部叫黑寿山,是新上任的肤施市委书记。黑这一年已55岁。他只是路过。他是个务实的人,喜欢下基层。这次上任,黑要做两件大事:一是治理沙漠化,二是发展经济改变肤施贫穷面貌。在造纸厂,黑偶遇杨岸乡,对这个下放的大学讲师表示出兴趣,但却没给杨岸乡留下太深印象,他只关心寄出去的那个稿件。20天后,用稿信来了,编辑以为稿件是杨的,对他的才情大加赞赏。杨自此出名,约稿不断。
黑寿山参加完省委工作会回来,接到一个女人的电话,自称丹娘,约他一见。黑一阵激动,他记起26年前自己在西北团校培训时,认识了一位叫丹娘的漂亮北京姑娘。两人坠入爱河并有了肉体之亲。后因丹娘出身资本家家庭,黑只好放弃这段爱情。其实,打电话给黑的是丹华,在黑眼里,她酷似丹娘。黑心里一动,下意识觉得她是自己女儿。但丹华却拒他于千里。她只向黑讲述自己母亲后来的情况,以及母亲的死。黑深感内疚。这次见面后,丹华就去了国外。
杨岸乡被平反。他想到了父亲不明不白的死,开始去找市里的各部门为父亲平反。跑了一段时间,始终没结果。他找到了市委书记黑寿山。黑得知他是杨作新之子,与他紧紧拥抱,然后把他叫去家里,促膝长谈。不久,市里下文,纠正了对杨作新的错误决定。
在黑寿山的关心下,杨岸乡调回肤施城,进了丹华原来所在的文研所,住丹原来的房间,干丹原来的工作,完全顶替了这个人物的角色。不久,杨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了。接着,他的长篇小说《荒原故事》在文坛引起巨大轰动。而黑的治理沙漠化和发展肤施经济也取得显著成效。
黑寿山60岁那年办了离休,将市长白雪青举荐为书记。黑在任期间为陕北工业打下的基础开始产生效益。煤和石油成为陕北的支柱产业。
杨岸乡带陕北剪纸艺人访法。在那里,他意外遇见已是记者的丹华。他们谈黑寿山,谈文研所,谈《最后一支歌》的奇遇,相见恨晚。那晚,两人缠绵在一起。分手回国后,再联系丹华,已杳无消息。
杨家准备将杨作新和荞麦的骨骸迁回吴儿堡。肤施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将葬礼搞得闹闹热热,黑寿山、白雪青亲自参加。葬毕,杨蛾子与守候几十年的憨憨结婚。杨岸乡回到肤施城继续他的文字生涯。至于远走让黑寿山和杨岸乡牵挂的丹华,后来再没得到她的消息。
历史上最后的匈奴王朝赫连大夏,是如何崛起的?
赫连大夏,为铁弗匈奴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赫连勃勃为匈奴左贤王去卑之后。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势力迅速发展起来,后被拓跋硅部下所杀。
其父死后,赫连勃勃投靠后秦姚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摆脱后秦,建立大夏国,都城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公元431年,大夏国君主赫连定进攻北凉时为吐谷浑俘获,大夏国至此灭亡,共存在了25年。
那么,赫连勃勃的崛起之路是怎样的?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内部矛盾激化,分裂为南、北匈奴两部。北匈奴留居漠北,后向西迁移,南匈奴则最终依附于汉朝,入居塞内。
之后,南匈奴又曾多次南迁。北边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上谷等沿边八郡都生活着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及北匈奴之众。
曹操认为,蔓延在黄河流域诸郡不断强大匈奴的势力,威胁着曹魏政权的北方的稳定。为防止匈奴东山再起,消除分裂、割据隐患,实现自己统一中原的目标,曹操采取分散政策,以及限定匈奴居住范围的措施,控制、削弱匈奴的力量。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东汉,曹操把他安置于邺城,随后又把其部众分五部,择立各部贵族为“帅”(曹魏时改“帅”为“都尉”),又派汉人为司马监督各部的活动,以便分散匈奴势力。而当时左贤王去卑,则被派回平阳监管各部。曹操的目的就是分而治之。
不过,呼厨泉单于兄於扶罗之子、左贤王刘豹所在的部族,实力很快恢复,匈奴五部开始聚集在其周围,势力不断加强。
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据《史记》载:邓艾上言曰“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撇犹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言“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究之路”。
司马师采纳了邓艾的建议,开始扶植左贤王去卑后裔,任左贤王去卑之子刘猛为左贤王、北部帅,安置于雁门郡。
去卑有两子,一为刘猛,一为诰升爰。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猛叛变,被部下所杀。
诰升爰接任刘猛并州匈奴北部帅一职,诰升爰死后,其子刘虎继任,率领号为“铁弗”的匈奴部众,居住于新兴郡虑虒县之北,雄居肆卢川一带,史称“铁弗匈奴”。
当时,刘虎依附前赵政权匈奴刘聪,刘聪封刘虎为楼烦王。东晋成帝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刘虎率众进攻拓跋代时被击败。同年,刘虎死,其子刘务桓继任部众首领。
刘务桓表面顺从代,暗地却私通后赵揭族石虎,并被石虎封为平北将军、左贤王。
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年),刘务桓死,其弟阏陋头代立,并密谋叛乱,最后却遭刘务桓之子悉勿祁驱逐,其部众在悉勿祁的带领下自立。
