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作家采访志愿军团长范天恩,范天恩说:请帮我找警卫员家人
- 2、谁能具体介绍一下335团吗?
- 3、死守飞虎山真实情况
- 4、335团现在还在吗
- 5、因嫌敌人太弱,志愿军团长懒得去打,却意外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 6、如果335团没有守住飞虎山梁兴初会如何
作家采访志愿军团长范天恩,范天恩说:请帮我找警卫员家人
2000年千禧年,一个著名的军旅作家敲开了范天恩老将军的家门。这位亲自指挥过飞虎山、松骨峰、汉江南岸580高地阻击战的老英雄,如今已经是百病缠身,整天与药片为伍了。但是当作家问他当年抗美援朝时的一些细节时,老将军的眼睛突然湿润起来,说道:“ 我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一直想着。虽然希望不大,但是也希望你能多帮忙。有一个战士的家人,我一直在寻找。如果能找到,不管他家里现在有多少人,我都会全包圆的给养起来 ……”老将军的思绪,回到了50多年前……
范天恩是山东省泰安市人,在1938年1月时参加了八路军。由于作战勇敢,政治过硬,他从一名山东第4支队战士,逐渐坐到了政治指导员、教导队政治委员的位置上。抗战胜利后,大部分八路军进入东北,范天恩也随队出关,担任国东北民主联军的第1纵队警卫营营长,和作教科科长。
一次,范天恩所部途径齐齐哈尔。正在休整时,突然他觉得有人在拉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是一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正在伸着手求他可怜。大冷的天,这个孩子穿着苏式的旧军衣,脚上是一双开了线的老棉鞋,小脸冻得通红,神情凝重,双眼中满是期待。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范天恩从看见这个小乞丐的第一眼开始,心里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天下的苦孩子太多了,也太可怜了,尤其是在被日军蹂躏了13年的东北。于是范天恩给了他点儿吃的,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两个人聊了起来。
原来,这个小乞丐姓王,没有名字。为了叙述方便,咱们就称其为小王。日军肆虐之时,小王和家人失散了。为了活下去,他开始四处乞讨。凭着嘴甜和一股机灵劲儿,他在火车站附近扎下了根,独自生活了好多年。
1945年,苏联红军对日宣战,进入东北。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些蓝眼睛、白皮肤的军人有些恐惧,但是小王却不怕。他主动接近这些外国人,给他们干点儿杂活儿,跑跑腿,然后跟他们蹭点儿军粮。小王机灵,而且善于学习,不几天竟然能说几句简单的俄语。边说边比划的,竟然能做到交流无障碍!苏联红军也挺喜欢这个小孩子,就带着他行军。这是小王过得第一段比较稳定的生活。
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准备撤出东北。小王是个中国人,无法随队去苏联,于是只能留了下来,继续回到齐齐哈尔火车站干起了老本行。这次看到中国的军队过来了,便也想着给部队帮帮忙,挣两口饭吃。
听了小王的叙述,范天恩很感慨。山东地区虽然也是鬼子的肆虐之地,但是有八路军在,有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还过得去。可进入东北之后,那种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惨状让他十分震惊!在平时,他就经常力所能及的接济当地百姓。现在见了小王,更是打心眼里想要帮他。但是,解放军的部队不要随队劳工,于是范天恩动用了自己的权力,破格让小王参了军!
