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道教传说中的炼虚合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炼虚合道,内丹术术语,其为内丹术筑基的终极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道教认为,进入虚空境界的时候,如果有凝滞之心,依然没有摆脱「有为」法度,应该进一步不凝滞,连虚空也一并忘记而没有迹象,这样才能最终与本真之大道合为一体。从唐朝的钟吕道脉到明清时期所有道教炼丹家都一再强调「炼虚合道」的精神,作为全真道的「七真」之一,邱处机在《大丹直指》对此有明确的说明,而李道纯则将此称作「打破虚空」。所谓「打破虚空」,其最基本的理则就是忘记一切有为的凝滞,使自我既超越客体,也超越自我本身。
炼虚合道为丹道修炼之最上一乘,又称粉碎虚空或虚空粉碎,为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
《性命圭旨》:炼神还虚还不是最高境界,称修道之人有时“只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忘了炼虚合道一段”。
闵一得说:“世所传炼神还虚而止者,犹落第二义,非无上至真之道也。”见闵一得《证道仙经》。
即是说炼神不等于出神,还虚则未尽了当,所以还必须炼虚合道。正如《性命圭旨》所说:“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
逆修须经历虚空才能契合大道。其要点就在于粉碎虚空心,即无心于虚空,做到本体虚空,并安本体于虚空中,得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从而出现“百千万亿化身”。
此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功成道备;阳神出窍,离开尘世,方居三岛,接着“受紫诏天书而居洞天矣”见《西山群仙会真记》。
即是说阳神出窍后,留驻人间,继续积功累德,功行圆满后,得到天庭命诏,升 入仙境。
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意思
炼精化气实际上就是炼气化精,将先天之炁转化为精(后天之气),转化自已的身体(佛家讲的色身),消尽身体的阴质。
炼气化神,神就是精气的高精浓缩,神为气之子。
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就是神能够到达的空间层次,所谓的神满虚空。神回到了虚无有生命的道母怀抱。
扩展资料
“三花聚顶”的景象: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帖,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
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
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不过,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
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伍柳派的炼虚合道
伍柳派称炼虚合道为粉碎虚空。柳华阳说:“一片光辉周法界,虚空朗彻天心耀;双忘寂净 最灵虚,海水澄清潭月溶。”见柳华阳《慧命经·粉碎虚空图》。就是说粉碎了虚空心,即无心于虚空,做到本体虚空,并安本体于虚空中,得先天虚无之阳神,合于 遍布万化、无所不在于大道之中。也就是达到了“不生不灭,云散碧空山色净;无去无来, 慧归禅定月轮孤”见柳华阳《慧命经·粉碎虚空图》。的真境界。这其中关键在于“寂静”二字,不着于法,不着于相,任何方法都不必用,也就是从有入无,无无既 无,与道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