三年后,即东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悉勿祁逝世,弟刘卫辰杀其子而取而代之。
夺取政权后,刘卫辰一边遣子朝贡于北魏,并向什翼犍求婚,什翼犍将女儿嫁给他,双方建立起联姻关系,一边他还结好前秦主符坚。
之后,刘卫辰背叛前秦,出兵攻秦,遭大败,自己被俘。
不过,符坚当时正逐鹿中原,想拉拢这部分匈奴,于是再次封卫辰为夏阳公,统领部落。
这样一来什翼键不干了,他以卫辰归附前秦为由,立即出兵,大败刘卫辰。
刘卫辰不得不投奔符坚,符坚将其送回朔方,还派兵助其镇守朔方。但什翼键再次出兵攻打刘,刘再次南逃。
刘卫辰再次向符坚求救,符坚以卫辰为向导,兵分三路攻击代国,代政权灭亡。符坚把代地分为两部,黄河以东云中、雁门一带归属刘库仁,黄河以西朔方一带归刘卫辰,并封其为西单于,成为朔方地区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前秦灭亡后,卫辰的实力仍然得以保存,成为北魏拓跋硅的一个重要强敌。晋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卫辰派遣长子直力鞮率兵八九万,进攻北魏南部,最终被拓跋硅击败。拓跋硅又进攻刘卫辰据守的代来城,卫辰部落溃散,父子惊慌逃跑。后直力鞮被拓跋硅所擒,刘卫辰逃走,但最终还被部下杀死,其第三子赫连勃勃亡命于鲜卑薛干部。
据《南齐书》载,薛干部帅太伏悉想把赫连勃勃押送北魏,其兄阿利劝阻,曰“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
但太伏悉怕得罪北魏,坚持押送勃勃去北魏。
阿利暗中派人在路上将勃勃救走,送到前秦膘骑将军木易于那里,木易于把女儿嫁给勃勃。
淝水之战后,羌族姚氏趁前秦衰弱时建立政权,即后秦。木易于也归降后秦,被姚兴封为车骑将军,高平公,勃勃作为其部下,也归属于后秦。
姚兴见勃勃后,十分赏识,以礼相待,并拜其为晓骑将军,加奉车都尉,且让勃勃参与军国大事。
姚兴之弟姚岂劝谏,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陛下宠遇太甚,臣窃惑之。”
但是,姚兴认为勃勃有济世之才,还想与他共平天下,于是拜勃勃为安远将军,封为阳川侯,让勃勃助木易于镇守高平。勃勃的势力快速恢复和发展。
据《北齐书》载: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魏主拓跋硅送马千匹,求婚于兴,兴许之。以魏别立后,遂绝婚,故有柴壁之战。至是,复与魏通和,魏放狄伯支、姚伯禽、唐小方姚良国、康宦还长安,皆复其爵位”。
勃勃听闻姚兴重新与北魏交好,十分愤怒,召集部众三万余人叛后秦。当时,勃勃假装在高平川一带狩猎,暗中突袭高平公木易于,并得到其数万部众。
同年,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自以匈奴夏后氏后裔自居,建国称为“大夏”,年号“龙升”。
历史上最后一个匈奴,跑到欧洲后下场如何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族群,它的起源大概能追溯到战国时代,但是这个民族自东汉初就开始衰落,繁盛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久。
匈奴人喜欢骑马打仗,所以会不停的向外扩张。汉初高祖被匈奴王打败,之后以兄弟联盟议和,汉朝向匈奴屈服。而此时的匈奴王把领土范围扩大到了最大,征服了他周边的许多国家。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终于厉兵秣马,多次痛宰匈奴,外交上联合其他被侵略的国家,一起打跨了匈奴势力。
匈奴被汉朝打的溃不成军,公元一百多年,开始了大迁移。
匈奴被瓦解后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北匈奴向西迁移,大量的远走中亚。公元三百多年,匈奴西迁至欧洲,开始入侵欧洲。匈奴王先是摧毁欧洲强国阿兰,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军队。匈奴王取得了阿兰国的领土和财宝。他的侵略让整个欧洲都害怕。匈奴王继续向西,遭遇日耳曼部落联盟,东西哥特国家。匈奴军队先是用他们的特长射箭打败了东哥特,然后又用计袭击了西哥特,随后日耳曼部落逃王罗马帝国。匈奴人在匈牙利平原定居下来。
这期间欧洲最大的势力就剩下罗马帝国了。在匈奴停留在匈牙利期间,日耳曼部落残余势力却与罗马帝国进行了厮杀。在罗马境内,日耳曼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之间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四百多年,匈奴新的首领诞生,开始了与罗马帝国的战争。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著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於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於被打败。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
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著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由於汪逹尔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具体人数史书没有记载,已经无从考究,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最后一个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