小王参军之后,干劲儿很足。这个孩子从小吃苦,练就了一种百折不挠的性格。而且他机灵、遇事肯动脑筋,战斗技能学习很快。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小战士。范天恩看着这个孩子,心里有一种父亲对儿子的赞赏。等初步审核通过,范天恩就把小王调到自己身边,当起了警卫员。
小王对范天恩,也有着一种儿子对父亲的感情。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驻训开会,小王总是形影不离地跟着自己的主官,帮他打理生活上的一切琐事。而且在和其他首长的接触中,小王的聪明和机灵,也赢得了对方的喜爱。这个孩子,成了部队里的开心果。
范天恩对自己的这个小警卫员,却有着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警卫员不能当一辈子。想要日后出人头地,必须掌握一些其他的技能。他觉得,这个孩子脑子够聪明,应该可以当一个测绘员。于是在日常任务之余,他总是抓紧一切时机,让小王去和部队里的测绘部门打成一片。小王也确实不负众望,很快就掌握了测绘技能。
1950年,志愿军进入朝鲜,开始抗美援朝。范天恩所在的38军,从一开始就特别不顺利。先是赶上难民潮影响了行军;紧接着又赶上了车祸,损失了不少中高级指挥员;最后又在熙川错信流言,耽误了追击。彭德怀司令员大发雷霆,骂军长梁兴初是“鼠将”。此时38军只有一条路:不惜一切代价赶到飞虎山阵地,切断敌人的退路,尽量挽回自己造成的不利局面。
抢占飞虎山的任务,交给了范天恩的335团。时间紧任务重,范天恩只能命令部队轻装,扔掉一切不必要的物资,跑步前进。虽然他们如期赶到飞虎山并且占领了阵地,但是物资和军粮全都损失了。战士们只能饿着肚子,在阵地上阻击了5天5夜!这期间大家饿得实在不行了,只能“啃石头”,用“饥饿欺骗法”帮自己扛过去。这期间,小王仍然和范天恩形影不离,拼着性命保护着自己的团长。好在这一仗打赢了,38军也算是挽回了颜面。
第二次战役开始之后,军长梁兴初决心雪耻,开始大规模对敌人后方进行穿插。范天恩的335团再挑重任,去防守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松骨峰。这一战又是一场如同绞肉机一样的血战,志愿军战士在武器耗尽的情况下,用石头和刺刀一次次地和敌人拼杀。有的战士身上着了火,便扑到敌人身上与之同归于尽!这一战335团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损失巨大。很幸运的是,小王成为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和自己的主官一起活了下来。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一举突破三八线,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是部队因为连续作战,已经十分疲劳。彭德怀司令员于是决定,让部队休整两个月,过了年再开始下一步行动。部队中的大部分师团级指挥官,都接到了通知,让他们回沈阳进行集训。这是一次难得的放松机会,范天恩本想带着小王一起回去,但是又觉得自己一个团长就带警卫员回国,显得有些娇气了,所以便让小王留下了,和大部队一起行动。
谁知这一别,两人就再也没见到面。
1951年1月25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发动了“霹雳行动”,23万联合国军向志愿军前线扑来。志愿军司令部紧急命令所有回国的指挥官迅速返回,所有部队停止休整,迅速开往前线!第四次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小王由于主官不在,便在部队的统一安排下上了前线。面对敌人每天数千发的炮弹,这个年纪轻轻的“老战士”毫无畏惧,总是顶在最前方。他的念头只有一个:通过战火的锤炼,给自己那个像父亲一样的团长长脸!结果战火无情地吞噬了他的生命,在一颗航空炸弹的爆响之后,小王的身体被冲击波推起了老高,然后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当范天恩赶回前线的时候,看到了小王的尸体,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酸楚。在相处的几年时间里,两人的感情情同父子。如今的感觉,真的是如同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战场没有给范天恩悲伤的机会,他必须赶紧去前线指挥战斗。于是,他和其他战士一起,找了一些被炸烂的木头板子,草草的做了一个棺材,将小王入殓了。之后,范天恩坚持在580高地上指挥,在部队伤亡巨大、几乎全灭的情况下,仍然死战不退。当2月16日接到撤退命令后,疲累和悲伤交加的范天恩晕倒了。
后来范天恩将军每每提及自己的这个警卫员,总是闭上双眼,竭力不让眼泪留下了。后来他说道:“ 那孩子能有一口棺材,已经是相当幸运了。多少士兵牺牲了,连尸首都来不及拉下来,就被敌人炮弹掀起了土石掩埋了。我回国之后,曾经将那个孩子唯一的一张照片寄给了政府,希望能找到他的家人。但是很可惜,一直没找到。其实,那孩子还有没有家人,现在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着,还是应该抱着一线希望。只要找到他的家人,他们的生活我就全包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放弃。今天你们来采访我,其实我没什么好说的。朝鲜战场上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战士们。 ”
接受完这次采访后,范天恩将军又与病魔抗争了一年多,最终在2001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小王的家人,他一直没有找到,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谁能具体介绍一下335团吗?
