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动机冲突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 2、趋避冲突的例子有哪些?
- 3、多重趋避冲突的例子有哪些?
- 4、什么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 5、什么是趋避冲突?
- 6、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趋冲突
动机冲突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1、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2、双避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3、趋避冲突
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动机冲突可以造成个体不平衡、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心理冲突或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障碍,对求美者更要注意一点。
4、双重趋避冲突
这是双避冲突与双趋冲突的复合形式,也可能是两种趋避冲突的复合形式。即两个目标或情境对个体同时有有利和有弊,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取舍中,即双重趋避冲突。
常形与变形
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两种,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的是判断个体异常行为是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的重要指标。
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涉及到大家公认的重要的生活事件,例如:夫妻关系不和,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内心痛苦;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种: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是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的为它操心,不懂精神病的人觉得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入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中;吃药怕肝硬化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的局外人看来不是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到,实在决定不了就问医生;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吃不吃药都和道德没有什麽关系。
趋避冲突的例子有哪些?
趋避冲突的例子如下:
1、大学生既想担任学生干部使自己得到实际锻炼,又怕占时太多,影响学习的这种两难选择。
2、旅游本是一件对人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但人们常常害怕耗费时间,精力和钱财而不愿意去。
介绍
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人们越是接近希望达到的目标,想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愿望也越强烈。同时,回避这一目标的愿望也相应增长,而且回避倾向随着目标的接近,其强烈程度的增长比接近的增长更快。
多重趋避冲突的例子有哪些?
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
多重趋避冲突又称双趋避冲突,双重正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
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
此时,由于考虑到各种利弊和得失,就会产生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如果几个目标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相距较大,解决冲突还比较容易;如果几种目标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比较接近,则解决冲突就相对困难,需要较长时间地考虑得失、权衡利弊。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意志行动的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是很复杂的,心理学家勒温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2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2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2种所爱者或双趋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2个威胁性目的而都想躲避,但又必须接受其一始能避免其二。像这种从2种所恶者或2种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怕学习又怕受处分,这二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2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称为趋避冲突。
例如,学生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青年人想为社会做好事又怕别人不理解等等,这类矛盾心理,就是趋避冲突。
4、双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面对2个或2个以上的目的,每一目的对他来说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例如,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共协会学习公共关系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而面子上不好看。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什么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双趋冲突:是指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两个条件: 1.两种以上有吸引力的目标; 2.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
双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
双重趋避冲突:当个体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时便发生这类冲突情况。
这三种冲突都是心理冲突中的一种。
扩展资料
除了以上三种冲突之外还有一种是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进退两难
两件事物一有利、一有弊,容易抉择;目标冲突,两种方向相反、强度相似的需要;行动冲突,要达到目的可采取两种行动,各有利弊不知如何抉择;目标冲突,要达到最后需求,有不同目标,但又顾此失彼,不能抉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理冲突
什么是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的例子:
1、比如一个大四学生既想考研又想考公务员,但时间、精力都有限,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心是两个都想要的。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不可兼得。
2、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境况,比如生病的时候既不想吃药也不想打针,又如在职场中既不想站队又不想被排挤。内心是两个都不想要的。
3、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想着找一份钱多又离家近的工作,但事实上一份工作是薪资高但是离家远,另一份工作是离家近但薪资低。
工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份,接受这个就得拒绝另一个,每份工作中既有自己所希望的也有自己所不希望的部分。再如爬山途中天公不作美,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下雨了,想回去吧后面人太多太挤,不好往回走,往前走吧还有挺远的,路也不好走还又饿又累。
4、绝大多数打工人都纠结过一个问题:是留在一线大城市继续发展还是选择离开,回到老家——那个十八线小县城。
在大城市中教育、医疗资源丰富、机会多、薪资也高但是压力很大,还背井离乡,始终没有归属感,又不得不面临买房、买车、落户、上学等问题;在小县城相对来说教育、医疗资源并不太多、机会也少、薪资也低,但是可以待在父母身边,压力也不大,甚是安逸。
5、今天中午我既想吃麻辣烫又想吃米线,晚上既想去逛街又想回家睡觉。虽然两个目标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6、在众多美妆博主的推荐下,超模粉底液和虫草粉底液深得你心,但是预算只够买一个的,因此此时出现了双趋冲突。也就是既想要超模粉底液,又想要虫草粉底液,但是只能选择一个。
7、临近付尾款的日子结束,发现有些东西又并非“刚需”。此时的我,既不想付尾款,又不想浪费定金,但最终还是得选择一个,此时就出现了双避冲突。
8、晚上我想吃饭,但是又怕胖,因此发现,此时就是对于吃饭这一目标纠结,吃还是不吃。
9、今年买东西时,我喜欢一个白色衬衫,觉得颜色明亮,很衬肤色,想买;但是又觉得白色一定很不好洗,又不想买了。因此,到底买不买呢,这时出现了趋避冲突。
10、出门旅游,想坐火车,火车便宜但是慢;又想坐飞机,飞机快但又很贵。此时,面对多个目标,每个都很纠结,就是多重趋避冲突。
11、美妆中的口红总是能很快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是众多色号中,我们总会出现选择困难。哑光豆沙色,尽显温柔但是又很干;滋润玫瑰色,显白但又太强势。纠结的我们,面临多个目标,每一个都有想要和不想要的,就出现了多重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趋冲突
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认为基本的冲突有"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趋冲突"三种:
双趋冲突 是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时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系对 两个具有差不多等同吸引力的正价的目的 物(即两个有利无害的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
例如,一个人同时收到两项具有同等吸引力的工作邀请,对其中一项的选择,意味着对另一项的拒绝,于是,这人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冲突状态。人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即反应的是双趋式冲突。
趋避冲突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是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 同一目标 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
例如,吸毒上瘾的人,可能受到强烈吸引而趋向接受某种治疗但又害怕经历戒除过程并回到一种寂寞无聊的生活,因而会产生心理冲突。
双避冲突 是一个人要在 两项负价对象 之间(即两个有害无益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例如,一个敌伪士兵,他深感战斗之疲劳、危险及战争的非正义性,总想从战场脱逃,但又怕被抓回来处以极刑,这种心理矛盾就是双避冲突。前怕狼后怕虎说的就是双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个体对同时碰到的两个目标中的每一个都产生趋避性动机冲突的矛盾心理状态。如一患者希望住院治疗,但又怕耽误工作;在门诊治疗可不影响工作,但又怕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这种动机冲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若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