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上清大洞真经
- 2、上清大洞真经卷三
- 3、文昌大洞仙经创于什么时期
- 4、上清大洞真经卷二
- 5、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简介
- 6、道藏(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简称《大洞真经》,又称《三天龙书》、《九天太真道经》、《三十九章经》,是道教上清派早期经典,隶属《上清经》首卷,也是《上清经》中最主要的一卷。在解释《大洞真经》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上清经》的来由。据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介绍,《上清经》在晋哀帝时(364年),由句容人杨羲用隶字写出,然后传给许谧和许?,二许又接着写,进一步扩大经文篇幅。 《上清经》在晋代已有伪书掺入,据《真诰叙录》记载,当时有位叫王灵期的人,从许?之子许黄民处获得《上清经》,细加探究,认为“至法不可宣行,要言难以显泄”,于是私添内容,得五十余篇。一时伪经盛行,真假新旧混淆,未易辨别。《上清经》至南朝宋代,篇幅不断扩大,当时道人陆修静整理成一百八十六卷。其中不排除可能有他伪造的经文。由此可见,《上清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增加扩充,不是个人一时所专作。 《大洞真经》被视为道家“三奇第一之奇”,历代流传不绝,宣称“若得《大洞真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遍,便仙也。”此经在流传中出现不同的版本。今《道藏》载有《上清大洞真经》六卷,《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大洞玉经》二卷等数种版本。其中《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为南宋茅山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的校勘本,前有北宋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序,又有咸淳壬申年(1272)嗣法程公端,明初嗣汉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二人后序。此为道教中的通行本。

上清大洞真经卷三
上清紫精三素君道经第九
绛宫中一元君章
谨请绛宫心丹田宫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字子南丹,常守兆项中大椎骨首之户死炁之门,使兆百骨受真炁,大椎有日光,七祖父母,得道登仙,入南极之宫。
真思绛官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真炁,日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中一真君,号曰运珠,上招日光,灌我形躯,三真宝曜,固命玉符,寿亿万劫,永无终休,身生羽服,飞升天衢。
次思日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一神,红衮冕,下布绛官,采先入藏者神精,光曜尽缠于神身,下入脐内,又入玉茎中,却入尾闾穴,穿脊髓,上入第一椎骨首之户,出化为一轮百宝神光,如日之状,其光急转,神在光内不动,其神背观,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紫精上清天中育华林木名,长瞑太无外,玉房眉间生宝云,九扇胞胎内,帝宾奉五符,三元回紫盖,苍玉斌来生,卫此长夜会至阴之源,五籍既明,启昌开明得期,务玄把箓,奉行四时,金映两目,华盖秀眉,玄母归雄阴变阳,元父合雌阳变阴,合洞百灵,辟非童子宣弥童女,童子受听,丹婴为儿,旤绝地下,福升仙台,魂魄密静,百神合离,间关书名帝一,混然俱来。
玉清保仙王祝曰
天有九魂九天之精,不可不分三丹田神,道有三真,不可去身,帝一变景,万化以臻,流珠停晖,紫霞踊烟,七度回路七星缠度,三光映真,太一精符,相与为亲,司命衔月,嘘我重唇,五老神名衔日炼阳,吸我三便,太上道君,与我缠绵,上造大阶,携把太真。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乐伯勒,飞冥贤。
地上外音,始生王,上道宗。
大洞绛宫中一元丹皇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皇君内讳名字,镇我项中首骨,镇塞九孔炁,生神固玉堂,解散七玄旤,翻然飞玄梁。乃叩齿九通,次咽液三过。