三三五团是一只有光荣历史的部队。
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初井冈山地区成立的几支红色赤卫大队一部。
1933年6月,该部前身整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一部。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归新成立的红一军团二师建制。1936年11月,二团番号改为六团。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三营一部。1937年末,以三营一部为骨干补充新兵后组建六八五团新二营,该六八五团新二营后沿革为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
抗日战争时期,三三五团前身部队在虎将梁兴初的指挥下,发扬了老红军的光荣传统,是令日伪顽军胆寒的“黄老虎”。
解放战争时期,该部在秀水河子歼灭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战、辽西会战、解放天津、横渡长江等战役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再立殊勋。
抗美援朝战争,该团三连和五连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予记集体特等功一次。二次战役松骨峰阻击战后,作家魏巍在三三五团采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著名战役:
1、飞虎山阻击战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奉命沿清川江左岸向军隅里、新安州攻击前进。1950年11月4日拂晓,该军第112师第335团攻占飞虎山。
飞虎山位于价川东北,扼制平壤―满浦铁路,地势险要。美军第8集团军以南朝鲜(韩国)军第7师及美军一部,于当日向飞虎山发起猛攻。
15时起,进攻部队在数百架次飞机和60余门火炮支援下,以密集队形实施轮番攻击。志愿军第335团在缺粮少弹,连续作战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凭借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顽强坚守五昼夜。
作战中,为减少敌地面和空中火力袭击所造成的伤亡,以小分队扼守阵地,主力则疏散隐蔽,逐次投入战斗。当地朝鲜人民群众给志愿军送饭,帮助搬运弹药,有的还与志愿军战士一起战斗。
战至8日23时,第335团根据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撤出飞虎山阵地。
此战,第335团先后击退美军、南朝鲜军连以上兵力的攻击57次,毙伤俘其1800余人,自身伤亡7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2、松骨峰阻击战
1950年11月,参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Second Phase Offensive)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追击南逃的美军赶到了松骨峰一带。
一营三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截击敌人。三连官兵以百人之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阻敌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场最壮烈的战斗。从上午6时打到中午12时,三连剩下6个没有负伤的人,敌人死亡600多,敌我损失之比约为6∶1。
三连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使主力部队及时赶来,被堵截的美二师主力、美二十五师、伪一师等敌大部被我聚歼。
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该连“攻守兼备”锦旗一面,记集体特等功,第38军授予该连“英雄部队”称号。
死守飞虎山真实情况
实况如下: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美军和南朝鲜的猛攻下,朝鲜岌岌可危,志愿军大军悄悄渡过鸭绿江,隐藏在朝鲜战场,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军打了敌军一个出其不意,“联合国军”的猛攻遭到重挫,38军因为过于谨慎,贻误战机,导致“联合国军”主力南逃。
为了弥补损失,38军335团接到命令,攻占飞虎山,这里是敌军北进和南撤的必经之路,所以飞虎山是重中之重,敌军向鸭绿江行军速度太快,如果能够占领飞虎山,相当于在敌人内部安插了一个钉子,随时可以要起性命的钉子。
团长范天恩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335团向飞虎山进攻,并且迅速攻占阵地,麦克阿瑟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出南朝鲜第7师,和美第2师向飞虎山阵地进攻,试图重新夺回阵地,美军轰炸机和重炮对335团发起轰炸,随后敌军对飞虎山阵地发起冲锋。
335团的战士们看向密密麻麻的敌军,立即展开拼死反击,但是敌军人数太过,战士们的弹药不足,经过敌人的数十次进攻后,有些战士的弹药打光了,他们就拿着石头朝着敌人砸去,石头没了,他们就端着刺刀向敌人刺去,有些战士的刺刀也断了,他们就赤手空拳和敌人搏斗,经过5天的拼死血战,335团和敌军均伤亡惨重,但是依然死守阵地。
就在此时,范天恩突然接到命令,放弃飞虎山阵地,向北撤退,这让很多战士不能理解,明明拼死守住了阵地,牺牲了那么多战友,手握敌人命脉,为何说放弃就放弃了,但是在命令下,大家还是开始有序撤退。
等到敌人攻上飞虎山后,以为是志愿军无法抵抗,已经开始逃跑了,而麦克阿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肯定的认为这是自己大获全胜,击退了顽抗的敌军,麦克阿瑟更加狂妄,还向其他人吹嘘自己。
麦克阿瑟的狂妄让他犯下了兵家大忌,他命令二十多万“联合国军”分兵东西两翼,向鸭绿江推进,而他手下的这些军队为了争抢头功,纷纷向前猛攻,而在两路大军中间,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地带。
彭德怀等的就是这一刻,他让335团从飞虎山撤退,就是要给美军一个假线索,引诱美军追击,此计策麦克阿瑟也是非常配合,敌军西线很快陷入我军包围,在第一次战役中表现欠佳的38军,一改谨慎,猛攻猛打,完成对敌军的穿插,抢占三所里、龙源里,切断美军的撤退路线,迫使美军丢弃大量装备。
美军第2师因为师长凯泽犹豫反复,错过了最佳突围时间,损失达到80%,还有美军精锐陆战一师也遭到重创,此战也被《纽约时报》视为美军最大的败绩,美军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士气低迷,几乎失去了斗志,而38军335团的战士们也终于明白了彭老总为什么要下达放弃飞虎山的命令。
335团现在还在吗
不在了。
志愿军335团血战松骨峰,合围消灭美军一个师。打出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兵力差距最大的一场战争。335团有多强,松骨峰之战就有多惨。战争过后,战场之上尸横遍野,335团几乎无人幸存。
1950年11月,参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追击南逃的美军赶到了松骨峰一带。一营三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截击敌人。三连官兵以百人之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阻敌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
因嫌敌人太弱,志愿军团长懒得去打,却意外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军人的高大形象,志愿军第38军更是得到了“万岁军”的称号,因为在战场上的狠挫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这支部队也成为联合军最不想交手的对手。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便是让敌人忘却止步的存在,他在松骨峰战役中带领援军战士们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神话。
不过松骨峰战役原本派遣去的部队并不是范天恩所在的部队,当时他还在离松骨峰一百多公里外的德川,到底发生了什么能够让他跨越一百多公里来到松骨峰呢?
