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歇后(歇后语大全500条)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歇后语20条

1、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2、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3、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4、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5、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6、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7、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8、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9、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0、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1、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2、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13、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及其性格不同)

1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5、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16、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17、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18、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19、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20、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歇后句大全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5、猫哭耗子--------假慈悲

6、饺子破皮--------露了馅

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8、对牛弹琴--------白费劲

9、八仙聚会--------神聊

1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11、板上订钉--------跑不了

12、背鼓上门--------讨打

13、草把做灯--------粗心(芯)

14、竹笋出土--------节节高

1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16、钉头碰钉子--------硬俯掸碘赶鄢非碉石冬将碰硬

1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1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2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2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2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3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是一种短小、幽默、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边是形象的比喻,起“引子”作用,如谜面;后边是解释、说明,如谜底,特别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源自唐诗的一种“歇后体”,是唐代郑綮所创。《旧唐书·郑綮列传》记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甚至连唐昭宗也总是听到下人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很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做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则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的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下来。

寓意爱情

姑娘当大媒——自己作保

挑水娶了个卖菜的——人对桶也对

鸳鸯戏水——双双下

盼望太阳的姑娘——想晴(情)人

看戏流眼泪——-有情人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捉对的蚕蛾一——死也不放

棒打鸳鸯——两分开

媚眼做给瞎子看——不领你的情

快刀砍西瓜——两分开

快刀砍水——难分开

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

向着太阳的花——爱情(晴)

杨宗保招亲——又喜又惊

门板上的神——定成对

雨后送伞一不领你的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说他无晴(情)也有晴(情)

揭示心情

梁上挂猪胆——苦苦(哭哭)滴滴(泣泣)

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事

崔莺莺送郎——片伤心说不出来

寒号哭夜——如丧考妣

好马挨鞭打——忍辱负重

戴乌纱帽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三伏天的汽水——人人爱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狗啃骨头——十分喜爱

拨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

小孩见了娘——没事哭一场

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对着墙壁流眼泪——独自悲伤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胡椒浸在醋里——辛酸得很

贾宝玉哭灵——悲伤已极

雪里送炭——急人所急

求知真言

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

老和尚打坐——用功

八十岁老头学打球——老练

鸡吃萤火虫——心知肚明

六十岁学打拳——迟了

电线杆子拉胡琴——大老粗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剃头的割耳朵——外行

石灰浆写文章——尽白字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色

隔靴搔痒——摸不到痛处

口渴了打井——来不及了

和尚打梆子——老一套

口儿诵来心儿非——前读后忘记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樵夫买柴——不务正业

立秋的石榴——点子多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牛瘦骨不瘦——底子好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打破沙锅——问到底

笨鸟先飞——早入林

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一本通书读到老——食古不化

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

炉外的锤子——趁热打铁

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

人生理想

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嫩竹扁担挑起大箩筐——后生可畏

八十岁老婆婆绣花——老来发愤

矮子爬山——步步登高

瞎子进学堂——不认书(输)

三伏天的高梁秆——节节上升

老了的虎——雄心还在

钢板上打铆钉——毫不动摇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马上耍杂技——艺高胆大

将军不下马——奔前程

脑瓜门没头发——前途光明

大姑娘做媒——先人后己

坐着飞机放声唱——高歌猛进

沙摊上拉车——一步一个脚印

穿钉鞋走泥路—一步步扎实

九十岁老翁学武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争先恐后

小脚女人踢足球——尖端

水牛过河——崭露头脚

独臂将军——有一手

四十里地不换肩——麻雀下鸡蛋

春苗得雨——正逢时

歇后语有哪些?

6条先(歇)后语:

1、财神爷摸脑壳 —— 好事临头;

2、苍蝇飞进盐店里 —— 不识闲儿;

3、猪八戒背把破棉絮 —— 人没人,货没货;

4、吃了五六个小老鼠 —— 百爪搔心;

5、屎爬牛变臭虫 —— 越变越恶心;

6、过了冬至种小麦 —— 赶不上节气。

歇后语的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相关阅读

  • 三年级作文去哪旅游
  • 刘仁静(刘仁静)
  • 草莓英语单词(草莓英语单词怎么拼读)
  • 可爱小狗作文小学生
  • 不可触碰的简单介绍
  • 重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代表建筑)
  • 京都是哪里(北宋京都是哪里)
  • 包包铺(包包铺棉和硬衬怎么选)
  • 墟是什么意思,广东话趁墟是什么意思
  • 标签: #