青灵阳安元君道经第十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章
谨请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字元阳昌,常守兆两胯之间,车轴之户死炁之门,使兆百血凝结,神炁不散,拔出地户,超度八难。
真思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真炁,月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下一真元王,号曰始明精,三皇把符命,金契度仙庭,上招景中炁,炁布灌我形,羽车曜云罗,令我升上清。
次思月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月帝,黄衮冕,二神亦黄衣,侍立,下入绛官,下真元王下入大肠,出悬于空中,二神入两膀胱,穿两腿髓内,下至涌泉穴,出两脚根,二神各负半月,倒上合于虚中元王,上充腰间车轴之户,合为圆月,月形无穷,映了身形,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青灵东神扇八炁,鼓轮三华城,拔出胞胎结,七世受福生,宿对灭五道五苦,长守帝一营,九徊七度步,散此胞根,三皇三元之主巾朱,把符命神,赤帝南和帝字,握节上迁,并我魂魄,炼精帝前,五符金契,七玄入仙,庆流云积,福盈龙泉,凌梵履昌,日日上言,生籍已明,五炁合延。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五藏百结,生此众疾,玄一林虚老子名林虚夫,开关解结,结绝病散,神精盈溢,福炁充明,旤翳倾竭,仙心日臻,死道月绝,混化九君,合符帝一,七神奉符,公子无英入室。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望昌竭,顺万烟。
地上外音,连劫生,厥出天。
大洞命门下一黄庭元王消魔玉符
诀曰:当黄书白缯佩之,存呼元王内讳名字,镇我两胯之间,内华朗耀,百神凝精,反色婴童,翻然超升。乃叩齿九通,咽液三过。
皇清洞真道君道经第十一
泥丸九真章
谨请泥丸九真帝昌上皇,字先灵元宗,常守兆口之四际死炁之门,使精光入,故炁出,神光随身,放光万丈,七祖父母罪脱旤除,生在帝君玉房之中。
真思泥丸九真帝昌上皇真炁,青光万丈,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九真始生,生于上元,号曰先灵,三景各分,上招玄晖,流布四门,镇神保仙,拔度七玄,骖景乘浮,朝拜三元。
次思青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九过,结作九大神,青衮冕,下布一身,至两脚底,上充五藏满,上充华盖,入两耳,入鼻凹,分入两目,闭目摇睛二七度,其神迸出泥丸外,各带青光万丈,神高去身五丈,各口吐一青莲,叶炁上蓊,结一青华盖,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皇清道君号洞真,三帝三元君合生,启明萧刅下关神名,金门济披青,日中赤帝,号曰丹灵日神,灵符命仙,五籍保生,虹映日帝玉华月童,焕落上清,七世父母,累命重宁,散此宿对,灭旤幽冥,公子无英执五符,太一玄丹君居紫房,三合地户下,拔命玉帝宫脑中,少女郁墨子斗讳,卫兆七炁牎,拘制明左耳神血液,盈满五藏充。
玉清洞明胎王祝曰
七炁离罗,大混黄宁精血神,六甲阳神辅魂,内注六丁阴神,三真精炁神入胃,流液太明心宿,五符上皇,泥丸常生,九真泥丸九真下映,日母谭正会条同軿,游盻徘徊,双盖华婴,上到紫房,披巾羽青,七世父母,各得反生。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回素充,吉来静。
地上外音,大福子,长天生,
正荟条此三字是三元君内名,诵至此,宜密念。
大洞泥丸九真帝昌上皇消魔玉符
诀曰:当青书赤缯佩之,存呼九真内讳名字,镇我口之四际,为我固塞死门,九孔受灵,反胎三天,上升帝庭,七祖免难,更受始生。乃叩齿九通,咽液九过。
高上太素君道经第十二
胆中八真章
谨请胆中八真合景君,字北台玄精,常守兆背穷骨之下节死炁之门,使兆背穷骨受生炁,阴邪炁不干,下节孔常闭,真光映于兆形,证上清之仙位。
真思胆中八真合景君真炁,黄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八真法神,神生九天,号曰北台君,常在三合间,招真洞明炁,下流布我身,身生紫晖,与帝结亲,携挈五老,太仙缠绵。
