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望蓟门(望蓟门阅读答案)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祖咏《望蓟门》的翻译赏析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作者简介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祖咏 望蓟门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译文:

一到燕台眺望,

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

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

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

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

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

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

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

自愿请缨。

赏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

度帘幕中间,

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

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

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

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

日日画阑独凭。

赏析:

这是一篇咏双燕的绝唱。通篇白描,写得精妙传神。上片写燕子阳春飞回旧宅,屋梁上落满了灰尘,颇感清冷,欲住而犹豫不决,张望雕梁画栋,窃窃私语商量,之后飘然地快速掠过花梢,穿越花丛,投宿故巢。下片写留居后生活美满,双双衔泥修巢,贴地飞翔,仿佛竞相夸耀着轻俊的身形,观花赏柳,流连郊原,天晚归巢双栖,安稳甜美。双燕陶醉于幸福中,忘记捎回远方佳音,害得红楼佳人愁锁双眉,一天天独倚着画楼栏杆期盼意中人。这首咏物词妙处在于将禽鸟人化,赋予双燕以人的感情灵性,她们如同一对热恋的情人,双飞双栖,甜美温馨。软语商量不定,翠尾分开红影,写燕语、燕飞,传神入妙,巧夺天工。篇末以双双春燕与孤栖愁损佳人对照,透露人间幽恨。人生愁恨多,何如燕自由。意蕴何等深长。本词句句写燕,通篇不出燕字,处处使人看到燕的动作、形态、情韵,手法之工妙,令人叫绝。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王维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萧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赏析】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王维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萧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古诗咏菊 。

《望蓟门》

祖咏,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算不上一个杰出的诗人,但自有其格调。《唐才子传》载: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进士。有文名,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有诗一卷,传于世。

祖咏的诗气虽不高,格却不俗,算是才子一枚,要不然王维也不会与他深交二十载。可惜他终生不遇,潦倒落魄,最终隐于渔樵。他的诗以酬答唱和、边塞羁旅、山水田园为主,工稳妥贴,中规中矩,但缺乏高深的体验,峻绝的想象。唯《望蓟门》一诗雄浑阔远,摄人心魄,不唯祖咏平生最好的诗篇,在盛唐的边塞诗中也可跻身前列。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意大致如下:登上燕台远眺不禁心中震惊,笳鼓喧闹处正是汉将兵营。锐利的的寒光生于万里积雪,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猎猎。烽火连天遮掩着胡地明月,山海环抱拱卫着蓟门边城。少时虽无班超投笔从戎的志向,至此却欲效终军请缨立千古功名。

诗中“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用到了班超投笔和终军请缨的故事,既切诗意,又明己心,意味深长。

班超是东汉名将,扶风平陵人。父班彪、兄班固均为史官,妹班昭亦以才名世。班超少时博览群书,30岁迁居洛阳,因家贫为小吏,以缮写为生。一天,他在办公室里抄写文书抄累了,将笔一丢,仰天长叹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班超提到的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各国,打通了“丝绸之路”,因功封博望侯。傅介子主动请求出使大宛,智杀死匈奴使者,后又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凭一己之力建立新军,因功封义阳侯。

班超慕前人之风,也希望立功异域,以博取功名。时匈奴犯乱,大汉在西域的都户不复存在,丝绸之路由是凋蔽,汉朝的政治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汉明帝刘庄诏令大军西征。对抄写文牍厌烦已久的班超惊喜异常,毅然加入西征队伍,被任命为代司马,跟随都尉窦固西征。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于蒲海旁,“多斩首虏”,得到窦固的赏识。后班超在西域出使、驻守三十一年,先后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守护边域、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因功封为定远侯。

终军,是汉武帝时杰出的少年英才。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文采斐然闻名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很希望与他结交,终军却不买帐,潇洒地作别太守而去。后自山东赴京师。过函谷关时,关吏交给他一件返回凭证,终军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其心气才志大抵如此。时人皆叹服。

《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终)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武帝时,南越割据政权尚未归附,武帝想派遣使者去说服南越王来降,任务艰巨而危险。终军意气风发,主动请缨,誓缚南越王于汉庭。至南越后,他施展游说之功,终于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眼看事成,即将立下千古奇功,却功亏一篑。南越丞相吕嘉极力反对降汉,发兵攻杀南越王及汉使者,终军亦被杀。死时年仅20余岁,世人称之为“终童”。

《望蓟门》本述边境战场风光,佐以历史人物典故,气势更加雄浑,诗意更加厚重。

相关阅读

  • 包含salt什么意思的词条
  • 关于心胸宽广作文
  • 描写老师的英语作文400字
  • 关于交通问题的英语作文
  • 檀木梳子价格(谭木匠绿檀木梳子价格)
  • 卡通人物作文300字左右
  • 撒旦是谁(人鱼陷落撒旦是谁)
  • 赶紧的反义词(茁壮的反义词)
  • 关于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