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Dell的简介
- 2、DELL公司简介
- 3、戴尔的word文档在哪里
- 4、电脑DELL是哪国的
- 5、dell是什么牌子的电脑 dell的简介
- 6、dell的成长历史
Dell的简介
分类: 外语/出国
问题描述:
戴尔这个人的生平简介
还有他如何创办的公司
最好是英文的
汉语也可以
解析:
Michael Saul Dell (born February 23, 1965 in Houston, Texas) is the founder of Dell, Inc..
Dell is the son of an orthodontist and grew up in a well-to-do Jewish family. He had his first encounter with a puter at the age of 15 when he broke down a brand new Apple II puter and rebuilt it, just to see if he could. Dell attended Memorial High School in Houston, Texas, where he did not excel scholastically. Reportedly one of his teachers, still currently teaching there, mented to him that he "would probably never go anywhere in life."[citation needed]
After graduating high school, he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intending to bee a physician. While at the university, he started a puter pany called PC's Limited in his room in Dobie Center.[1]
The pany became successful enough that, with the help of an additional loan from his grandparents, Dell dropped out of college at the age of 19 to run the business full-time. In 1987, PC's Limited changed its name to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Over time, and despite a number of setbacks (including laptops that caught on fire in 1993, temporarily losing the consumer market to Gateway in the mid 1990s, and others), Dell survived to bee the most profitable PC manufacturer in the world, with sales of US$49 billion and profits of US$3 billion in 2004. As Dell expanded its product line to more than puters, shareholders voted to rename the corporation Dell, Inc. in 2003. On March 4, 2004, he stepped down as CEO of Dell but stayed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while Kevin Rollins, then president and COO, became president and CEO.
Accolades for Dell include: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from Inc. magazine; "Man of the Year" from PC Magazine; "Top CEO in American Business" from Worth Magazine; "CEO of the Year" from Financial World and Industry Week magazines.
In the 2005 publication of the Forbes 400, Dell was listed as the 4th richest ma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18th richest in the world with assets of around US$18 billion. Dell resides in Austin, Texas with his wife, Susan, and their four children (ages 9 to 13). Dell reportedly owns the 15th largest home in the world, worth an estimated US$18.7 million.
DELL公司简介
戴尔公司(Dell Computer)(NASDAQ: DELL)(港交所:4332), 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创立之初公司的名称是PC's Limited,1987年改为现在的名字。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戴尔的其他产品还包括了PDA、软件、打印机等电脑周边产品。
1999年,戴尔取代康柏电脑(Compaq)成为美国第一大个人电脑销售商。2002年戴尔的这一地位被刚刚收购了康柏的惠普公司取代。不过到了2003年第一季度,戴尔再次取得领先地位。 当公司逐渐发展到其他非电脑领域后,公司的股东们在2003年股东大会上批准公司更名为戴尔公司。 戴尔的直接商业模式,即去除中间人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使得公司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为客户提供各种产品,并保证送货上门。此外戴尔公司也确保戴尔的产品还未生产出来就已经售出。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 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其业务包括帮助客户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基础架构。戴尔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的根本原因是:通过直接向客户提供符合行业标准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地致力于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46,000个雇员,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总营业额达到414亿美元。
戴尔的word文档在哪里
如果你的系统自带office或自己安装了它,可以通过以下找到:开始中的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文件夹,microsoft office word,双击打开就可以了。
戴尔公司(Dell, Inc.)是一家电脑制造销售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戴尔公司旗下产品涉及电脑、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等,曾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笔记本Latitude 7285。
2021年11月,戴尔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的利润38.9亿美元或每股4.87美元,去年同期利润为8.81亿美元或每股1.08美元。本季度的收入从去年的234.8亿美元增长到283.9亿美元,增长21%。
公司简介:
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戴尔公司目前名列《财富》杂志500家的第48位。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最受仰慕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位。2011年上升至第6位。
电脑DELL是哪国的
戴尔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伦德洛克,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和销售家用和办公电脑而闻名,但它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和销售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戴尔于1992年进入财富500强,成为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戴尔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48位。自1995年以来,戴尔一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2011年上升至第6。
扩展数据
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黄在接受人民网《财经1+1》专访时表示,戴尔进入中国20年来,在理念上经历了四个阶段,伴随着戴尔不断的“入乡随俗”。
洪说,第一阶段是“戴尔中国1.0”。其实是1995年到2000年。在这个阶段,戴尔的模式主要引入中国,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直销模式。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7年。这个阶段主要围绕国产化:国产化采购、国产化研发、国产化生产。