次思黄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八过,结作八神,黄衮冕,穿尾闾,上充背穷骨下节之户,复出其神,罗列两边,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高上宴紫霄,五老辅玉根玉清中山名,太素拂眇景,合符帝一前,白帝皓郁将白帝名,回金帝字太霞乡,度我死户下,拔出三涂梁,圆华黄刃黄素元君,太张神名守关,胎结四开,胞血灭连,保身冥真,帝一共迁,兆有五藏,各生华根,秽液沉没,生朱运仙,九回会幽,六府曲申,上帝元父熙怡,玄母元母怀欢,玉门生香,兰室含珍,月精凌辉,日爽日君讳八骞月中树,太一启珠左夫人名,守我面前。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生生得帝心,各会重户内,紫房混五神,魂魄常宝贵,七关受仙辉,五藏充玉炁,俱过水火天,披建四和蔚,上归魄神皇一子,与兆魂相对。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和归落,结舒永。
地上外音,出常外,万劫浩。
大洞胆中八真合景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黄书白缯佩之,存呼合景君内讳名字,镇我背穷骨之下,为我固录内真,养性凝精,死炁断塞,受生更形。乃叩齿九通,咽液八过。
皇上四老道中君道经第十三
七真玄阳君章
谨请两肾七真玄阳君,字冥光生,常守兆背之穷骨,九地之户死炁之门,使地户伏生炁,穷骨受神液,六津调满,生根探密。
真思肾中七真玄阳君真炁,玄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七真生帝景,八炁运常宁,上招日中童,圆珠映我形,徊风混幽府,归妙大洞经,拔出地户难,超凌逸九天。
次思玄云之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七过,结作七神,披发跣足,入绛官,分入两膀胱,穿尾闾穴,上充两肾,出背穷骨,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皇上超无景音影,轮转九曜日名生,徊风混帝心,八炁运常宁,广霞山名叅神天,五帝日帝敷日精,液逸元中膜,血凝五华平,体宝圆珠日精映,流曜拔兆形,号为受逸阜日中白帝名,亦曰澄潧渟日中黑帝名,俱济三灭关,启籍登太明,令我保仙真,七世披绿青元始炁,解旤冥涂下,起福晨上灵,世世登玉乡玉虚境,七祖反胎婴。
大上玉清三元王祝曰
太一郁书斗中大女,上登洞房,六合眉后三宾三一神,司命神公,手执箓籍,驾景乘龙,左徊灵曜,右扇神风,峨峨隐珠日中夫人,芬艳婴蒙,浩观太无,濯炼五通,澄魂羽幽,炼魄空同,招兆百神,月帝告功,七祖顺生,景福昌隆,回我老艾,还反玄童,上对神霄,金光十方,飞飚玉轮,弹金鸣钟。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三乐深,五达门。
地上外音,法轮回,道上生。
大洞七真玄阳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黄书白缯佩之,存呼玄阳君内讳名字,镇我背穷骨地户,为我通天生炁,固塞死道,六津凝精,长生不老。乃叩齿九通,咽液七过。
玉晨太上大道君道经第十四
肺中六真章
谨请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字梁南中童,常守兆颈外十二间梁死炁之门,使上帝玉华光映神门之下,玉晨正炁流入丹元之宫,令七祖父母解散胎结之滞,受生太上之乡。
真思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真炁,白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六真奕奕,白光映映,回帝之景,上入丹乡,招真下流,灌我玉霜,羽裙纷纷,衣我仙裳,越过水火,飞登晨京。
次思白炁从兆泥九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六过,结作六神,状如金星,淡碧衣冠,下入绛官,入两膀胱,穿尾闾穴,夹脊,上入泥九,分两耳上,下入十二间梁之外,神面相向立,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玉晨大道君九天司,太上大道生,常保景化内,九回镜上清,解带玉映室玉晨宫,乘素入四明上清两门,携提日中王,并羽月晨灵,太一召天魔,帝君校万精,拔过死积炁,越度仙皇庭,帝立三关上,八风舞神兵,左把福醴液,右提庆源瓶。
太素玉清王祝曰
九合三离,紫房散分,五老正严,帝一保神,司命奏籍,奉符三元,胞树断落,血尸绝根,反胞朱火,回炁泥丸,我合九仙,大混百神,身登玉房,同軿金仙,逍遥太素,仰回三天,重华列简,累枝流玄,世为道伯,大福缠绵,上寝玉清,下息命门,五藏秀华,项负日魂,长保劫龄,后天常存。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泓郁霞,度法全。
地上外音,重劫视,灭长苦。
