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意思
- 2、中国文物界的“三希”具体指什么?[作者,作品]
- 3、三希堂为什么没有收录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 4、“三希堂、淳化阁帖”雕刻作品之创作
- 5、三希堂法帖哪个版本好
- 6、请教:《芥子园画传》,《三希堂法帖》,适合什么样层次的人临摹?(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
三希堂的三希是什么意思
三希堂的“三希”有两种解释。
一、“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1、士希贤: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
2、贤希圣:即贤人希望成为圣人。
3、圣希天:即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
意思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二、“三希”指三件稀世珍宝: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清乾隆皇帝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珍迹,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尤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深爱至极,故命其所藏法帖之处为“三希堂”,并亲笔手书“三希堂”匾额悬于堂上。保存至今。
扩展资料
(一)、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为唐人摹本,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尺牍纸本,高七寸一分,广四寸六分,是王羲之四十岁之后的作品,也是王羲之传世代表作之一。当时只是手札便条而已,因帖内有“快雪时晴”几字而得名。此帖用笔洒脱,字体舒朗,动中有稳,是王体行书中的精品,被后人称有“龙跳山门,虎卧风阁”之势。
(二)、王献之《中秋帖》
全文共六行四十七字,属典型的晋代行书。其内容为叙事之辞,该帖的命名出自于贴内的首句的“伯远”二字,《伯远帖》的用笔灵舞飞动,为上乘的行草作品。
(三)、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无款,传为王献之书,亦有人怀疑是宋代米芾的临本。纸本,纵八寸四分,横三寸六分,行炎,行书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阙文。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其书法受其父影响,且又有创新,他将王体行书的笔法进一步加以升华和提炼。此帖已接近草书,王献之的用笔如行云流水,连带互映关系,将字体处理得完美至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希堂
中国文物界的“三希”具体指什么?[作者,作品]
“三希”指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被其所珍爱,特意贮存在此,不时把玩。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成《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这“三希”,而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为什么没有收录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三希堂没有收录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原因:
1、在当世已没有《兰亭序》的真迹了,看到的都是摹本。
2、《三希堂法帖》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3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三希堂、淳化阁帖”雕刻作品之创作
辽宁抚顺望花区“雷艺书画班”教师王洪瑞历时多年将我国先秦至清代200多位书法家800余件作品,其中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七百余枚、字数14万字,转化为矢量电子版软件,同时创作完成了《淳化阁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它同我国的历史文化相伴而行,生生不息、延绵传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汉魏至今的行草书。在书写载体上从龟甲、金石、竹简、布帛、纸张、直到电脑。无论从文字书写形式和书写载体变化,都与时代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书法作品普遍是以碑刻、书籍、图片等形式来展示和保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碑刻风化严重,碑面石块剥落,有些字迹开始模糊不清,有的已经断裂,有的遭到人为损毁。而书籍、图片保存又有印刷型文献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存放受限制,易损毁,信息传递慢,资源共享困难等缺点。当今社会高新科技已经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媒体相继应运而生,在对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及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能相比的。目前书法作品在计算机上主要以位图格式应用,适用于浏览、欣赏、教学等方面,很难与矢量软件相兼容,无法应用于更多多媒体领域如:激光设备领域、光电设备领域、雕刻设备领域等,因此我们急需将我国有价值书法作品转化为矢量电子版格式,为古代至今的书法艺术精华建立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精确的矢量电子版资料档案,它将更好地与当代多媒体相融合,对书法载体及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传统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
《淳化阁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就是对书法作品转化矢量电子版后与科技相融合的一次实用性应用,此部作品所用材质为当今新型材料,,整幅作品具有拓片和雕刻相结合的视觉效果,典雅质朴又具有现代气息,方便搬运和展示。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包括《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续法帖》(墨妙轩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再续法帖》三部分组成,根据北海公园阅古楼珍藏的《三希堂法帖》碑刻原石款式、尺寸,用现代材料及手法进行雕刻创作。其中《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495块,《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续法帖》(墨妙轩法帖)36块,《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再续法帖》47块,总块数为578块。
《三希堂法帖》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书法丛帖也是我国魏晋至明末最完整的书法石刻精品集成。它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稀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宗命大学士隶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将浦将其“三希”及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法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这部法帖三十二册,刻石495块,收入了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三百四十多件书法作品,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二十一家、明代二十八家,另有题跋二百一十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四十余方,字数达九万余字。
《三希堂法帖》刻成后,乾隆二 十年,酷爱书法的乾隆皇帝发现还有不少好法帖没有收进去。乾隆又命蒋溥、汪由敦、嵇璜等编次《墨妙轩法帖》 4卷,为《三希堂法帖》之续,也被称为《三希堂续法帖》款式与《三希堂法帖》相同。收集自唐褚遂良以下诸家书法作品30余种,由焦国泰镌刻。帖石嵌在颐和园万寿山之惠山园墨妙轩两壁,原石现已佚。这部现代雕刻作品共36块。因《三希堂法帖》只收入了魏晋至明代书法作品。所以这次增补完成了《再续三希堂法帖》的创作,其目的是能够完整展示我国魏晋至清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轨迹。它是根据清代书法家流传下来的作品选择其代表性按照《三希堂法帖》雕刻体例进行现代雕刻创作。清代的书法在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流派纷呈,成就十分辉煌。为此这次增补了王铎、傅山、邓石如、康有为等十五位具有代表性作家作品。另外在《三希堂法帖》只收入楷、行、草字体的基础上收入了篆书和隶书字体,五种字体得以全面展示 。 补续清代部分为四册47块。
《淳化阁帖》现代雕刻作品是以《淳化阁贴》早期拓片为底本,经电子版保存后创作完成的又一部书法现代雕刻作品,它与《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共成完璧,可完整展示我国先秦至清代二千余年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十卷。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太宗帝命侍书学士王著选择内府藏历代法书,摹刻于板上,拓赐给朝中重臣。《淳化阁帖》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一百零五人的四百二十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此部现代雕刻作品共80块。
以上这部书法现代雕刻系列作品规模宏大,总块数为658块,总长度674米,可完整展示我国先秦至清代书法演变的历史,适用于相关文化活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项目开发应用等。目前很多有价值书法碑刻作品已成为我国重要文物,对外展出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部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从中看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沿革发展过程,观赏到历代书法家们精妙的作品,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及所具有的无限生命力。
中国书法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已成为传统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的艺术宝藏,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来珍存、展示、记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还需要更多的人们共同努力探索才能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艺书画班”(雷锋社区院内) 王洪瑞
三希堂法帖哪个版本好
清内府拓三希堂法帖比较好。开本阔大,纸墨一流,裱的特好,非常薄。
请教:《芥子园画传》,《三希堂法帖》,适合什么样层次的人临摹?(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
《芥子园画传》、《三希堂法帖》乃是名家大作,要临摹也可以,但要有一定的基础。齐白石小时就临了一本《芥子园画传》,打下了他绘画的基础。如果阁下喜欢,闲暇时临摹也是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