第三阶段是2007年到2014年,即“戴尔中国3.0”。现阶段,戴尔在中国发展了大量的合作伙伴,面向整个企业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企业的IT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生根;从2014年开始,就是“戴尔中国4.0”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戴尔的中心理念是“在中国,为了中国”,也就是把自己当成一家本土公司。
dell是什么牌子的电脑 dell的简介
1、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朗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2、戴尔公司于1992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强之列,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戴尔公司名列《财富》杂志500强的第48位。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最受仰慕的公司”,2001年排名第10位,2011年上升至第6位。
3、2018年1月,戴尔可能与由其控股的云计算公司VMware达成一项反向合并交易并借此上市。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戴尔公司位列93位。2018年12月,位列2018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10月,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品牌百强榜排名63。
dell的成长历史
戴尔个人简介 戴尔 1965年出生于休斯敦 —— 一支著名的 NBA球队(休斯敦火箭队)的所在地,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因此,他们结识了许多中上阶层人士。
这也使得小戴尔能有机会经常与那些人士相接触,通过与那些人的交往,小戴尔懂得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其中也包括电脑。
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一片期望,戴尔在 1983年进入了得克萨斯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
但事实上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他很想大干一场。
他从当地的电脑零售商那里以低价买来了一些积压过时的 IBM的PC电脑,由他自己进行改装升级后转手又卖出去,很快便销售一空,他也靠电脑赚得了他的第一笔收入。
初涉商海,戴尔获得了信心,拥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
大学第一学年结束以后,他打算退学,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不令人满意的话,他就继续读他的医学。
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
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 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败中修正坐标 业绩一飞冲天
戴尔决定正式成立 Dell电脑公司。
1987年10月,戴尔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获利了1800万美元。
这一年,他只有23岁,他开始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年轻人的身体里总是充满了热情与果敢,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年轻人也容易热情得过了火。
1991年,Dell公司的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
1992年他给公司的市场份额定位于15亿美元,但结果却大大地超出了戴尔的预想,Dell公司的销售额竟然突破了20亿美元。
过分的顺利使得戴尔有些飘飘然。
一味地追求生产量使得戴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司陷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 Dell公司自创立以来首次出现了亏损,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
这次打击是巨大的,但这也使得戴尔变得清醒起来,“ 我又从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 ”。
戴尔回顾了公司9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误区“ 追求最大的生产量 ”中解脱了出来。
取而代之的新的经营策略“ 流动性、利润和增长 ”成为了公司以后发展的坐标。
从那以后,Dell公司有了今天3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Dell公司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戴尔也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商人。
43岁的年龄,敏锐的感觉,超凡的胆识。
这就是迈克尔.戴尔。
著名猎头公司烽火猎头资深顾问评价戴尔先生的职业精神是每个猎头人学习的榜样。
戴尔曾荣获《首席执行官》杂志 “ 2001年度首席执行官 ” 、《 Inc》杂志 “ 年度企业家 ” 、《 PC Magazine》杂志 “ 年度风云人物 ” 、《 Worth》杂志 “ 美国商界最佳首席执行官 ” ,《金融世界》和《工业周刊》杂志 “ 年度首席执行官 ” 等称号。
在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名列《商业周刊》评选的 “ 年度最佳 25位经理人 ” 之中。
海德里克 (Heidrick)和斯卓格斯(Struggles)等知名高级经理人猎头公司称戴尔为 “ 富有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 ” 。
戴尔公司于 1992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家之列,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公司目前名列《财富》杂志500家的第48位,《财富》全球500家的第154位。
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 “ 最受仰慕的公司 ” , 2001年排名第10位。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二。
戴尔在全世界都是采用网上直销的方式(电子商务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流成本),每周有几款特价机型促销,并用来做广告宣传。
在网上订购正在促销的机型是可取的。
戴尔公司简介
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戴尔公司,致力于倾听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的创新技术与服务。
受益于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 戴尔在全球的产品销量高于任一家计算机厂商,并因此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5位。
戴尔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是因其一贯坚持直接销售基于标准的计算产品和服务, 并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
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公司营业额达到了574亿美元。
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约75,100名雇员。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
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
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
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
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编辑本段]
戴尔公司亚太区简介 戴尔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 *** 、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
随着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始运营,戴尔公司进入亚太区的目标市场,开始在区域性设施、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投资。
目前戴尔公司在亚太区13个市场开展直线订购业务: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 新加坡、台湾和泰国。
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合作伙伴为其他31个市场提供服务。
戴尔公司在亚太地区提供的系列产品和专业经验,能够帮助跨国企业、 *** 、大企业以及富有经验的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在区域内进行技术创新。
戴尔通过其“全球客户计划”,向拥有全球业务的亚洲用户提供订制的成套服务和支持。
它为全球客户提供统一订货、结账、订制产品(包括安装专有软件),以及本地供货和现场服务等好处。
戴尔公司亚太业务的核心是设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亚太客户中心"(APCC)。
