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著名女画家(世界十大著名女画家)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她是民国著名人体女画家,作品拍出上亿天价,出身青楼一生无子

2012年,台湾罗芙奥春季拍卖会中,一位民国女画家的彩墨画《浴后四美姿》以113.732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位女画家最高拍卖纪录是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自画像》,成交价为1021.8万元,从2000年以来,这位女画家的画作屡次创下拍卖纪录,四千多幅作品拍卖总价已达数亿美元,直逼刘海粟、徐悲鸿、赵无级等著名画家。

在民国时期知名的男画家挺多,女画家却极少,而这位女画家居然是从青楼出来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就是电影《画魂》的原型潘玉良,她的人生故事跟她的画作一样极具传奇。

01

1895年,潘玉良出生于江苏杨州,那是个烟花烂漫,文人如云的地方,潘玉良家境贫穷,小时父母双亡,8岁只能随舅舅生活,她舅舅是个无赖,天天吃喝嫖赌、游手好闲,她在那里五年受尽了折磨。

潘玉良13岁时,舅舅欠了一笔财债,竟然把她卖进了青楼,潘玉良姿色平凡,单眼皮大宽嘴,发育又比较晚,13岁看上去还像个营养不良的小孩子,老鸨没有让她马上接客,让她先去厨房做点粗活,等以后再做打算。

潘玉良想跳出这个火坑,好几次试图逃跑都被发现毒打在青楼里,老鸨制服逃跑姑娘有损招:抓只猫放进姑娘的裤腿里,然后束住裤脚,狠狠地打里面的猫,猫急了就四处乱抓,一般姑娘都不敢再逃了。

当时离开青楼有两个方法:一是自己存钱,然后自行赎身;二是期待有人给她赎身。命运给潘玉良打开了一扇幸运之门,没过多久,她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出现了。

02

在青楼,潘玉良虽然逃跑未成功,但平日里也跟师傅学一手好弹唱功夫,1913年,新任盐督潘赞化到芜湖上任,当地盐商为了巴结他请了一批青楼的姑娘作陪,潘玉良就是众多唱小曲中的女童之一。

潘赞化是个新思维的青年,对官场老一套有点看不惯,参加这种活动只是应酬,没怎么上心,刚好潘玉良一反常态地唱起了京剧中的黑头唱腔,引起了潘赞化的注意,他不禁夸奖了几句。

盐商们见机行事,一顶小轿把潘玉良送进了潘府,准备用美人计收买潘赞化,潘赞化酒醒已是第二天,见到潘玉良大吃一惊,忙命仆人送她回去,潘玉良心知这是唯一机会,于是跪倒在地,请求潘赞化不要送她回去,并向他哭诉了自己的遭遇。

潘赞化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为潘玉良赎身,潘玉良再次跪倒表示愿意做牛做马一生伺候潘赞化,由于潘赞化在老家已经结婚,如果潘玉良跟了他只能做妾,潘玉良表示不在意。

便以侍女身份服侍左右,没想到相处下来,两人竟然日久生情,潘赞化发现了潘玉良为人善良真诚,而潘玉良发现潘赞化为官正直清廉,平时也没什么恶习,就是书法和绘画。

而且,潘赞化其人身材高大,举止言谈高雅,晚年他留了长须,还得了一个美髯翁的称号,潘玉良也心生爱慕。

一年后,潘赞化正式迎娶了潘玉良为妾,名人陈独秀做了证婚人。

03

潘赞化无意间发现潘玉良对绘画比较感兴趣,且颇具天赋,潘赞化思想开明,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板思想,便拿出大笔钱款请老师教潘玉良绘画,并在1918年送潘玉良参加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考试,没想到,潘玉良居然以素描第一名的成绩入学。

此后几年潘玉良像块海绵一样吸取着绘画知识,她师从当时著名的画家朱屺瞻、王济远,绘画水平突飞猛进,潘玉良性格豪爽,经常跟男同学出去写生、游玩,久而久之,有些风言风语传到潘赞化耳里,他也不以为意,认为那是正常交往。

潘玉良在这段学习期间接收到了当时人们眼中大逆不道的“人体绘画”,1917年,潘玉良的老师,大画家刘海粟在上海美专举办了人体绘画展,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抨击刘海粟是“艺术叛徒“。

1926年,北洋政府正式下令禁止上海美专进行人体写生,孙传芳还下令通缉刘海粟,模特也纷纷解散,潘玉良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不过她并未死心,接下来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

潘玉良为了画人体,跑去女浴室偷画那些来洗澡的妇女,可是有一次没等她画上几笔,就被人抓住了,一群妇女围过来,发现纸上都是luo体,生气得要打潘玉良,幸好一个老太太求请才作罢,几个妇女把画纸撕了个粉碎,潘玉良也抱头夺路而逃,再也不敢去浴室偷画了。