大洞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素玉君内讳名字,镇我十二间梁,断塞死户,固我丹元,披解七祖之魂,上生南官之中。乃叩齿六通,咽液六过。
太清大道君道经第十五
脾中五真章
谨请脾中五真养光君,字太昌子,常守兆喉中极根之户死炁之门,使兆玉光金真洞照喉根之内,太帝晨炁来往三宫之中。
真思脾中五真养光君真炁,娇莺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五真散灵,炁布九玄,金光曜晖,玉炁吐津,万神并唱,熙怡我身,圆光奏命籍,太一勒九天,降志八景舆,策龙驾紫烟,混合三帝室,保我万劫年。
次思玉光金真之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五过,结作五神,状如土星,下入绛官,分左二右三,入两膀胱,穿尾闾穴,夹脊上入泥丸,穿两脸,下布两极根之户,左二右三而住,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清浮绝空山名,三天宝神符,日中开五晖,青帝圆常无日帝讳,捧籍登太明,受箓金华楼太清天中,五藏植玉根,魂魄一凝和,百神合会,固身守关,地户闭塞,死亡不干,检炁九玄,超越八难,七世父母,胎结披散,生度南宫朱陵中,反胎三积三尸内,玄母叔火王玄母名,为兆得仙位。
玉清大道君祝曰
晨登九景台,夕入神霄门,太一神夫子,或日三来瓮斗中内嫔名,左执兆符籍,右携洞阳君,定生会紫房,五神交浑分,浑分逸帝室,七祖绝死根,五毒炁零灭,翳律无浮连,令我血尸化,帝房出金光,三涂绝苦树,世世获天仙,常与景中王,积劫保元元。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明考梨,拔劫阿。
地上外音,济无生,得来愿。
大洞脾中五真养光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养光君内讳名字,镇我喉根之户,固塞死门,使金真内映,保华停年,领摄三宫,安神定炁,玉华结络,九府胎仙。乃叩齿五通,咽液五过。
太极大道元景君道经第十六
肝中四真章
谨请肝中四真青明君,字明轮童子,常守兆胃脘之户,膏膜之下死炁之门,使三素之炁生华,五淳之神侍卫,出入玉液,灌泽胃宫。
真思肝中四真青明君真炁,青云之色,罩于顶上,乃默呪曰:
四真常生,青光华精,徘徊秀朗炁,沉冥玉景庭,提携高上元,俯仰要五灵,拔解七叶根,与我保华婴。
次思青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四过,结作四神,青衣冠,下布胃脘之户膏膜之下,神与司命丈人为侍立,左三右二,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极元景王太极王者,三天摄神生,紫素翳郁刅紫素名,安来上紫素字华京,拔出五苦积,反胎七元庭,七玄解重结,累祖络锦青,徘徊秀华山名下,俯仰要平声五灵,兆身升玉堂,五神回孩婴,俱济太漠外,养素朝圆明。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帝室混身,一道万分,万分合别,是曰帝一,白帝皓灵日帝名,金霞回日,重冥幽寥阴神名,藏神化密,把兆五符,与天相毕,玉晖覆盖,无死无疾,七祖父母,超登丹室,胞根八解,死符绝灭,帝得五元,我回三七,六府焕华,金书羽札,世为真仙,宝箓玄别,华繁曾玄,世无曲折。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徊因明,神初罗。
地上外音,晖履安,固止身。
大洞肝中四真青明君消魔玉符
诀日:当朱书青缯,佩之,存呼青明君内讳名字,镇我胃脘之户,断死炁于玄门,受生神于自然,固三素于九府,明咽玉液以灌真。乃叩齿四通,咽液四过。
文昌大洞仙经创于什么时期
据称《文昌大洞仙经》创于南宋乾道戊子年。《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文昌大洞仙经》,是道教《大洞真经》传本之一。原经五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经文前两卷主要讲述更生永命天尊(即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撰经者为南宋四川蓬溪人刘安胜。后来,弹演《文昌大洞仙经》,形成了洞经音乐。
此经源出始末及经文宗旨,以及诵持经文之礼法,赞颂等内容。卷三至卷五载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其篇章文句取自《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及《灵宝度人经》部分篇章,增删改易而合成一部新经。按《大洞真经》本为上清派修炼之书,其道法以诵经思神为主。本书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宗旨,强调设斋诵经,行善积德为修行之要,劝人安守本分,实为宋元时期道教劝善书之一。