这间占地23.8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于1995年10月投产。
2001年2月,占地37万平方英尺的戴尔“亚太客户中心"二期(APCC2)落成。
"亚太客户中心"为亚太地区的客户(中国和日本除外) 按定单生产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和存储产品。
APCC和APCC2都通过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 以及 OHSAS18001:1999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认证。
戴尔公司参考"亚太客户中心"的生产与专业功能,于1998年8月建设了位于福建厦门的“中国客户中心"(CCC)。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 日益增长的需求,2000年11月"中国客户中心"拓展为35万平方英尺的设施。
它继续在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都按照戴尔模式运作。
CCC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
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
亚太地区的客户可以向戴尔直接订购产品,并可在7至10天内收到订货。
客户还可以获得终生免费的技术支持热线,并得到现场服务。
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
"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80%以上来电 客户的技术问题。
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
其亚太区网址dell/ap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 支持亚太地区11个国家的站点。
截至到2006年8月4日的第二财季,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的出货量增长了27%,几乎是除戴尔外市场增速的3倍。
戴尔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11.1%,成为该地区的第二大厂商。
在日本,戴尔以16.1%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厂商。
[编辑本段]
戴尔效应 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
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戴尔公司在进入新的标准化产品的领域再次展示其效益,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移动产品、打印机和其它电子部件。
今天,在全球销售的5台基于标准技术的计算机产品中就有1台来自戴尔。
这样的全球覆盖显示戴尔的直接模式对所有产品线、所有地区和所有细分客户都适用。
[编辑本段]
戴尔公司发展史 1984年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1985年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
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1987年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1988年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1989年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1990年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1992年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1993年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1995年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1996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开始通过网站dell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之一
1997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1998年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199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2000年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2001年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2002年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2003年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2004年凯文 罗林斯成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戴尔宣布在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
2005年戴尔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受赞赏企业”的首位,位于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开幕
2006年戴尔历史上首次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系统(2006财年第4季度)
[编辑本段]
戴尔的市场定位 根据IDC公司2006年第2季度研究报告,戴尔目前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份额为10.3%。
在于2006年8月4日结束的戴尔公司2007年第二财季中,戴尔中国的出货量和收入比上一季度同期分别增长了37%和31%。
[编辑本段]
戴尔放弃直销模式 2006年,戴尔赖以成功发家并得以进入全球各个国家市场的直销模式备受IT界和华尔街股票界的质疑。
戴尔在2006年整体表现乏善可称,不但在第三季度业绩被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惠普以全球市场份额16.3%比16.1%超越,丢掉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世界第一的宝位,而且销售增长率落后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新兴国家市场的不利导致其整体份额的下降,同时多个重要市场的高层管理者的决然离职也使得戴尔好象成为了一位风烛残年的企业。
戴尔先后有原副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原中国区总裁符标榜、原中国区总裁麦大伟、原日本家用及商用销售业务总监Sotaro Amano、亚太及日本地区营销的副总裁David Schmoock等先后加入了竞争对手的阵营,尤其是戴尔好象在亚太区从营销到客服的高管层来了个向联想的整体迁移。
这一切表明戴尔直销模式的发展边际走到了尽头,其直销模式的边际效益已经开始呈现负面效果,戴尔不断走向成功和在市场中攻城掠地的利器已经迟钝不堪。
现在,就连原本曾对戴尔直销模式顶礼膜拜的华尔街分析师们也不得不感叹戴尔直销在客户服务和低成本方面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更有的分析师认为戴尔未来一年仍将面临低速增长的困境,而其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戴尔直销彻底走下了神坛。
虽然任何一种销售模式都会存在极限和边际,可为什么戴尔直销只是进入新兴市场较短的时间就触到了“天花板”?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直销模式为何没有在新兴市场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力?在欧美国家,戴尔直销的问题症结又在哪里?
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深度分析,本文从市场营销角度提出了戴尔直销模式的六大弊症、五大疑问和五大良药。
戴尔直销模式的六大弊症
众所周知,戴尔直销模式之所以成功主要因素在于:第一,快速反应,按需生产,强大的定单处理系统和生产体系;第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第三,优秀的客户服务,强大的呼叫中心服务;第四,强大而高效的供应链;第五,低成本和价格战。
正是这五种因素的完美结合,使得戴尔成为了世界性的IT巨头。
然而,戴尔直销模式在新兴国家甚至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却一直发展不顺利。
比如在意大利、中国、印度等国家,戴尔的市场份额一直不理想。
在中国、印度等为世界所瞩目的新兴“黄金”市场,戴尔直销如同在黄色的沙漠里行舟。
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联想在亚太区PC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7.6%,惠普为10%,而戴尔为9.9%。
而惠普计划2006年亚太区PC销量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是该地区全行业10%的增长预期的两倍。
显然戴尔的表现相比联想和惠普差得太远。
即使在美国本土,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倾向于到商店购买计算机,这使得惠普等竞争对手产生了更多的销售。
而戴尔的客户服务和价格方面曾经的优势已经丧失。
以提升业绩为最终目的的成本控制却因造成客户服务方面的硬伤,而使戴尔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