潘玉良又突出奇想,脱光了衣服画自己,完成了几幅人体自画像,没想到被潘赞化发现,勃然大怒,在那个年代就算思想再新潮,任何一个男人也无法接受妻子的人体画出现在别人面前。

由于这件事,夫妻之间产生了隔阂,潘玉良在老师刘海粟建议下准备去法国留学。

1923年,潘玉良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仰.布佛莱、西蒙等大家学画。

1925年,潘玉良已优异成绩毕业随后前往意大利,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

1926年,潘玉良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打破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纪录。

潘玉良把西洋绘画和中国元素结合,组成了她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正是她与众不同的中西结合画法,让她成为20世纪前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

04

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第二年被任命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次年,当时中国最高艺术学府——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长徐悲鸿聘请她为油画教授,此后十年是她作品的黄金期。

但是潘玉良的青楼经历为她带来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1932年,潘玉良举办了个人第一次画展,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画《壮士》,画的是一个肌肉发达的男子正努力搬开一块巨大岩,下面脆弱的小花得以展露笑脸,这幅画被一位官员以1000块大洋定购,没想到画展结束后,这幅画被人写上”ji女对嫖客的颂歌“,让潘玉良深受打击。

有女同学知道潘玉良之间的经历去校长那要求退学,名为:“誓不与ji女同校”。还有一些同僚在后面风言风语:“凤凰死光光,野鸡称霸王。”说得特别难听,还有一个跟潘玉良有矛盾的男老师当面骂她“biao子”

还有人怀疑潘玉良的画是请了“枪手”,并不是她本人所作,理由是女人不可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潘玉良在上海办第四次画展时当场作画,让谣言不攻自破,记者们也无话可说。

05

潘玉良事业成功,感情却一直不太美好,由于潘玉良无法生育,她让潘赞化把大夫人的儿子接到上海养育,视如己出,潘赞化的大夫人想念儿子也从老家来上海与他们一起生活,这个大夫人对从青楼出来的潘良玉一直没什么好眼色,处处要压着她。

大夫人一到上海的家,就狠狠将了潘玉良一军,让她跪地倒茶,行旧式礼仪。首次见面,潘玉良忍了,可是大夫人逢年过节都要她行礼,还当着家人的面对她说:“不要以为当了教授就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我才是潘家明媒正娶的太太。”

不过潘玉良跟大夫人儿子潘牟倒是感情深厚,潘牟12岁时生了场大病,是潘玉良衣不解带照顾了一周才把他从鬼门关外拉回来。潘玉良出国后他们书信来往,都是以“亲爱的吾妈”“牟儿”互称,据说后来潘玉良喜欢画牛也是因为牛的叫声跟“牟“同音,这表现了潘玉良对潘牟的挂念,真正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视如己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潘赞化大力支持,为抗战多方宣传,时局乱,潘玉良只好与大夫人住一起,双方矛盾再次爆发,此时潘玉良决定再次出国,没想到这一去就与潘赞化永别。

此后,潘赞化在国外待了四十年,以卖画为生,她还将卖画的钱寄回国支持抗战事业,创作名为《屠杀》的画作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潘赞化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王守义出现了,王守义早年到巴黎勤工俭学,他挖过煤、洗过盘子,还修过汽车,后来存下了一笔钱,在巴黎近郊处开了一家名为东方饭店的中餐馆。

他们相识在中餐馆,那时二战暴发,并没什么人买潘玉良的画,她经常三天两头饿着肚子还昏暗的地下室里作画。王守义早听说过潘玉良的事迹,便拿着一些食物去拜访,还帮潘玉良办画展。

潘玉良也明白王守义的心意,但她坦白自己国内已嫁人,并且总有一天要回国,王守义只能将这份爱深藏心底,从此两人成为知心好友。

06

国内,抗战胜利后,潘赞化元配夫人已去世,潘赞化也返回老家桐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可惜由于内战爆发,潘玉良的回国之行一直没有成功,真到潘赞化去世,两人也没有最后团聚。

1959年潘赞化去世后,潘玉良也失去回国的动力,她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她天天在画室作画,打发时间。

由于潘玉良的画作并不被欧洲主流艺术界所认可,因此她生活很困难,只能靠友人和法国政府提供的救济金度日。

1977年,潘玉良于法国去世,临终前,她交代给友人三个遗愿:第一,为她换上一套旗袍,作为一个中国女人下葬;第二,将潘赞化送给她的项链和怀表转交给潘家的后代;第三,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

友人将她的四千多幅作品交给了中国驻法大使馆,1984年,潘玉良的画作载着她的灵魂又回到了国内。

著名女画家有哪些?

