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喀尔巴阡山的介绍
喀尔巴阡山脉是欧洲中部山系的东段部分,绵延约1500千米,穿过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喀尔巴阡山的气候
喀尔巴阡山脉的气候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之间的过渡型。1 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至零下5℃,7 月平均气温在17-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在最高地段和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200毫米以上,而山麓和内部盆地一般只有600-800毫米。喀尔巴阡山脉夏季降水较多,积雪期在山地可达5个月。
咯尔巴阡山脉的雨水、雪水成为许多大河的水源,这些河流有多瑙河、奥德河、维斯瓦河等,它们的洪水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
喀尔巴阡山脉和许多大山一样,植被和土壤呈垂直分布。北坡海拔550-600米和南坡700-800米以上的地带为山毛榉林,以下为栎林,这里棕色森林土占有优势。北坡海拔1100-1250米和南坡海拔1200米以上为山毛榉、云杉、冷杉等组成的混合林带,再往上为云杉、落叶松、松等组成的针叶林带,土壤属山地灰化土和棕色森林土。北坡1500-1600米和南坡1700-1800米为森林带,这里有熊、狼、猞猁等常见动物。森林带以上至2000-2200米,是亚高山灌木和草甸带,再往上则逐渐形成高山灌丛草甸带。
克尔巴迁山脉在哪里
喀尔巴阡山脉,欧洲中部山脉。在多瑙河中游以北。西起奥地利与斯洛伐克边界多瑙河峡谷,向东呈弧形延伸,经波兰、乌克兰边境至罗马尼亚西南的多瑙河谷的铁门峡谷。全长1450千米。人们习惯上将呈弧状分布的山脉分为西、南、东三部分。多数山峰一般在海拔2000米以下,最高点是西喀尔巴阡的格尔拉赫峰,海拔2655米,冰川地貌仅限于少数高耸山峰。
喀尔巴阡山脉在哪?
喀尔巴阡山脉是欧洲年轻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向东继续延伸部分。它始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附近的多瑙河峡谷,止于罗马尼亚奥尔绍瓦(Orsova,
位于多瑙河河谷的铁门地段)附近,形成了长约1,450公里(900哩)的大宽弧。
喀尔巴阡山脉的山脉
喀尔巴阡山脉
Kalpacien Mountains
喀尔巴阡山多为断块山地,地表有受流水侵蚀的明显特征。由多列平行延伸的山岭 所组成。地势不高。主要可分3条地质构造带。外带是由页岩、砂岩组成,为山顶浑圆、山坡平缓的中山地貌;中带由结晶岩和变质岩构成,地势较高,多呈块状山;内带为火山岩构成的山脉。河流主要属黑海水系,主要是多瑙河及其支流。山脉主干是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分水岭,山区气候也兼具西欧与东欧之间的过渡型特点。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夏季降水较多。外侧山麓地带分布石油、天然气、岩盐。矿藏有铁、铜、金、银、铅、锌、钾盐、褐煤等。山间林木茂密,植被分布随高度而变化。分草地、矮松、云杉、山毛榉、栎树和榆树5个分布带。动物有熊、狼、猞猁等。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一些矿泉产区为著名的疗养胜地。喀尔巴阡山区民族成分复杂。有捷克人、波兰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等。
喀尔巴阡山脉并非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了几个山群。它仅有少数山峰高于2500米,没有常年积雪的山峰。多瑙河是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的分界,也是喀尔巴阡山同巴尔干山区的分界。奥德河与摩拉瓦河谷地将其同西里西亚及摩拉维亚分开。喀尔巴阡山也是黑海和北部诸海的分水岭。
喀尔巴阡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喀尔巴阡山位于利沃夫市西南100余公里处,素有“森林公园”的美誉,是乌克兰最大的滑雪基地。这里的冬季是最美的,那是一个银装素裹的沸腾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慕名前来滑雪。春、夏季节的游客主要以疗养为主。
喀尔巴阡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东部延伸,位于欧洲中部,全长1450公里,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经波兰、俄罗斯边境到罗马尼亚西南多瑙河畔的铁门,呈半环形横卧大地。
喀尔巴阡山脉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前期构成的褶皱山脉,后来历经风化侵蚀,继续上升,山势浑圆,断层作用发达,有极为显著的块状地形。喀尔巴阡山脉的海拔一般在2000 米以下,由于地势不高,冰川地貌仅出现在少数几座较高的山峰。
喀尔巴阡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形成了近于平行的三条构造带,即外带、中带和内带。外带由白垩纪和第三纪的页岩、砂岩等组成,呈中山地貌,山顶浑圆,山坡平缓;中带由古老的结晶岩和变质岩构成,间有中生代石灰岩分布,多呈块状山,山势较高;内带则是由第三纪火山岩构成的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可以划分为西喀尔巴阡山、中喀尔巴阡山、东喀尔巴阡山、南喀尔巴阡山、比霍尔山地及特兰西瓦尼亚高原5 段,每段特点各有不同。
喀尔巴阡山西喀尔巴阡山是喀尔巴阡山脉最高的一段,同时也是最宽的一段。这一段从布拉迪斯拉发到杜克拉山口,外、中、内三条构造带的分布十分明显。外带属复理层带,有西贝斯基德山等;中带为结晶岩山体,山势挺拔险峻,北部高塔特拉中脉的格尔拉赫峰是全喀尔巴阡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655 米,这里有角峰、冰斗、悬谷等冰蚀地貌;内带在斯洛伐克矿山,这里是面积广大的第三系喷出岩区。
中喀尔巴阡山也称森林喀尔巴阡山,它从杜克拉山口到蒂萨河河源,这里复理层带占优势,山体较窄,山势也最低,有许多低矮的山口,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东喀尔巴阡山从蒂萨河河源到布拉索夫,在这一段山体增宽,三条构造带重新出现,外带由几条平行的山岭构成,中带是山势高峻的罗德纳山,内带则由克利曼山等组成一条高耸的长岭。
南喀尔巴阡山又称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从布拉索夫西折到铁门,主要由结晶岩构成,山高坡陡,有许多海拔2200 米以上的山峰,冰川地貌发育。
比霍尔山地和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虽然被划为同一段,但二者在地质构造上并不相同。比霍尔山主要由古老花岗岩和结晶片岩构成,山势浑圆,呈块状地貌。特兰西瓦尼亚高原的表层由呈水平状分布的第三系岩层构成,夹有石膏层和岩盐层,这里由于受风化作用而呈丘陵地貌,海拔一般为500~600米,是喀尔巴阡山脉中最大的山间盆地。
喀尔巴阡山脉的气候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之间的过渡型。1 月平均气温在-2~-5℃,7 月平均气温在17~20℃,年降水量800~1000 毫米,在最高地段和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200 毫米以上,而山麓和内部盆地一般只有600~800 毫米。喀尔巴阡山脉夏季降水较多,积雪期在山地可达5个月。
咯尔巴阡山脉的雨水、雪水成为许多大河的水源,这些河流有多瑙河、奥德河、维斯瓦河等,它们的洪水期一般在春季和夏季。
喀尔巴阡山脉和许多大山一样,植被和土壤呈垂直分布。北坡海拔550~600 米和南坡700~800 米以上的地带为山毛榉林,以下为栎林,这里棕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