上清大洞真经卷二
高上虚皇君道经第一
太微小童章
谨请太微小童干景精,字会元子,常守兆舌本之下死炁之门,口吐赤云,绕兆一身,化生血液,上凝泥丸,泥丸坚明百神方位。
真思太微小童干景精真炁,赤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真炁下流充幽关,镇神固精塞死源。玉经慧朗通万神,为我致真命长存。拔度七祖反胎仙,制炼百神一炁全。
次思赤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天蓬大将,二神侍立,下布兆肝内游遍,却入心内绛官,上充舌本之下,血液之府,顺时吐息。
诵玉经,先以左手按捻鼻间人中,次诵经。
大洞玉经曰
高上洞元,元生九天,炁祖太无,众风乱玄,玄曾绝散,四清抚闲,帝一大洞尊君号上景,连众摄烟,长契一运,七世投闲,托灵属命,反华自然,泯邈流虚,六曜沉迁,陵梵玉帝君名衔晖,西华白帝君名彰安,并编帝简,尽得解源,胎田符田邃路密处,世发玉兰,灵光八晖,混生万神。
玉清消魔王祝曰
天有大隐心生之宝,称曰明梁心之上炁辟非烟,守我绝塞之下户肾,更受生牢门命门之外,逎又召益元鼻神之羽童,列于绿室人中之轩,使解七祖百结,随风离根,配天迁基,达变入玄。
元素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元气本非生,五涂五行承虚出,雌雄阴阳寄神化,森罗邃幽郁,玉音响太和,万唱无中发,仙庭回九变,百混同得一,易有西北天门名合虚中,俱入帝堂会。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三蓝罗,波逮台。
地上外音,天命长,人恒宁。
大洞太微小童消魔玉符
诀曰:当青书黄缯,佩之,存呼小童内讳名字,镇我舌本之下,固液凝神,断塞死源。乃叩齿九通,次再咽液三过。
上皇玉虚君道经第二
太一尊神章
谨请太一尊神务猷收,字归会昌,常守兆玉枕之下,泥丸后护死炁之门,使生真炁,入于泥丸,七祖父母,受玄更生,上籍玉皇,重华万宁。
真思太一尊神务猷收真炁,紫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太一保命,固神定生,为我上招,帝真之炁,下布紫户之庭,玉经仰彻,九玄朗明,七祖同欢,俱升上清。
次思紫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状如木星,紫衣冠,下入绛官,穿尾闾穴,上冲泥九后户玉枕之下。三神并立,神目内观紫户,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玉虚太空顺玄归太一精魂,天晨雌一金霄雄一游,朗朗生帝景雄一神名,歘已宴玉洲雌一神,左摄始童神太微小童,右命起恒扶帝卿名,明眞日名焕九霄,三日三天之日映玄敷北极,干景太微小童并生衿,内有幽寥无太一字,令我得长年,千劫始一周,黄録保德刅,披锦入神丘神室,太一神名务命根,公子无英召合符。
玉清大和王祝曰
兆身常死关,结胎害百神,百神解胎结,披散胞内根,七祖入帝室帝一室,一体合神仙,神仙会玉堂胸中,七祖生南宫,并带理明初心神,同席孩道康始生之室,万眞守身形,是曰藏初明,帝一回雌雄,休鎭百神门,闭塞万邪户,受事九宫脑中闻,典禁召司命阳神,三日朝泥丸。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离堂合,推运入。
地上外音,延天骨,辟毒龙。
大洞太一尊神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太一内讳名字,镇我泥丸后户之外,闭塞死炁之路,通理幽关之际,解七祖于五难,度更生于交带。乃叩齿九通,次咽液九过。
皇上玉帝君道经第三
玉帝君章
谨请帝君绛凌梵,字履昌灵,常守兆两眉中间,紫户外宫死炁之门,使华盖入两眉中间,上升紫房,七世父母,罪解福生,上登帝宫。
真思帝君绛凌梵真炁,紫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帝君度符籍,正炁召万神,上招玉真炁,充布两眉间,混一生帝景,三素成我仙,飈粲乘飞盖,径升高上轩。
次思紫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九过,结作九神,一神红衮冕,左四神青衣冠,右四神白衣冠,下入绛官,穿两膀胱尾闾穴,上冲泥九,两眉中间紫户之外宫,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玉帝有玄上之旛,制命九天之阶,七觉得道者承道数,欢熙神风回,飈璨车名北停华,紫英东玉色唱东(王妻)三才,琳和九霄外,玉符征太微泥丸宫,三素神号生泥丸,发曜金灵晖,老君牢张上三素名,守卫死节机。
玉清大和王祝曰