1、潘玉良(1895-1977)

潘玉良,中国传奇女画家,出身卑微,曾被人卖到青楼,从姬妾到一代画魂,潘玉良铮铮铁骨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敢于同世俗观念相决裂,与不平命运抗争。怀着对艺术的满腔热情,以顽强奋斗的精神,醉心于对艺术的追求。

2、何香凝(1878-1972)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代表人廖仲恺的夫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位。在上世纪60年代,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

3、陆小曼(1903-1965)

陆小曼江苏人,是绝对的美女加才女。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丈夫死后,小曼卧薪尝胆,投入绘画十年后,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个人画展。

4、方君璧(1898-1986)

方君璧,作品曾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展,是中国第一位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就读的女留学生,回国后她积极投身国内早期西画教育,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将所学西方技巧与中国传统精神相结合,成为我国“中西融合”的重要实践者。

5、关紫兰(1903-1986)

关紫兰是中国最早留学东洋且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她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矫饰。她的作品蕴涵着坚毅与沉雄,一派大家风范,形成了融合东西方韵致、带有浪漫色彩并具有女性温情的独特风格。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女画家?

1.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

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

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2.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ElisabethLouiseVigee-LeBrun)——1755年出生于法国,学肖像画成名后,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1842年在巴黎逝世。

在国外,许多著名的艺术院校都聘请她为“荣誉教师”她是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

3.乔治亚·欧姬芙——出生于1887年的11月15日,被称为美国毕加索,20世纪艺术大师之一,她的作品大多以花朵、海螺、岩石纹理为主,在同色调中富有细微的变化,产生出来富有韵律感的画面。

代表作品《曼陀罗/白花1号》。

4.琼安·米契儿——美国第二代抽象画代表画家,曾和德库宁与克莱因学习过绘画。

米契儿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女画家,她的作品一直被德库宁和波洛克所掩盖。

不过近几年,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这位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她被认为是所有女画家中拍卖总价格最高的画家。

代表作品《无题》。

5.贝尔特·莫里——索先后从师著名的风景诗人柯罗和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后与莫奈、塞尚结识,在1847年组成了印象派,莫里索成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也是其中最出色的女画家。

她曾经在成名时感叹:“毕竟,女人在生活中的职业还是生儿育女。”我们都可以想象的到,在社会各个时期,女性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要遭遇的偏见和反对太多太多了。

代表作品《午餐后的闲谈》。

扩展资料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

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

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福建闽侯人。

出生于名门望族,方家启蒙得先,家长送君璧的六兄声涛、七兄声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学日本。

君璧诞生那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国在风暴中进入二十世纪。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方君瑛25岁,为人正直,深受孙中山器重,被选任同盟会暗杀部部长。

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声洞结合革命党人潜入广州起义,事败,声洞率队冲锋,中弹身亡,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过半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帝被迫退位,民国成立。

革命成功之后,方君瑛、曾醒无意当官,申请官费前往法国留学。

曾醒遂带其十弟仲鸣、君瑛带其十一妹君璧同行。

时1912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到法国留学。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之一。

方君璧《吹笛女》

1924年 布面油画 73x1475px 签名:Fantchunpi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至今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创作年代最早、同时也是方君璧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吹笛女》作为方君璧最富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众多的艺术史书籍中被收录,同时也多次在博物馆主题展和其回顾展中亮相。

1978年,香港大学为庆祝艺术系的成立而举办“方君璧作品精选展”,《吹笛女》在其中,并在展览名单中排列第一的位置。

此画亦在1984年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展出,并收录在展览画册中。

2011年9月,参加由巴黎博物馆协会和赛努奇博物馆主办的、全面展示在法国活跃的中国艺术家的大展“巴黎的华人艺术家”中,《吹笛女》再次与大众见面。

著名女画家徐晓华

徐晓华,1964 年出生,吉林通化人,著名画家,精于传统水墨,亦精于油画,更有技贯东西的绘画大能,以准确卓绝的造型能力和敏感的识色能力,收获独树一帜的绘画造诣。

绘画艺术,以造型和色彩论高低。准确的造型能力需要千笔磨练而成,敏感的着色能力需要心通彩墨而成。徐晓华自幼酷爱绘画,拥有深修画艺的艺术积淀,笔法精工,又有心识色彩的天资,施墨灵慧,所以徐晓华的绘画作品皆以精准的造型和灵慧的色彩成为高端佳作,艺术成绩令人惊叹。