1950年11月29日,中国志愿军第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接到上级命令要求立刻前去松骨峰率先占领战略要地,当时杨大易所率领的部队全部在同敌人作战,唯一一支被要求撤退的部队还在一百多公里外。然而松骨峰的战略要地又是格外重要,这让杨师长有些无措,此时他突然接到了335团团长范天恩打来的电话。
当时范天恩率领部队在德川同美军作战,杨大易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派出作战了,但是接下来范天恩的话让他格外欣喜。范天恩请求前往松骨峰作战,表示他目前在嘎日岭,嘎日岭离松骨峰仅一步之遥,所以杨大易立即命令范天恩率领部队火速前往松骨峰,这下终于可以完成上级的指令了,不过杨大易却忘了问原本在一百公里外的德川的范天恩为什么会出现在嘎日岭。
范天恩所率领的335团在飞虎山同美军作战,当时范天恩率领部队已和美军交战五天,歼灭美军一千六百余人,我方的损失也很大。范天恩原本的任务就是死守飞虎山,他也的确完成了任务,不管战况多么惨烈,愣是没有让敌人越过一步,不过也的确是因为守得太好了,美军久攻不下之后决定北上,这与我军指挥部所做的战略发生背离。
所以上级就要求范天恩率领部队撤出飞虎山,从而诱敌深入对其直接歼灭,范天恩虽然心里有所不甘,但是也听从命令率领部队撤出飞虎山。撤出后不久,范天恩就接到了师部的命令,进攻德川,但是335团的电台不久毁坏,所以也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不过既然接收到了命令,范天恩就率领部队向德川进发。
在赶往德川的途中,范天恩遇到了志愿军第40军,经过情报交换后知道驻守德川的是韩军第七军团,当时范天恩一脸嫌弃,他直言和伪军打仗也叫打仗吗?随即他率领部队追上38军的主力部队去打美军,当时为了能够尽快追上主力部队,范天恩率领麾下轻装前行,整支部队只靠地图和指南针前行。
范天恩率领着部队在一处小山庄歇脚时碰上了躲在此处的十几个联合军,经过审问了解到德川的韩军第七师团已经逃走了,范天恩便询问有没有一支志愿军部队经过,被俘的联合军表示有一支军队朝着嘎日领方向走了,范天恩推测那可能是38军主力部队,随即便率军向嘎日岭方向前行。
其实那支志愿军部队是114师,等到范天恩到达嘎日领地时,那支部队也早就转移了,本以为一无所获的范天恩此时遇到了遇到了一支美军运输车队,范天恩率部下缴获了美军的电台和电话,这才和指挥部联系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范天恩所率领的部队会出现在嘎日领,范天恩接收到命令之后便率军立即向松骨峰方向前行,他们要率先前行抢占松骨峰战略要地,最终于6时30分成功抢占松骨峰,不过紧随其来的便是美军的第二师和一些联合军,他们的目的是向南转移,此时范天恩率领部队连防御工事都没来及做就和美军展开交战。
松骨峰战役是朝鲜战场上发生过得最为壮烈的一场战役,美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充足,而且有近三个师的兵力,此时志愿军仅有一个连,一百多余名战士就在此处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后来就用石头砸,不得已展开近身搏斗,就在这样的防守下,美军及其联合军没能向前走一步,一百余名志愿军战士用生命阻击着敌人的进攻。
奋战到最后的志愿军战士们仅剩下六名重伤员,他们终于等来了后援部队,后来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一营长王宿启收敛烈士们的遗体时,面对眼前惨烈的景象,他的眼睛湿了又润,昔日里同时同寝的战友们此刻以各种姿势躺在这战场上。
经过敌人轰炸后的阵地到处都是尸体,王宿启和战士们将牺牲的战友们的遗体一个个收敛,有些战士和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手指掰断了都没办法分开。
这场持续了近12个小时的激战直到结束,美伪军都没能前行一步,一个连守住了敌人的三个师,这样如此悬殊的差距实在令人惊叹,一百余名战士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为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志愿军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佳写照。
范天恩率领着战士们在战场上画下了一个个奇迹,用一个连将敌人的三个师牢牢控制在原地,美军等联合军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可是依然没能向前走一步,不得不惊叹志愿军战士们顽强的毅力,这是什么样的信念才能做出来的。这些志愿军上战场前,都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悲壮。