扶晨始晖生,紫云映玄阿,焕洞圆光蔚日名,晃朗濯耀罗日名,眇眇灵景元日名,森洒空青华,九天馆玉宾,金房唱霄歌,贤哉对帝宾左仙仲成子,役召伯幽车,七祖解胞根,世世为仙家。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丹皇运珠神名,守镇死门,上一赤子,玄帝凝天天帝君名,一名伯无上,亦曰三元先,扶我养我形,使我登云轮,常坐上清轩,七玄为仙君。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珠郁罗,广都灵。
地上外音,长存体,去害子。
大洞玉帝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帝君内讳名字,镇我紫户之外,神安紫房,真灵交泰,断塞死孔,永保华盖。乃叩齿九通,次咽液三过。
上皇先生紫晨君道经第四
左无英公子章
谨请左无英公子玄充叔,字合符子,常守兆左腋之下,肝之后户死炁之门,使左腋之下常有玉光,引神明上入两眼睛之中。
真思左无英公子玄充叔真炁,玉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无英神真生紫黄,三炁混合成宫商,招引真炁镇膀胱,通流三丹会洞房,为我致仙变丹容,飞升云馆入金墉。
次思玉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秀士,青锦袍,玉束带,二神侍立,下入右乳,穿绛官,入左膀胱,却入右膀胱,上穿绛官,入左乳内,过肝之后户,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冥绝九玄,洞景寄神通,玉帝乘朱霄,绿霞焕金墉,上馆云珠内,仰投无刅峰玉京山,灵关太漠下,霭沫镜中空,冥化混离子血神,玄玄叔火王元母,玮寂高同生元父,无极保谷童,圆涂无凝滞,绮合台名有九重,南披七祖根,西解累业凶,体娇万津波,神生摄十方,大归反胎辕,三合乘天龙。
玉清上皇中极宝景王祝曰
神安炁洞,上与天通,越出地户,过度天门,隐息四绝,七星散分,飞行阴房鼻孔,日月植根,守金藏玉,制御万神,仙王何人,我已成真,隐存雌雄,玄洞四乡雌一四宫,结中有青炁,号为案延昌结神名,守曰和婴结神字,理命永长,玄归胎神名固内,庆玄血神牢张,我日成真,飞仙云京。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弗育邈,散兆生。
地上外音,盻常在,法无轮。
大洞无英公子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无英公子内讳名字,镇我左腋之下,使玉光内映,神明朗清,塞断死孔,体合玉灵。乃叩齿九通,咽液九过。
太微天帝君道经第五
右白元尊神章
谨请右白元洞阳君郁灵标,字玄夷绝,常守兆右腋之下,肺之后户死炁之门,使右腋之下常有金光,引神明入六炁之宫,七祖父母,反胎帝一,身登玉房。
真思右白元洞阳君郁灵标真炁,金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洞阳郁灵宝魂生,金光焕焕炁中精,招真固神令长生,拔出幽根基胎婴,骖晨御气升上清。
次思金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秀士,红锦抱,玉束带,二神侍立1,下入左乳,穿绛官,入右膀胱,却入左膀胱,上穿绛官,入右乳内,过肺之后户,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微天帝君泥丸神,八浮风入云营,神宗理灵襟,龙山台名秀玉京,金房蔚明霞,九户欲孔朗高琼,黄庭涉北元,元父左回明元父字,朱精洞阳君名启明师白素君名,幽寥肾神登上清,四玄秉元禁,长保五帝城。
玉清大帝君祝曰
洞阳郁灵标神名,守体死户门,并出三尸积,受入九真源,解胞散滞血,百节生正神,七祖灭尸旤音祸,拔殒后叶患音环,黑炁斌来生胞神,斫断胞死根,上世受道德,后来获帝先,帝先是何人,奣音矿明七叶孙,乃祖入仙都,并坐精上门。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超滞天,横冥始。
地上外音,勃沙玄,无定力。
大洞白元尊神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白元内讳名字,镇我右腋之下,令体映金光,神明安宁,六炁曜官,七祖反生。乃叩齿九通,咽液三过。
三元紫精君道经第六
中央司命丈人君章
谨请中央司命丈人君理明初,字玄度卿,常守兆绛宫心房之中,血孔之户死炁之门,口吐紫云之炁,洞溢五藏之内,使兆心中得神真之炁,绛宫生五色之华。
真思中央司命丈人君理明初真炁,紫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司命定年,丈人保仙,度名于南宫,上奏帝君前,世世为仙王,拔度七叶根,福报无穷已,皆是玉经言。
