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激光尺的工作原理
- 2、什么是激光尺
- 3、激光尺的作用是什么?
激光尺的工作原理
激光尺利用红外线测距或激光测距的原理,测距原理基本可以归结为测量光往返目标所需要时间,然后通过光速c =299792458m/s
和大气折射系数n
计算出距离D。
由于直接测量时间比较困难,通常是测定连续波的相位,称为测相式测距仪。需要注意,测相并不是测量红外或者激光的相位,而是测量调制在红外或者激光上面的信号相位。
扩展资料:
激光尺的工作简介:
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美国军方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军用激光装置的研究。1961年,第一台军用激光测距仪通过了美国军方论证试验,对此后激光尺很快就进入了实用联合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光尺
什么是激光尺
激光尺也是尺,只不过测量的方法不一样,用激光尺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再反弹回来只需两秒,用这个数字计算,可得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也是其他迟能所不及的
激光尺的作用是什么?
激光是一把好“尺子”,用起来得心应手,精巧准确。用激光的波长当尺,从理论上推算,可以比氪86同位素灯准确100万倍。1969年用激光测量到的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38万多千米,误差只有几米。所以1983年10月,联合国度量组织在巴黎举行会议,规定了新的“米”的定义,即把光在真空中7299792458秒所走的距离定为一个标准米。近几年来,各种激光尺已经相继问世,如激光比长仪、激光二坐标仪等等。
2003年,我国第一台利用自主科研成果研制的纳米量级激光器测尺在清华大学完成。
这台长不过30厘米的小小激光尺,能够精确地测出物体在12毫米到79纳米之间的位移、膨胀和伸缩的变化情况。它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800,比传统的测量仪器的精度提高了100倍以上,对于提高精密机械零部件的测量、加工精度,以及保障桥梁、水坝等建筑物的施工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研制这种纳米激光尺中首次应用了我国首创的激光双频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外同精度的激光干涉仪器相比,无论是重量、体积都成倍减少,成本也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