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潘妃步莲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宫殿失火后,东昏侯下令重建,其中“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匝饰以金璧。”“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释义用法
南朝齐东昏侯潘妃脚小且步态轻盈优美,走在贴有金莲的地上,东昏侯称为步步生莲花。后用此典指女子的'纤足,也用来称美女,或形容美女妖媚的步态。
用典形式
【步莲】 宋·张炎:“好思量、都在步莲中,裙翠遮。”
【莲步】 宋·刘辰翁:“望不尽璚楼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步生莲】 明·陈子龙:“侧首但怜金菡萏,潘家止有步生莲。”
【步金莲】 五代·毛熙震:“纤腰婉约步金莲,妖君倾国,犹自至今传。”
【佳人步】 宋·辛弃疾:“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金试步】 宋·丁谓:“枉将金试步,千古怨东昏。”
【金莲舞】 明·朱一是:“自玉树歌残,金莲舞罢,倏忽飞乌走兔。”
【黄金莲】 宋·陈师道:“平生修何行,步有黄金莲。”
【想故莲】 宋·王安石:“主送悲凉岸,妃埋想故莲。”
【潘妃步】 清·李嶟端:“苑从赵鬼歌中起,花向潘妃步底生。”
【踏金莲】 唐·李商隐:“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步试金莲】 宋·杨亿:“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
【步衬潘娘】 宋·辛弃疾:“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帖地黄金】 明·高启:“帖地黄金衬袜罗,苑中市罢合笙歌。”
【金花荐步】 宋·杨亿:“金花却荐何人步,枉道凌波袜缕濡。”
【金莲步步】 唐·李商隐:“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金莲影散】 宋·杜[:“玉树声销,金莲影散,多少伤心事!”
【前殿金莲】 清·郑燮:“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莲小承步】 宋·刘筠:“莲小才承步,梅新竟试妆。”
【凿地莲花】 清·王士禛:“凿地莲花映雉头,却忘鼙鼓下荆州。”
【稳步红莲】 宋·秦观:“娇鬟。宜美眄,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潘妃步步莲】 清·王夫之:“王唐瞿薛当年盛,又束潘妃步步莲。”
【金莲印中庭】 唐·李商隐:“永 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莲花步步生】 清·张鹏翀:“只爱莲花步步生,曾知国步艰难否。”
电视剧杨家将潘娘娘是谁演的
电视剧杨家将潘娘娘是是庄静而。庄静而现在已经退出娱乐圈,在香港开了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当起了老板,虽然不在娱乐圈活跃但她在荧幕上留下的倩影却深入人心,尤其是《杨家将》她扮演的潘妃一角。
21岁被誉潘妃,民国四公子为她散尽姬妾,相守到老,她是?
21岁被誉“潘妃”,民国四公子为她散尽姬妾,相守到老!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与“青楼名妓”潘素:一个是妻妾成群的富家子,一个是欢场卖笑的风尘女。如此的两人,不管你怎么看,在爱情里他们都是二流的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两人遇见后,却谱写了近代最一流的情爱传奇。
潘素的人生经历百转千回,若是平常人,想必早就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了。她曾经是苏州名门千金,前清著名的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原名潘白琴,也叫潘慧素。幼年时期,大家闺秀的母亲沈桂香聘请名师教她音乐和绘画,所以,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绘画功底也扎实。
十三岁时母亲病逝,她被继母王氏卖到上海的妓院。 如此冰火两重天的际遇,她却拾掇起无端的愁绪,铺展出别样洞天。
凭借秀美的容貌和超凡的才艺,大家闺秀的她迅速名扬上海滩,她更被世人称为“江南第一美女”,而“潘妃”的艺名也恰恰反应了她高高在上的万人迷形象,此时的她已经成为各方达人显要欲求独占的美女。
同很多有见识的青楼女子一样,她显然并不中意如此虚幻的生活。1935年,她与张伯驹相识,那时候的张伯驹担任盐业银行上海经理,每周一次前往上海。一次,与朋友前往“花界”初见到弹奏琵琶的潘素,顿时令他惊为天人,自此目光也再未离开过潘素,随后他写下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张伯驹表达了对白琴的爱意,而白琴在接触中也爱上了张伯驹。她发现,张伯驹并非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他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不摆架子,为人真诚,对人生有一番超然态度。于是,在爱情的攻势下,白琴那层坚硬的铠甲,也失去了防御。然而让她痛苦的是,她已与国民党中将臧卓谈婚论嫁,即将成为对方的妾室。爱情给了她巨大勇气。她大胆拒绝了臧卓,却遭到对方的软禁!
张伯驹得知焦急万分,想尽办法营救白琴。后来,在老友孙曜东的帮助下,他们买通把守的卫兵,偷偷将白琴搭救出来。不久后,张伯驹带白琴回到京城,开始了相伴一生的旅程。喜结连理那年,张伯驹37岁,潘白琴20岁。此后世上再无“潘妃”,她以“潘素”为名开始了新生。而张伯驹也自此结束风流史,妥善安置了之前的三房妻妾,余生只倾心于潘素一人。
两人成婚之后过着神仙眷侣一样的生活。为了给妻子解闷,张伯驹还专门请人来教导潘素画山水画,两个人醉心于艺术,张伯驹更是在家中珍藏了不少名家画作。突然有一天,潘素得到了一个消息,张伯驹被人绑架了,绑匪还送来了信要求潘素拿2000两黄金赎人。潘素很着急,赶忙去找张伯驹的好友帮忙。后来经过从中斡旋,绑匪将赎金降到了200两,还安排潘素跟张伯驹见了一面。
张伯驹的好友也暗示潘素卖一点画把赎金交了,免得绑匪狗急跳墙。可是潘素却立刻拒绝,就是不愿意卖画付赎金。一天,张伯驹趁着夜色自己跑回了家,张伯驹的好友请他吃饭为他压惊,话中明里暗里都在贬损潘素,说她根本不珍惜张伯驹的性命。没想到张伯驹却立刻为妻子开脱,他说知道潘素手中无钱如果要筹措赎金必定要卖画。他舍不得自己辛苦收集来的画作,当天已经告诉过潘素如果她卖画筹钱,即便交了赎金自己也不回家。他的朋友这才恍然大悟。此后夫妻二人生活幸福美满,相伴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