次思紫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一神,羽服仙巾,状如土星,下布心内,化了心形圆如皎月,神坐月内,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紫精太无中,三元上景衢,秀朗宝太晖,眇眇扇帝敷九幽,伯史神名启三素炁,帝灵登玉虚,庆炁育五灵,司命神明初心神。
玉清消魔王祝曰
会元三襟交太微小童名,携领回胎婴,承光弼卿守下关,务玄白元君侍月明,于是混离赤炁君固籥,明车黄炁君受成,福延十祖,祸散玄生,守景六合,凌梵玉帝君名七灵,共生亿千,欻升玉庭,婴儿徘徊,羽衣命迁,吉济万万,福布千千,骨有玉映,血成琼泉,生乐天地,日月同年。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福布七玄前,罪灭三涂中,灵吹九晨杪,纳炁太帝北帝宫,玉仙携太一,并位重冥空帝皇太一名,遂隐上清室,羽明帝一房。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骞苞庭,盻猷已,
澄潧渟此三字是日内名,密诵三遍。
地上外音,幸长劫,效万灵。
大洞司命丈人君消魔玉符
诀曰:朱书黄缯佩之,存呼丈人内讳名字,镇我绛官心中,五色结络,紫炁生华,保神固命,长生灵柯,七祖解脱,去离九河。乃叩齿九通,咽液三过。
真阳元老玄一君道经第七
命门桃君章
谨请命门桃君孩道康,字合精延,常守兆脐中之关,命门内宫死炁之门,使兆脐中徘徊,黄云盈溢,三命生根,胞结解泄,令七世父母,累殃无阂,宿罪无滞,世世获度脱,上生天帝宫。
真思命门桃君孩道康真炁黄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丹灵正神,号曰桃君,混合生宫,守护命门,通仙致炁,齐景宝云,七祖同欢,受福高晨。
次思黄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金甲将军,二神侍立,下入绛官,充于命门内宫,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真阳馆名帝宾老,受事会玉皇太道君,灭魔除秽水,百司诣绛宫,逸宅丹玄心宫内,五炁结十方,七转司命至,三回召仙公,太山主鬼者,急校三官中。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五岳真人,定录四宾四门宾友,司命促到,护籍理民,起非神名握节,云拘神名执旛,香火八被,恶魔绝烟,并来对帝,万万称臣,度我生籍,名迁玉门,扶翼五老,慎护披陈。
玉清紫微帝君祝曰
太上时非子桃康别名,一曰合精延,是为命门王,可以召万神,万神实时到,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旤绝福连,上寝玉堂,世为名仙。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玄幄沙,称福神。
地上外音,无生死,入胎门。
大洞命门桃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桃君内讳名字,镇我脐中之关,守固胞根,断绝死炁,生血成仙,七祖反胎,更生南轩。乃叩齿九通,咽液三过。
上元大素三元君道经第八
泥丸上一赤子章
谨请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玄凝天,字三元先,常守兆泥丸九孔之户死炁之门,使兆泥丸玉坚,金曜映真,体生宝光,九孔受灵,令七祖父母长得安宁,解脱宿罪,共登上清。
真思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玄凝天真炁,宝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上一赤子号上真,飞云羽衣曜紫烟,上招门景对帝宾,宝光奕奕映我身,身生羽翼升九天。
次思宝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状如三清,紫衣冠,下入绛宫,穿两膀胱尾闾穴,上入脊髓,穿第一椎骨,入泥丸内宫,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素三素母三华炁,晨灯玉清光广灵堂上清房名,玉宾表玄籍,守命孩道康桃康名,徊风散万魔,金符召度卿神名,辅卫地户内,保此长生王真成。
高上清魔玉清王祝曰
童子景精太微名,有神有威,合象三形,九道相推,衣服朱丹,步武嵾嵯,出入上元,太极北极辰星内阶,知我者长生,存我者不衰,人无哭兆,恃赖辟非,欲知吾处,密问太微,太微玉帝,三圣徘徊,使我左右,一合俱飞,混洞六府,日月齐晖。
太上玉清王祝曰
九道九星转对,五老五神各宁,洞阳白元衔籍,号曰郁灵白元君名,七世父母,反胎更生,累叶积罪,罪泄福生,上入帝室,受书丹明书名,常与伯史原下一真元王,徘徊三界庭,巾金佩羽,宝曜负形,玉轮北回,役御朱兵。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明柱子,会和存。