松骨峰战役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壮烈的一场战役,范天恩率领着一百余名战士以誓死报国的情怀同敌人作战,连续12个小时的奋战,最终只有六人活了下来,即使剩下一枪一弹,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让敌人付出代价。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有太多人牺牲,即使知道前方是滩涂险阻,他们已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如果335团没有守住飞虎山梁兴初会如何
跨过鸭绿江:38军首战失利,335团飞虎山啃石头,挽回全军名誉
漫步史书
2021-01-17 16:59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
志愿军作战计划,以一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作战,伺机以5个军的兵力,在西线突袭联合国军,38军接到的任务,是向熙川奔袭,除114师担任预备队外,113师负责主攻,112师负责向熙川以东穿插,由于112师迂回到熙川以东以后,发现了“黑人团”,以至于贻误战机,军长梁兴初后来遭到了猛烈批评。
都知道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以113师冒充李伪部队大胆穿插,以极快的速度,抢在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前面,抢占三所里,第二次战役38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证明了拥有攻坚虎师名头的38军是名不虚传。
不过事实上为了挽回占据,38军在第一次穿插不利以后,军长梁兴初也十分懊恼,立刻下令,大军兵分两路南下,一路113师先打新兴洞,尔后攻击球场,逼近院里、军隅里;112师拿下苏民洞,攻占飞虎山,直接威胁军隅里。其中尤其是以范天恩率领的335团死守飞虎山一战最为壮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335团飞虎山阻击战一直不为人所知,即便是知道,但由于大家只记得38军在第一次战役中失利,第二次战役中荣立“万岁军”,却不知道335团死守飞虎山的壮举。在电视剧《跨跨过鸭绿江》之中,也是飞虎山阻击战体现的最详细的一次。
112师拿下苏民洞后,335团团长范天恩率领战士冒着严寒继续攻打飞虎山,由于当时38军贻误战机,导致联合国军主力在清川江以南集结,准备再度北犯,当时飞虎山属于敌军的必经之路,因此范天恩除了打下飞虎山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守住飞虎山,为大部队的集结争取时间,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将敌人放进来,一口吃掉。
这也是梁兴初乃至38军最后的机会。
可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梁兴初心里十分清楚,因为自己贻误战机,335团需要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凭借一个团的兵力坚守,更为关键的是335团在急行军的过程中,扔掉了很多的重型装备,因此只能依托于轻武器进行坚守,面对美军飞机大炮的轰炸,想要守住飞虎山,难度也会非常大。
果不其然,美第八集团军以及南朝鲜军第六师集中力量,猛扑飞虎山,在数百架次飞机以及几十门大炮的掩护下,向着飞虎山阵地猛攻,335团首次作战,战士们修筑的简易工事,就被炸塌了,为了减少地面以及空中火力的杀伤,335团以小分队分别把守阵地,主力分散隐蔽,逐步的投入作战,打退了对面联合国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一个比较直观的提现是,在《跨过鸭绿江》中,由于缺少水源和食物,战士们渴了的时候,只能喝露水,甚至于后来还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石头含在嘴里,这样就能多一点口水,起到止渴的作用,直至后来当地朝鲜百姓为飞虎山的战士们送去了一点食物和水,这才缓解了战士们所面临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朝鲜百姓还和志愿军一起抵抗美军的进攻。
由于飞虎山的顽强死守,使得美军误以为335团为我军全部主力,后来335团完成任务主动撤离以后,联合国军为了追求更大的战果猛追,结果落入我军包围之中,335团以巨大牺牲,换来的全局的胜利,也为38军保全了最后的颜面,而凭借这一战,范天恩也一战成名,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模范团长的称号。
举报/反馈
精彩推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