先仰赏徐晓华油画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体悟她的艺术深功。从构图上来看,徐晓华构画的荷塘是真荷塘,是最有生态感的荷塘。两边覆盖以荷叶重得,其间衬以荷花朵朵,构置塘水弯弯,意境悠远,及天达际。这种构画荷塘的笔法,是真,是美,是生态,是意境,以写实为基础,以造意为核心,是源于生活而呈于笔端的真艺术。如果荷塘是一首诗,那么徐晓华就是一位善吟诵的诗人。如果月色是一首曲,那么徐晓华就是一位善于倾唱的歌者。在徐晓华的笔下,荷塘月色如诗如律,她用准确而生动的构笔能力,将油画画中中国味儿,其技贯中西的艺术造化,绝非俗流,而是大家风采。在拍藏市场,徐晓华的画作通常是万元高价,这种成就也源于徐晓华心间浓浓的文化感念。透过这幅作品,可直识徐晓华隐于笔墨的文人气质。文人气质,是徐晓华油画与西方油画极为明显的质地区别,也是徐晓华让油画倾呈本土文化核心的艺术大功。

如果《荷塘月色》是通过笔力构图,让我们看到了徐晓华的绘画深功,那么色彩丰富绝艳的《地中海风光》则通过出众施色的技法显证了徐晓华的艺术功力。这幅作品,油彩极为丰富,丰富到让人目不及接的水准。看到这幅作品,心会被丰富到极致的色彩包围,感染。所谓风光如画,动人心扉的艺术效果,《地中海风光》即是此成。大红、大绿、深蓝、深黄……如此大施浓彩,外人可能会担心:大彩难施,不会因浓而俗吗?是的,如果没有心通油彩的天资,如此夸张地施用大彩,当然会俗不可耐。但是徐晓华施彩不是俗技,而是天功。大红深蓝在徐晓华的遣施下,不但驯服,而且贴心,相互激励,相互中和,相互托承,相互牵涉,因制约而祛俗意,因中和而生光华。观赏徐晓华的浓彩油画,不显一丝俗气,全是悦目光华。这种艳而不俗的作品,有独到精美的装饰价值,这是徐晓华在油画生活化探索过程收获的创造新功,也是徐晓华作品广泛受到家庭,艺术机构,公共场所收藏或装饰之需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个原因,徐晓华可得“人民艺术家”“生活艺术家”的贴切称号。

除了油画功力深厚,徐晓华的中国水墨技法也是专于精成,造诣非凡。比如传统山水国画《青山霜叶万里红》。中国山水,主分南北两派,北派豪迈,南派氤氲。徐晓华明显通识南北精华技法,所构山水即有豪迈气质,又有氤氲神采,是融合南北的创新美作。所以这幅作品极得拍藏投资者的厚受,终被马来西亚热爱徐晓华水墨的拍藏者高价收藏。

非常值得一提,徐晓华因才华大展,常被大家关注。中国江西国画院院长程履端极其识爱徐晓华才能,对徐晓华施以精心指导,借助书法深功和书法融画的原理,指导徐晓华画艺再进一步,速达炉火纯青境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突出的表现不仅是技法的精绝,还有意境的高远。中国画千古流传,在重视技法的基础上,更重视意境的酝酿,有意境才有精神,才能入人眼动人心。纵观徐晓华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意境深远,深具中国画感精髓。比如《追随》依景成境,情真意切,温馨动心。比如《心迹双清》依工笔成境,笔精墨雅,造型精确,意境中深有人生的哲思,观之能浴心,能清心,能倾心,这种意境高品,绝是价值连城,不可多得。还有《晚霞》,是依色成境,满卷红霞,深沉不乏秀美,最得夕阳无限美的激荡情怀。《梦蝶不传千里梦》一幅,则融入了道学文化和佛释机理,成文化圣作,意境空灵,寓意深远,慰心抚情,悠悠畅然,将中国画入心入脑的意境创设的深切自然,如清泉一脉,似春风一缕,一望即得深爱,如果有幸收藏而得,必是大福。

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画院分院院长助理,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徐晓华,艺高心逊,常以“自学”谦谓自己的艺术成就。但事实上,这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是位真正的专业艺术家,她以纯熟的技艺,成为响誉河北廊坊的职业画家,作品有着不可估量拍藏价值。得徐晓华藏品者,可静待徐晓华作品成市,终得投资大益。

相关阅读

  • 奇特的反义词(奇特的近义词)
  • 吉大校长(吉大校长张希调任武大校长)
  • 淘宝美工如何自学(淘宝美工如何自学ps)
  • 侥幸的意思,心成侥幸的意思
  • 占座行为的作文
  • 女装网上购物(女装网购平台有哪些)
  • 母爱伴我成长作文350字五年级
  • 脚气会传染吗(用手扣脚气会传染吗)
  • 杜月笙简介(杜月笙简介祖籍是哪里)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