地上外音,扶天命,登明曜。
大洞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赤子内讳名字,镇我泥九之中,令死炁沉藏,七祖升飞,上宴帝堂。乃叩齿九通,次咽液三过。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简介
道藏综合索引 书名: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编著:陈景元 卷数:一卷 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藏字号 涵芬楼本第54册 新文丰本第3册 三家本第2册 道藏提要:编号104 中华道藏:三洞真经洞真上清经 第1册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北宋陈景元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自称幼年出家访道,老归茅山,欲诵《大洞真经》。因原经文字讹谬,「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及茅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可见此书系《上清大洞真经》之校释本。其经文首载《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内祝隐文》,然后依次列载三十九章经文。作者又摘取经文中单字或词句,注解其读音词义,或校勘其文字。是为现存《上清大洞真经》之最早版本,可校正《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所载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文字篇卷之误。
相关条目 陈景元
道藏(上清大洞真经)
夫道生于无,潜众灵而莫测;神凝于虚,妙万变而无方,杳冥有精而泰定发光,太玄无际而致虚守静,是之谓大洞者欤。及其敛精聚神,御祖炁以徊旋;炼神会道,运祥风而鼓舞;无中欻有,呼吸散万神之形;动极复静,恍惚围帝一之妙,是之谓徊风混合者欤。为天地普植之本,帝圣造化之原。人之生也,禀气于太极,而动静法乎天地;肇灵于一元,而阖辟体乎阴阳。故上清三十九帝皇,回真下映,入兆身中三十九户,于是各由其所贯之户,著经一章。其辞幽奥,以用领括百神,招真辟非,所谓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者,此欤。故中央黄老元素道君,总彼列圣之奥旨,集成大洞之真经,故曰三十九章经也。又有徊风帝一、高元雄一、五老雌一,是三经者,所以辅乎三十九章之尊经耳。夫道有三奇,第一之奇《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第二之奇《五老雌一宝经》,第三之奇《素灵大有妙经》。故三十九章者,乃九天之奇诀,上元太素君金书之首经也。一名三天龙书,一名九天太真道经。此经之作,乃自玄微十方,元始天王所运炁撰集也。西王母从元始天王受道,乃共刻北元天中录那邪国,灵镜人鸟之山,阇莱之岫。乃于虚室之中,聚九玄正一之炁,结而成书,字径一丈,于今存焉。元始天王又以传上清八真中央黄老君,使教授下方当为真人,上升三辰者焉。中央黄老君隐禁此经,世无知者,故人间地上五岳天中,永无此经。上清天真尤所宝秘,唯太玄有金阁玉名,琼札紫简,三元有并晨秘箓,丹台有黄文之字,当必为真人者,乃得受之尔。是经也,上皇之道标,紫晨之妙篇,制命九天之阶,征召五帝之灵,逸徊风之混合,凝九转于玄精,交会雌雄,混合万神,森罗幽郁,琼响太真,运辟非于明梁,通易有于玄门,洞德刅以造妙,濯耀罗而映云。太汉为灵关之炁,无刅为浩劫之年,巍巍神馆,万真之渊,金房焕赫,郁乎上清。其旨幽微,难可究详。兆能长斋,绝志人间,诵玉篇于曲室,叩琼音以震灵,则真人定箓于东华,七玄更润于紫房,制魔王以威神,摄五帝以卫身,万遍周而肉身飞,七转召而司命至。此大洞之奇章,总亿道而反生,自无奇毛异质,金骨玉名,皆不得有妄披于灵文,其禁悉依九真明科。兆当苦斋三年,乃得读之。
诵咏此章,万遍既毕,中央黄老道君上奏,太上命丹飙绿盖之车,九灵使者太乙司命,来迎于子。于是五老翼轩,八风扇羽,神雷前驱,玉华扶毂,乘云驾龙,即日升天,诣太素三元君宫中受书。是谓上登上清,受书太极,拜为高仙左卿者也。兆若但有此经,不得读之者,太微天帝君拔出死简,于授经之始刊定真箓,于造斋之初度籍太极,刻名东华,关奏太上,录封龟台,万神千灵自称兆为九玄大夫,位准太清仙伯也。受经之格,一依九真明科,兆宜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